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庭长宋学东主审法官陈子龙不可抗力是一个法律用语,按照我国《民法通则》、《合同法》规定,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它包括自然灾害和社会事件,如地震、台风、洪水、海啸等自然灾害,战争、海盗、罢工、政府行为等社会事件。在世界各国的法律和国际惯例中,不可抗力是免责的最一般条件,但受不可抗力事件影响的当事人须提供有力的证明。从相应的规定中可以看出,不可抗力是当事人依法享有对违约、侵权行为的免责抗辩权,是当事人主张免除责任的法定理由。在不可抗力事件的法律适用上,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自然…  相似文献   

2.
不可抗力和情势变更作为"合同必须履行"原则的例外,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容易出现混淆,也存在相互转让、交叉适用的情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爆发,势必对大量的合同履行产生影响,文章以疫情中最常遇到的案例,深入分析这两个规则的适用问题。  相似文献   

3.
地震作为不可抗力免除民事责任的原因力规则适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不可抗力,地震是导致被告部分或者完全免责的法定事由.由于在地震中,造成违约或者侵害的原因往往不止一个,需要对各种责任原因特别是侵权责任原因的原因力进行具体的分析,以确定被告最终的责任范围.在合同责任中,根据地震的原因力的大小的不同,可能产生债务人完全免责、部分免责或者推迟履行的法律效果,也可能产生解除和变更合同的法律效果.在侵权责任中,地震的原因力、当事人过错和其行为原因力,对于减轻或者免除被告损害赔偿责任有着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论不可抗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不可抗力作为法定免责事由是过错原则的体现。侵权责任与合同责任均适用不可抗力。不可抗力的判断标准应兼顾主客观两方面的因素。政府行为不应包括在不可抗力中,技术风险则应包括在不可抗力中。不可抗力既不同于商业风险,也不同于情势变更。个案中应根据不可抗力对法律关系的实际影响而确定其效力。  相似文献   

5.
论不可抗力     
人类总是不断地征服自然以改善自己的生存环境。然而,人类每次取得胜利的同时,都会出现新的环境问题。所以,即使到了科学发达的今天,自然灾害仍然威胁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干扰着社会正常的民事流转。建立不可抗力法律制度是人们解决自然灾害和社会变故影响民事活动的法律手段.研究不可抗力问题对了解受到自然灾害及社会变故影响下的法律关系之发生、变更及消灭有着重要意义。一、不可抗力的范围和特征《民法通则》第107条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或造成他人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这一规定以民事基本法的形式  相似文献   

6.
论不可抗力     
<正>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仍然无法抗御许多自然灾害和社会变故带来的危害。这些危害反映在现实生活中,就是使债的关系处在极不稳定的状况之中,使正常的民事流转受到影响。民法中的不可抗力是专门处理自然灾害、社会变故对债造成危害的一项重要民利法律制度。长期以来,它一直是我国民法理论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目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国际经济交流在不断扩大。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研究不可抗力制度,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不可抗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合同法》第117条第2款规定:“本法所称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该定义内容看似完整、全面,事实上是一种抽象的概括,并不能准确地反映不可抗力的性质及其范围。学理上没有形成严密的体系,尚有待进一步推敲;司法实践中,因不可抗力所致的合同纠纷不断发生。因此,重视不可抗力问题的研究,对正确确认当事人的违约责任,依法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有现实必要性。一、不可抗力沿革及其缺陷不可抗力规定源自罗马法。罗马法规定不是由于债务人故意或过失,而是由于某种不可抗力的灾害造成的损失,债务…  相似文献   

8.
1998年10月14日,湖北某大型化工集团公司销售公司(以下简称化工公司)的两名同志赶到湖北省公证处,提出不可抗力公证申请。有关该申请的基本情况是:日本某株式会社驻武汉办事处(以下简称日本会社)于1998年初分别与化工公司及斯里兰卡某公司(以下简称斯国公司)签订转口贸易合同,由化工公司向斯国公司供应价值77万美元的5000吨重钙,交货日期为1998年9月15日,交货地点为江苏连云港,但由于我国今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在6月底至9月初暴发特大洪涝灾害,作为化工公司原料供应及产品外运主要途径的铁路运输受到严重影响,化工公司生产所需…  相似文献   

9.
对于不可抗力的认定以及因此而导致的违约责任减免上,司法实践和理论上都存在误区。本文以一个案例为引子,试图分析不可抗力的构成要件,并以此为据对不可抗力的免责情形予以重新界定。  相似文献   

10.
论不可抗力制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不可抗力是跨越合同责任和侵权责任的重要概念,该术语起源于法国,但却融入英美法和其他大陆法国家。在不同法律传统下,不可抗力的内涵及外延都有所不同且具有弹性,其法律预定的效果也绝非仅限于免除责任,还应包括解除合同和延期履行等。笔者认为,只有当不可抗力成为债务履行受阻的最近、唯一和关键原因时,才能引起预定的法律效果,即缓和民事义务以及分配交易风险的制度功效。  相似文献   

11.
对于不可抗力的认定以及因此而导致的违约责任减免上,司法实践和理论上都存在误区。本文以一个案例为引子,试图分析不可抗力的构成要件,并以此为据对不可抗力的免责情形予以重新界定。  相似文献   

12.
章超 《法制与社会》2010,(4):255-256
不可抗力是合同法上的一个重要概念,与合同有效成立后的履行密切相关。基于不可抗力的重要性,各国均对不可抗力做了相应的规定。两大法系对不可抗力发生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实现时合同的解除模式主要为:合同自动消灭和法定解除权。本文在对比两种模式的基础上,考察在我国现行立法状态下,哪种模式更有益于解除问题。  相似文献   

13.
房产新政对商品房买卖合同的影响 《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自2010年4月17日出台以来,对加强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抑制楼市投机、防止楼价上涨过快产生的作用已经显现,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4.
民法通则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或者造成他人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这一规定表明,在我国,在一般情况下,由于不可抗力致使债务人不能履行合同义务时,债务人可以不承担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这是一般的原则。但是,在特殊情况下,法律如果有明文规定,即使由于不可抗力致使债务人不能履行合同义务时,也不能免除债务人的违约责任的,债务人仍然要承担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这是另外的规定。  相似文献   

15.
《民法通则》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或者造成他人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医疗事故纠纷大部分属于民事纠纷,虽然“不可抗力”是民事基本法规定的抗辩事由,但在以往的医疗纠纷中医疗机构或者医务人员基本上不用“不可抗力”来说事,经常是用“医疗意外”、“并发症”、“特异体质”等来作为抗辩理由。这是因为原来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明确  相似文献   

16.
不可抗力免责是指因不可抗力造成的损害不承担责任,不可抗力一般不能免除其他致害原因产生的责任。不可抗力免责源于其欠缺主体性,无可归责之主体,因此仅可成为损害之事实原因,不具备法律上的原因力,侵权责任构成要件欠缺因果关系。但在由不可抗力引发侵权行为致害、以不可抗力为故意侵权行为之手段以及因过失行为增加不可抗力致害的机会或可能性等情形下,不可抗力实则已成为"侵权行为"这一侵权责任构成要件的组成要素之一,使其具备了可归责性,具备了法律上因果关系的原因力,因此不可抗力不能免责。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民事法律承认并规定了不可抗力制度,根据不可抗力的特点及该制度的立法目的,这些规定属强制性规定。但是由于成文法的局限以及规定的不完备,使得不可抗力条款存在发挥作用的空间,以弥补法律规定的不足。不可抗力条款具有独立性,不能与免责条款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民事法律承认并规定了不可抗力制度,根据不可抗力的特点及该制度的立法目的,这些规定属强制性规定。但是由于成文法的局限以及规定的不完备,使得不可抗力条款存在发挥作用的空间,以弥补法律规定的不足。不可抗力条款具有独立性,不能与免责条款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9.
许秀耘 《天津检察》2009,(1):62-62,64
近年来,因是否属于不可抗力而产生的合同纠纷日渐增多。日前,我院审查了这样一起商品房买卖纠纷案件。  相似文献   

20.
伍洲奇 《法人》2020,(3):24-26
如果有企业需要开具‘不可抗力’证明,可以找我们协助办理。3月8日,北京盈科(长沙)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刘章武告诉《法人》记者,此前他参与了抗疫公益律师联盟。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众多企业因不可抗力,其生产、销售活动受到影响。日常经营合同中常见的不可抗力条款,因新型冠状病毒引发肺炎疫情而变得重要和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