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论犯罪研究的基本角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学的研究必须立足于科学的角度。犯罪研究的基本角度是:具有整体性、层次性与最优化的“一个系统”;社会现象与人的行为的“两个侧面”;犯罪原因、犯罪表现与犯罪防治的“三个部分”;纵与横、老与新、虚与实、正与反的“四个结合”。  相似文献   

2.
张丽霞  赵红星 《河北法学》2005,23(10):132-135
世界范围内有组织犯罪令人触目惊心。有组织犯罪在中国特指黑社会组织或者黑社会性质组织所实施的犯罪。在新形势下,有组织犯罪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带黑社会性质的犯罪数量上迅速增长,质量上正向典型的黑社会犯罪演化;装备更趋现代化;犯罪的“组织化”程度越来越高,“企业化”趋势更加明显;犯罪手段上越来越重视“软”手段的运用;犯罪活动呈现跨区域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针对这些特点,提出一些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3.
论洗钱犯罪的控制和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我是专门研究金融犯罪和贪污贿赂犯罪的,今天我想谈谈这些犯罪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洗钱犯罪的控制和预防”。 一、洗钱犯罪的特点及其危害 所谓洗钱(Money Laundering)犯罪,是指“将脏钱洗净”或“将钱漂白”,使犯罪所得的收益得以隐瞒和伪装,使之具有表面的合法性,从而逃避法律制裁。它与传统犯罪形式相比,可以说是一种新型的企业型犯罪,特别是随着现代高科技的发展,洗钱犯罪亦日趋纷繁复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它是一种“精英犯罪”(Crime by Elite)或称“重要人物的犯罪(Significant Person'sCrime),虽然,具体的洗钱所得的巨额利润基本上都是由一些有权有势的有组织犯罪集团的  相似文献   

4.
我国刑法第十三条“但书”的规定,是犯罪的例外。其中:“情节”是指犯罪情节;“显著轻微”侧重于危害后果;“危害不大”包括主观恶性程度和客观危害程度;“不认为是犯罪”因未达到必受刑罚惩罚的严重程度,而被排除在刑罚调整的范围之外。为争取以最少的成本实现威慑的目的,应提倡大胆地适用“不认为是犯罪”,适当扩大“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范围,补充完善“不认为是犯罪”的非刑罚处理方法,统一规范“不认为是犯罪”的处置程序。  相似文献   

5.
飞车抢夺是指主要借助机动车辆实施抢夺的行为。飞车抢夺犯罪的特征主要有:犯罪地域的集中性;犯罪时间的选择性; 犯罪对象的针对性:犯罪目标的特定性;犯罪结构的集合性;犯罪主体的年轻化。飞车抢夺犯罪的防范措施主要有:建立“打防控”体化 防范网络:完善情报信息网络建设;重点布防确保打击的准确力和精确度,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进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高人们对 飞车抢夺犯罪的认识和防范能力。  相似文献   

6.
我国刑法第十九条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第二十条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在刑法学界解释犯罪的预备与未遂的界限时,常常将刑法条文所载“着手”一  相似文献   

7.
关于犯罪目的概念的表述,我国刑法论著大致有两种。其一如:“犯罪目的就是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希望达到的结果。”“犯罪目的是犯罪人希望通过犯罪行为所要达到的危害结果。”“犯罪目的是指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所希望达到的侵害了一定犯罪客体、并能够给这种犯罪客体造成损害的结果。”其二如:“犯罪目的是指犯罪人希望通过实施行为达到某种危害社会结果的心理态度。”“犯罪目的是犯罪人主观上要通过实施犯罪行为达到某种结果的希望。”  相似文献   

8.
“犯罪黑数”或称犯罪未知数,是指确实存在的犯罪活动没有在犯罪统计表上反映出来的犯罪数,也即是没有被揭露或没有受到司法机关追诉和审判的犯罪数。“犯罪黑数”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绝对黑数”,就是犯罪事件已经发生,犯罪人和其所犯罪行均未被司法机关发现;另一类是“相对黑数”,有三种情况:1.犯罪事件已经发生,司法机关已立案侦查,由于没有找到犯罪人或证据不充分,不能定罪处罚;2.司法机关对已经归案的罪犯,只查明  相似文献   

9.
重新犯罪的内在结构与前后罪的外在关联是透析重新犯罪机理并确定防控策略的基础。通过采集全样本数据,运用相关分析、交互分析等研究方法发现:犯罪方面,重新犯罪多为贩卖毒品、盗窃犯罪等贪利性犯罪;主要侵犯私法益;以非暴力、轻微犯罪居多并呈现出“一低三高”等基本特征;刑量方面,轻刑适用率较高;前后罪的耦合性方面,犯罪行为收缩为贩卖毒品与盗窃两大犯罪类型,在初犯、毗邻犯罪以及惯常犯罪中,惯常犯罪的“惯性效应”最为显著;总体而言,“再犯一次”在历次犯罪中受罚最重,而随着犯罪次数的增加,再犯的刑量逐渐走低。据此,治理对象圈定化、从宽处理审慎化、制裁措施多元化以及控制节点前置化是实现重新犯罪控制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0.
<正> 刑法学界普遍认为。犯罪古典学派(俗称“旧派”)与犯罪实证学派(俗称“新派”)的基本分歧之一是:前者认为犯罪是基于自由意志所选择的结果,强调犯罪人的道义责任;后者则反对自由意志论,主张决定论,强调人的“社会责任”。贝卡里亚,这位公认的“犯罪古典学派的始祖”因而被人当然地视为自由意志论者和报应刑论者。美国近年来出现的  相似文献   

11.
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人只宜对严重的“自然犯”承担刑事责任,我国刑法规定的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人“入罪”的范围应作适当调整。此外,立法还应规定:胁迫或诱骗不满18周岁人犯罪的应从重处罚;不满18周岁人犯罪不适用罚金刑;不满18周岁人犯罪不构成累犯;不满18周岁人犯罪应当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相似文献   

12.
论有组织犯罪的概念和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有组织犯罪的英文名称是Orgnized Crime。迄今为止,国际社会对“有组织犯罪”的概念远未取得一致。美国总统司法和司法管理委员会将有组织犯罪看作是“企图在美国人民和他们政府的控制之外从事活动的群体”。现在,有人认为这个概念已经过时。里根总统于1983设置的以考夫曼为首的调查委员会于1986年提出了一个题为“边缘:有组织的犯罪、商业和工会”的报告。这个报告没有把有组织的犯罪说成是一个庞然大物,而是把它说成为若干不同的犯罪组织。  相似文献   

13.
今天的中国犯罪情势依然十分严峻,各级司法机关面临着极大的办案压力,各地监狱也是人满为患.面对犯罪的日益高发现象,我们不能一味地强调严刑峻法,仅仅从犯罪的“需求侧”方面扬汤止沸.我们有必要变换思维方式,提倡和形成加大关注犯罪“供给侧”的理念,对犯罪进行多方面的釜底抽薪,努力从犯罪的“供给侧”方面去遏制犯罪的形成和高发.加大关注犯罪“供给侧”的理念,有助于摒弃“先刑重刑思维”的治理方式,有助于推动社会制度革新和社会政策完善,有助于社会疾病的自我检查.实现犯罪的“需求侧”向“供给侧”的转变,其路径可以有:在刑事立法方面,提高犯罪的入罪门槛,构建刑法立法的检查机制和退出机制;在刑事司法方面,彰显司法内敛节制对犯罪合理反应的约束作用;在犯罪预防方面,不断创新方式以加强犯罪的源头预防和制度预防.  相似文献   

14.
外出打工农民犯罪现状如何?其犯罪与“民工潮”有何关系?怎样有效地加强“民工潮”管理,切实减少外出打工农民违法犯罪?本文就此谈几点粗浅看法。“民工潮”中的外出打工农民犯罪问题不容忽视据对江西省吉安地区的调查:在1996年“严打”斗争中,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2646起,其中农民犯罪案件1986年,占75%;从犯罪的外出打工农民年龄结构看,18岁—25岁占73.6%,26岁—35岁占20.8%,35岁以上占3.6%;从犯罪种类看,主要是盗窃、抢劫、敲诈、杀人、卖淫,其中盗窃、抢劫占85.4%。主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5.
犯罪情节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国刑事立法中广泛地涉及到情节问题。刑法总则中第十条规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第三十二条规定:“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判处。”可见情  相似文献   

16.
对自首的犯罪分子的处罚问题我国刑法第六十三条已有明确规定:“犯罪以后自首的,可以从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犯罪较重的,如果有立功表现,也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由于刑法条文的这一灵活规定,给审判实践中带来了如何掌握“可以从轻”、“可以  相似文献   

17.
犯罪中止的有效性和真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中止有积极中止与消极中止两种形式。消极中止是指犯罪人在犯罪过程中消极地放弃犯罪活动;积极中止是指在犯罪行为实施完毕以后,还需要一段时间才发生危害结果的情况下,犯罪人用积极的行动,去阻止危害结果的发生。我国刑法第21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中止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所谓犯罪中止的有效性,是“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之概括述语,因而刑法理论上将“有效性”作为积极中止成立的必要条件,不具备“有效性”这个条件,中止不能成立。然笔者认为,“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商业领域犯罪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一、商业犯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 (一)商业犯罪的概念 英语中的“business crime”一词,目前在我国有译为“经济犯罪”的,同“economiccrime”;有译为“商业犯罪”,同“crime in business”。还有的将“commercial crime”译为“商业上的犯罪”。 目前在外国刑法中除了意大利刑法中使用过“商业犯罪”一词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刑法中很少使用“商业犯罪”。在意大利刑法中出现过“商业犯罪”的规定,如《各国刑法审编》中载的意大利刑法第八章“关于工、商经济之犯罪”第二节即为“有关商业之罪”,但该节并未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入世后我国环境犯罪的进一步恶化,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的视野对环境犯罪客体进行绿色变革:刑法应以专章设立环境犯罪,脱离原有“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体系;应当扩大环境犯罪的保护范围;应当强化生态价值在环境犯罪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第一,粮食系统的经济犯罪呈以下特点:一是基层单位“窝案”、“串案”犯罪现象突出;二是贪污、挪用公款犯罪居多,且犯罪数额巨大:三是犯罪主体单一化,多是直接掌管钱、粮的实权人物,主要是基层单位的负责人、会计、保管员、业务员;四是犯罪手段多样化。或以少报多,虚开、伪造结算凭证,冒名领取粮油款,或收入不下帐,私自挪用给他人,自己入股分红,从中盈利,或内外勾结,监守自盗;五是犯罪智能化。由于这些犯罪多为智能型犯罪,作案具有预谋性、隐蔽性和狡猾性,帐目不全或根本没有帐,且这些犯罪业务涉及面广,其客户遍布全国各地,给调查取证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