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禁毒法视角下的社区戒毒工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禁毒法改革完善了国家戒毒工作体制,设置了社区戒毒一种全新的戒毒措施,体现了执法上的人性化和以人为本的理念,是禁毒法中重大亮点。但是,由于措施设置上的瑕疵,社区戒毒的效果倍受争议。文章从制度设计、上海实际执行工作等方面来初步研究社区戒毒,主张确立社区戒毒在戒毒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并提出相关操作化建议,以期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戒毒体系。  相似文献   

2.
对吸毒人群戒毒的干预、康复和矫治工作,关键技术的原则是将美沙酮社区维持治疗(生理)、人格重塑,提升吸毒人群拒绝毒品的自我效能感(心理)、家庭治疗(家庭支持)和社区戒毒、帮教(禁毒社会工作者帮扶)相结合,每个环节无缝连接、缺一不可,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帮助吸毒人群戒除毒瘾。基于在南京市美沙酮维持治疗中心完成的问卷调查发现,政府领导下的家庭治疗与社区康复相结合的社区戒毒模式是吸毒人群回归社会的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3.
吸毒人员的生理戒毒易,心理戒毒难,所以吸毒人员的复吸率极高。为了帮助吸毒劳教人员戒毒,我们需要转变认识,完善制度,将生理戒毒与心理矫治并重,改进教育内容和形式,适当延长劳教戒毒时间,落实家庭、单位、社会、司法机关四位一体的帮教责任制。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戒毒教育已经逐步走上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但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各戒毒教育机构尚未厘清戒毒教育的理念,也缺乏大教育的视野,忽视了心理矫治的关键作用和相应的专业培训,戒毒效果评估方法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戒毒人员回归和融入社会的现状不尽人意。  相似文献   

5.
丁勇 《法制博览》2014,(1):307-308
本文从分析《禁毒法》施行前我国采用的基本戒毒模式入手,分析了强制隔离戒毒模式的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强制隔离戒毒模式可以分为隔离观察和生理脱毒期,身心康复期,提高巩固期和重返社会时期四个戒毒阶段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前贵州省古少年吸毒群体庞大,滥用新型毒品问题日益突出,因吸毒诱发违法犯罪及感染艾滋病情况严重,青少年零包贩毒形势严峻。贵州省青少年毒品违法犯罪的治理对策主要分为教育对策和行政对策,其中教育对策主要包括家庭预防、学校预防和计会综合治理预防。行政对策主要包括,加大禁毒力度、严格管理外出务工人员;加大行政处罚的力度;完善强制戒毒措施,加强戒毒治疗;加强对精神药品、麻醉药品的管理。  相似文献   

7.
我国从80年代初起,随着毒品违法犯罪的日益猖极,吸毒人员再度猛增,开始重新设立戒毒机构。1992年全国建立强制戒毒所251个,强制戒毒46万人;1993年司法机关建立劳教戒毒所64个,戒毒5万人,普通劳教所75个,其中戒毒人员3万人;1994年全国公安机关办的戒毒所增加到404个。这些年来,国家投资建设强制戒毒所714个,强制戒毒47万人,戒毒医疗机构167个,比“八五”期间均提高了3倍。尽管如此,我国强制戒毒的实际覆盖面、戒毒成功率不太高。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有95%的吸毒者在戒断3个月后又开始复吸,彻底戒毒的为数甚少,戒毒的巩固率…  相似文献   

8.
越轨同伴影响青少年犯罪的社会调节因素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哪些因素会在越轨同伴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中发挥调节作用,不仅能够深化对青少年犯罪各影响因素之间关系的认识,而且可以为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思路。国外多采用实证调查的方法从生物、心理、社会三个视角来对这一问题开展研究。其中,犯罪社会学派的研究者对社会因素的调查占据了最重要的位置,其调查的范围主要包括家庭因素、社区因素、学校因素三个方面的内容。而基于这些因素的预防干预研究也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儿童防虐是一项综合系统的工程,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儿童虐待预防与干预的模式,除了法制的确定和司法的介入以外,应对受害儿童进行专业的心理与行为矫治,特别提倡利用学校教育和社区资源进行干预,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儿童保护法律和福利制度。  相似文献   

10.
王蕊 《法制博览》2015,(8):142-143
毒品问题是一种全球性社会危害,吸食毒品对于个人、家庭乃至社会和国家都产生严重的危害。吸毒不但使人致病致贫,而且摧毁人的意志,乃至死亡,当前禁毒工作面临着艰难的挑战。2008年6月1日起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作为我国第一部全面规范禁毒工作的法律,在第四章第31条至52条对禁毒措施做出了专门的规定,对我国现行戒毒体制进行修改,由主要靠强制和劳教戒毒为主,变为社区戒毒、自愿戒毒、强制隔离戒毒、社区康复四种戒毒体制,这不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戒毒理念,更加体现出戒毒手段多样化、戒毒过程一体化、社会帮教法制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