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监督法第七条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监督职权的情况,向社会公开"。这是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  相似文献   

2.
随着今年1月1日监督法的正式施行,各级人大常委会越来越多的监督工作将依法向全社会公开。监督法在总则第七条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监督权的情况,向社会公开。”  相似文献   

3.
突出公开透明的监督要求,是监督法的主要特点之一。监督法规定,除“一府两院?的落实情况外.包括人大监督计划的制定、监督工作开展的各个环节、提出的意见都要求通报代表周知,并向社会公布。  相似文献   

4.
冯乐 《人大建设》2009,(2):40-41
公开原则及其操作 《监督法》第7条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监督职权的情况,向社会公开。”  相似文献   

5.
监督法明确规定,监督公开是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职权的一项重要原则。人大常委会监督公开由此而成为一项义务性要求。监督法总则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监督职权的情况,向社会公开。”分则有5个条款对监督公开进行了具体设计,主要内容体现在: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  相似文献   

6.
监督法第七条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监督职权的情况,向社会公开。”这是我国法律首次明确规定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的公开原则。这一原则在监督法条文中体现在“五个向社会公布”上。因此,坚持公开原则,应落实好“五个公布“。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以下简称监督法)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监督职权的情况,向社会公开”,这是我国法律首次明确规定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的公开原则,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8.
公开是衡量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尺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以下简称监督法)第七条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监督职权的情况,向社会公开。”这是监督法为切实提高监督实效所采取的新对策,,更是推进民主政治进程的重大制度创新,是监督工作内容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实施好监督法的监督公开原则是各级人大常委会在实践中亟需研究和探索的新课题。本文试就德宏州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公开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公开是监督法的重要原则2006年8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的监督法明确规定,监督公开是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职权的一项重要原则。监督法从三个层面规范监督公开。首先是总则规定了监督公开原则。该法第七条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监督职权的情况,向社会  相似文献   

10.
《监督法》第7条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监督职权的情况,向社会公开。”这是我国法律首次明确规定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的公开原则,也是各级人大常委会面对的崭新课题。  相似文献   

11.
促进人大监督与论监督的有机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监督法的颁布不仅为各级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提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规定,也给人大宣传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监督法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把舆论监督引用到人大监督机制中,增强了监督工作的透明度和人民群众的参与程度。监督法不仅在总则明确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监督权的情况,向社会公开",而且在各章也多次对这种公开化要求作出了具体规定,如,第六条、第十条、第十四  相似文献   

12.
监督法规定,各级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的情况,要向社会公开。贯彻落实好这一规定,既是各级人大常委会的责任和义务,又是保障人大监督效果的有力措施。笔者认为,各级人大常委会应站在贯彻实施法律的高度,采取三项举措,切实  相似文献   

13.
监督法规定,各级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职权的情况.包括政府、法院、检察院执行人大常委会决议、决定和审议意见的情况.都要向人大代表通报,向社会公布。这是监督法的一个突出的亮点,人大监督工作向社会公开,对于密切人大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提高人大监督工策,人大常委会也可以从中了解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发现和抓住人民群众反映强烈而又带有共性的问题,从而选准议题,把握重点.更好地开展监督工作。  相似文献   

14.
随着监督法的正式施行,各级人大常委会越来越多的监督工作将依法向全社会公开。可以说,人大监督已进入一个新的层面,那就是"阳光监督"。从监督法的制度设计看,公开常委会的监督工作情况和"一府两院"接受监督的情况,目的是走出权力机关"小监督"的圈子,构建一个全民参与、全民监督的"大监督"格局。这既是监督法立法精神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5.
<正>在监督法实施三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我们重温监督法,并于2009年9月,围绕监督法规定的人大监督社会公开问题进行了网络调查和问卷调查,目的  相似文献   

16.
2006年8月27日由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第七条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监督职权的情况,向社会公开。”这是我国法律首次明确规定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职权的公开原则。  相似文献   

17.
按照监督法的规定,各级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职权的情况,向社会公开。自2007年1月1日监督法施行以来,各地人大常委会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人民群众反映,对人大的监督情况还是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18.
蒋松柏 《楚天主人》2009,(11):24-24
监督法既是实体法,更是程序法。监督法不仅规定了七种监督形式,而且还对人大常委会如何开展监督、"一府两院"如何接受人大监督都作了规范化、程序化的规定。但是,监督法没有规定违反法律规定的后果或法律责任。对此,违反监督法规定是否应该承担法律责任引起了社会  相似文献   

19.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监督法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监督职权的情况,向社会公开。"这是我国法律首次明确规定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的公开原则。这一原则,把人大监督的运行过程原原本本置于阳光下,敞开大门接受群众监督,广开言路动员社会参与,从制度安排上保障监督工作取得实  相似文献   

20.
3月26日,湖北省经济委员会主任王建鸣代表省政府向省十届人大常务委员会第26次会议报告了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根据监督法有关规定,现将报告主要内容予以刊登并向社会公布。本刊为此特设"监督公开"栏目,请予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