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生是当今时代的热点话题,也是一个永恒的历史课题,因为它体现的是民众的基本生计。唯物史观把人民看作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得民心者得天下。民生状况如何,是人心向背的一个历史标尺。所以不仅是今天,自古以来民生就为社会各阶层所关注,并不断诠释着民生的基本理念,推动着解决民生问题的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2.
舆论指责可能只是一阵风,真正保护老虎的长久利益,还得靠法律的健全和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群体事件一再发生,海内外高度关注,亦引致民众的不安。真正彻底抑制群体事件爆发的良药是加速制度的改革,但在利益博弈时代,要一些官员放弃不当之利益,还利、还权于民,恐怕只是民众单方面的良好愿望。说白了,任何愿望都要靠实力来达成,而民众的博弈能力目前尚不足够,于是  相似文献   

4.
吴忠民 《群众》2013,(3):I0014-I0014
改善民生是党和政府的一项基本任务和职责。需要看到的是,在改善民生的实际过程中,人们对于民生内容的理解有时会出现过于泛化的情形,并基于这样一种过于泛化的理解去从事改善民生的事情。如是,不但没有使民生得到应有的改善,而且还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直接妨碍民生的改善,也得不到民众的认同。为了有效地推动民生事业的健康发展,有必要严格界定民生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5.
“民生”一词时下颇受关注.因为它关乎民众切身利益。民生,施政之要,蕴含着丰富的人本思想和强烈的人文关怀。在古人那里,民生大抵就是吃饱穿暖住得宽.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今天,举凡涉及人民生存与发展权益,作为现代公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都将纳入政府改善民生的视野和范围。其中文化层面的人民生计.  相似文献   

6.
民生新闻的涵义是指从平民视角出发,关注平民百姓日常生活及其生存状态的新闻。民生新闻的意义在于开创了中国电视节目"本土化"的实践。安徽经视的《第一时间》、《帮女郎帮你忙》这两档节目,以服务群众为宗旨,走向基层贴近百姓,关注民生,加强与百姓互动,不断推出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大力弘扬地域先进文化,折射出民众评判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标准,是最具安徽本土化特色的电视节目。  相似文献   

7.
吸纳民众意见,是民众参与立法工作、立法反映民意的关键所在,有利于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提高立法质量,更好地体现关注民生、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8.
江畔 《公民导刊》2011,(5):46-47
一味的禁止群租并不可取;不对其进行规范,放任自流也同样不行。赞成与反对群租的博弈,是对政府改善民生方式的考验。住建部制定的《商品房屋租赁管理办法》,原本希望规范房屋租赁业,讨好租房者,没想到在引来民众一片喝彩的同时,质疑声同样四起。在赞成与反对的博弈中,是对政府改善民生方式的考验,房屋租赁经过行政之手干预的结果,可能并非管理者想象的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9.
本刊记者 《黄埔》2013,(5):60-62
记者:2009年12月20日,以崔世安为行政长官的第三届特区政府宣誓就职。新一届特区政府组成后,坚持民本原则,以民意为施政依归,倾听民众诉求,顺应民心所向,推出系列性惠民政策措施,关怀弱势群体,疏解民众怨气,促进民生发展,锐意推进民生政府建设。澳门特区政府以民生为本的政策是怎样形成的?  相似文献   

10.
记者:2009年12月20日,以崔世安为行政长官的第三届特区政府宣誓就职。新一届特区政府组成后,坚持民本原则,以民意为施政依归,倾听民众诉求,顺应民心所向,推出系列性惠民政策措施,关怀弱势群体,疏解民众怨气,促进民生发展,锐意推进民生政府建设。澳门特区政府以民生为本的政策是怎样形成的?  相似文献   

11.
当前民众改革"获得感"钝化是民生发展的相对滞后性、相对不公平、相对不协调造成的。只有把民生持续改善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把民生公平改善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落脚点,把民生协调改善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着力点,树立"共享发展"的"民生政府"理念、建立"科学法治"的"民生政府"体制、强化"公共服务"的"民生政府"职能,建设"民生政府",才能让民众对改革有"获得感"。  相似文献   

12.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级政府财政保障能力不断增强,用于民生事业的开支明显增加。与此同时,人民群众对民生改善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从基本的生存保障逐步转向更高层次的幸福需求,如更体面的工作、更完善的公共服务、更优美的生活环境等。如何回应群众不断增长的民生渴望?除了靠不断扩大民生支出规模,还要靠什么?认真解决好这一问题,形成一个高效、可持续的民生事业发展模式,关系到各项民生工程的顺利实施,也关系到党委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  相似文献   

13.
在电子政务的多种功能中,提供给民众与生活相关的服务,对民众而言应该是最具有价值的。电子政务的未来发展应朝向帮助人民解决生活中大小事的、以民生为中心的服务为优先。这类功能与服务必须是整合的、单一窗口且全程、个性化的,由个案经理加以辅助,并搭配专家系统的使用,以帮助民众花费最少的精力与时间在处理和解决生活中必须与政府打交道的大小事上。本文提供实际案例,说明现在已经和正施行的以民生为中心的电子政务服务的雏型应用。摘要:  相似文献   

14.
见证历史     
2008年7月4日是台湾海峡两岸十分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从这天起,两岸普通游客的周末包机开始正式起航了。这一天来得实在太漫长了,两岸民众为此整整等了将近60年!但是这一天又实在来得太快了,几乎在几周前还认为是“天方夜谭”的梦幻,却在突然之间变为了客观现实,两岸民众都是在瞬间的惊愕之余而欢喜欲狂起来了。  相似文献   

15.
正年初召开的省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广大政协委员提交了一批高质量的提案。时间已到8月,相关单位办理得怎么样了?省政协提案委员会与本报一道,选取了一批民生领域的重点提案跟踪问效。农产品安全既靠"管"更靠"产"[提案聚焦]王小林等委员调研发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存在较多薄弱环节,集中表现  相似文献   

16.
在十七大召开前,中国社会调查所的一项调查显示,金融、物价上涨、社会保障、就业和再就业、财产利益、楼市、贫富收入差距、台湾问题、腐败、社会治安依次成为十七大老百姓关注的重大问题。其中,金融问题、物价上涨问题、社会保障问题这三个问题民众的关注度均达到了八成以上。通过研读十七大报告,我们感受到这是一个具有高度民生关照的政治宣言,它首次将民生写进党代会报告,具体务实地提出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所要坚持的六大任务,高度概括性地提出了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铮铮誓言彰显出党和政府对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视,关注民生成为时代主旋律。本刊编辑部特将调查中民众所关心的重大问题与十七大报告中的相关论述对接起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汤红美 《人民论坛》2013,(11):92-94
解决中国的民生问题,需要研究民生相关概念及其内涵,需要分析中国财政投入解决民生问题的不足以及应该采取的策略.只有适当增加民生财政支出、优化民生财政的投入结构、加大民生财政投入的绩效考核、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才能将适当的经济发展成果与民众共享,进一步提高民生工作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8.
靠本事吃饭     
“靠本事吃饭”,这话若出自凡人之口,似乎讲得有点“冒”,有点自命不凡。然而,事实基本如此,除了少数人可以凭门第、靠老子吃饭外,自古以来,多数人还得靠本事吃饭。靠本事吃饭的人也有三种,一种是真而且正的本事,如孙悟空的一个跟头十万八千  相似文献   

19.
黄也平  侯盼 《求索》2012,(2):176-178
在最近的10余年间,民生新闻已经成为了"火"遍天下的传播现象。无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情况皆然。然而当下的新闻批评,对鸡毛蒜皮、小是小非的民生新闻现象似乎很不以为然。且,执有批评看法的人颇多。事实上,民生新闻所以会"审俗",主要是由于在普通民众中存在着本能的"审俗需要"。正是平民百姓的"审俗需要",才最终形成了民生新闻的"审俗现实"。所以,我们不仅需要正视民生新闻的审俗现实,也需要尊重民众所拥有的审俗权力。  相似文献   

20.
服务民生是我党服务人民的重要体现.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党的一项重要工作,应充分发挥其教育引导功能,促进民众和谐生活,为改善民生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强化其经济功能,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开展工作,为改善民生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强化其人文关怀功能,加强生命教育,为改善民生提供历史的前提与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