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80年前,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诞生了,这是中国历史“开天辟地的大事”。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伟大的五四运动80周年。80年前,为了反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重重压迫,先进的知识分子和进步青年发起了震惊中外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五四”爱国运动,从此揭开了中国民主革命新的篇章。“五四”运动是一个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也是青年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的运动。80年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党和人民可以信赖的一支英勇善战的队伍,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巨大人就,“五四”运动以来的历史也证明,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能够发展中国一在纪念伟大的“五四”运动80周…  相似文献   

3.
在老红军的记忆里,那是一个永难忘怀的日子。 在中国革命的征程上,那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在茫茫历史烟云中,那是一个闪光的日子。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和平崛起?马小军:有关“中国崛起”的讨论话题,并非近年来源于中国,而是始于十几年前的国际社会,只是近年的讨论与以往相比,现实感和紧迫感都大大增强了。近年来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进步,大大影响了世界,也区别于中国近代史以来的其他时期。崛起之说只是表达了此种情势。和平崛起说的就是和平发展,只是更为强调其在一个特定时期中发展的较大规模和较快速率。张琏瑰:中国的和平崛起,就是中国发展得更快一点,赶上世界发展的步伐。中国的和平崛起带有“补课”性质。中国历史上曾长期居于先进国家行列,为人类进步贡献过深邃的思想成…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尤其是80年代到90年代初,我国的改革开放又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世界上又一次发生了剧烈的大变动。西方大国利用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之机,打着“人权”幌子,举着“民主”的旗帜,掀起了一场大规模的政治风波。正是在世界格局剧变、中国面临着严峻考验的紧要关头,邓小平及时地提出了“国格”问题,并进行了一系列精辟的论述,形成了完整的“中国国格观”。 一、国格没有了:“中国人民不会原谅的” 国格,是指国家在国务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立场、主张、思想观点等一系列品格的总称,是国家的独立、主权、尊严、品质、价值的总和,也是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形象、威信的统一。国格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形象和尊严,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立  相似文献   

6.
八十五年前,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中,一个工人阶级的先进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已走过了整整80年的光辉历程,80年的艰辛奋斗为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党80年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中国革命伟大胜利的成功经验中华民族曾经有过历史的辉煌,但在近代却落后了。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内部原有的封建专制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没有解决,又增加了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这一新的更深刻、更尖锐的矛盾。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谁能完成这一历史任务,谁就能成为中国革命的…  相似文献   

8.
邱敏  曾向荣 《党建文汇》2007,(12):20-20
无论如何,探究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的日本“失去的10年”,对于今天的中国有着重大的启示意义。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日本这个曾经红极一时的经济体开始陷入泡沫经济危机的泥淖:那是一个迷乱的年代。  相似文献   

9.
宋鲁郑 《廉政瞭望》2013,(10):44-45
今天的中国处于1840年以来最好的时期,今天的中国有1840年以来最好的制度,今天的中国是全球各主要国家中发展最好的国家。这三个事实判断,就构成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坚实基础。近代以来的纵坐标1840年是中国历史的分水岭,自此中国由一个“中央帝国”被带入强雄林立的国际体系。据中国当代国际法专家王铁崖统计.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其缔结过1175件约章,涉及割地、赔款、租界、驻兵、关税、法权,势力范围林林总总,将中国层层锁定,成为全球大小国家任意欺凌的对象。  相似文献   

10.
一个国家政治模式的优劣决定着本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前途命运。一个国家的政治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且具有历史必然性,是历史的抉择。中国古代传统政治模式总体上来说是一种“人治”的社会,而现代中国则更注重“法”的规范和强制作用,力图建立一个“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11.
李景治 《新视野》2006,(6):20-22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国际战略的发展趋势是,通过多边多元外交维护国家安全;进一步发展“战略伙伴”关系,构建新的战略支撑点;进一步稳定并不断改善周边环境。同时,中国也要积极应对“冷战思维”和是否放弃不结盟政策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2005年4月5日,日本文部省公布了新版历史教科书的审定结果,由日本“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编写的美化日本侵略历史的教科书获得通过。由此,理所当然地引起了韩国和中国等亚洲国家的激烈反对,所谓“教科书问题”再一次成为日本和周边国家关系中的一个问题。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科书问题已经屡次成为影响中日关系的一个“结”,不但多次引起两国外交上的摩擦,更重要的是日益损害了两国国民、尤其是中国国民的民族感情,成为两国关系中挥之不去的一个阴影,直接影响了中日关系的改善与持续发展。1982年,在中日关系中第一次出现教科书问题,引起了…  相似文献   

13.
谒陈独秀墓     
报载:近日国家文物局和国际博协亚太理事会对安庆市陈独秀墓园建设总体规划进行考察论证,建议建成一座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结合,体现现代文化伟人风貌的墓园,使之成为中国“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纪念中心之一。读罢这则消息,不禁使我想起两年前拜谒该墓的情景。 那是1997年深秋季节,一个细雨蒙  相似文献   

14.
卷首语     
本期刊物送达读者手中的时候,正是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纪念日。 80年前,全国只有50多名党员,如今已发展成为拥有6451万名党员的伟大政党。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历史,是一部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三个代表”、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她始终为中国最广大的人民谋利益,得到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拥护,这是她能够由小变大、由弱到强,打败外国侵略者,  相似文献   

15.
“中国崛起”震撼了全世界,“中国模式”也成为了国际学界、理论界热议的话题。张维为教授通过自己走访一百多个国家的所见所闻,以国际关系学者的深厚学术背景,以其独特观察和理性分析,丰富了“中国模式”的深刻涵义,更提出了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崛起的命题。本书提出,中国的崛起不是一个普通国家的崛起,而是一个五千年连绵不断的伟大文明的复兴,是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  相似文献   

16.
人类即将奏响第三个千年的钟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地球村一隅的居民,不能不考虑,不能不思索,我们应当把一个什么样的中国带入21世纪?过去:100年前,我们的先人是把一个什么样的中国带入了20世纪?当我们把深邃的目光投向未来的时候,不能不首先回眸相顾,100年前,我们的先人是把一个什么样的中国带入本世纪即20世纪的。打开尘封的史册,好一幅血迹斑斑、令人窒息的画面:当中国进入20世纪时.国家“瓜分豆剖”,民族备受凌辱.人民愚昧无知,内政和混乱不已.外敌长驱直入……是什么原因导致出现这幅悲惨的画面?历史已…  相似文献   

17.
张兴福 《奋斗》2001,(7):89-89
在纪念建党80周年的历史时刻,深、入学习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顾我们党波澜壮阔的战斗历程,我们深切感到中国共产党走过的80年,是为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不懈奋争的80年,是将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愈益结合的80年,是历尽艰难曲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80年。边城鹤岗几十年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正是我们党始终追寻和忠诚实践“三个代表”,带领人民英勇奋斗、阔步前进光辉历史的缩影。  相似文献   

18.
50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和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无疑是中国几千年来历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伟大事件,同时也是世界人类历史上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一个新纪元的开始。在这个伟大的历史时刻,刚刚获得翻身解放过上和平幸福生活的600万浦江儿女,沉浸在无比欢乐之中,他们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之情,他们更要用自己独有的方法表达对新生人民政权的拥戴和对党的挚爱。迅速建立国庆筹备委员会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开幕,它预示着新中国不久即将诞生。上海“国际和平斗争日”大…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大的社会政治变革,80年前由武昌起义打响的辛亥革命,所提出的需要研究的问题,需要阐明的观点和认识并没有过去。以“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为主题的“纪念辛亥革命8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是海内外辛亥革命史最新成果的展示和检阅。论及近代中国的社会大背景,与会者探讨了鸦片战争后半个世纪内,中国工业化的萌动怎样为自己寻求发展的条件而成为导致推翻皇朝的物质力  相似文献   

20.
2014年3月25日,巴黎街头春意盎然,百花吐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庆祝活动。当天,习近平主席在法国《费加罗报》发表著名文章《特殊的朋友共赢的伙伴》,高度评价中法建交的历史意义,他说:“50年前,毛泽东主席和戴高乐将军以卓越的战略眼光和非凡的政治勇气,推动中法两个伟大国家实现握手,为国际社会树立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典.范,对国际战略格局产生的重大深远影响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