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伟大征程中法治民政是履行民政为民职责的重要根基是民政改革创新的基本遵循是民政事业科学发展的根本保障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宣示和公布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全方位描绘出了建设法治中国的宏伟蓝图。《决定》对法治建设的强调、法治理念的提升、法治精神的彰显,既标志着中国法治建设里程碑的确立,同时也预示着一场深刻影响中国社会革  相似文献   

2.
陈柳裕 《今日浙江》2011,(17):32-33
法治是社会管理创新的手段和保障,实现法治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基本内容和最终目标。要着重在运用法治思维探寻社会管理创新上下功夫,在推进“法治浙江”建设的进程中抓好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过程中深化“法治浙江”建设。  相似文献   

3.
在法治成为治国理政基本方式的今天,公安机关应当把"讲政治"与"讲法治"更加有效地统一起来,全面推动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切实解决职责不清晰、管理不规范、考核不科学等问题,坚持依法得到授权,依法履行职责,依法管理队伍,依法提供保障,探索走出一条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法治强警之路,依靠法治的力量,实现公安工作的科学发展,更好地担负维护转型期社会和谐稳定的职责使命。  相似文献   

4.
丁朋 《中国民政》2014,(11):9-12
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必定是一个尊重宪法法律权威、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法治国家;一个以民为本的政府必定是一个以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维护公民合法利益、把权力关进制度牢笼里的法治政府;一个文明的社会必定是一个法制健全、法制规范、法治昌明、法律得到普遍信仰的法治社会。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部署和到2020年"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的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又明确提出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战略决策。而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把法治中国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本刊以此为契机,回顾五年来民政法治建设,以启未来。  相似文献   

5.
郭伯权 《中国民政》2014,(12):42-44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民政作为在社会治理建设和民生领域保障服务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重要职能部门,建设法治民政是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法治中国、法治陕西、法治民政……是一种包容的关系,前者为统领,后者为基础。实现总目标  相似文献   

6.
依法治国是我国宪法确定的治国基本方略。习近平总书记说,“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要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是一个有机整体,关键在于党要坚持依法执政、各级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内容和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7.
任新华 《中国民政》2011,(8):41-41,46
当前,各地各部门正按照中央的要求,部署实施"六五"普法工作。民政部门承担着保障基本民生、发展基层民主、促进社会建设、支持国防军队建设等重要职责,做好民政系统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对于推进法治民政建设、健全民政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创新基层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民政系统“六五”普法要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广东民政》2010,(7):37-39
依法治国是我国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民政”是推动民政工作科学发展的战略核心。海丰县委、县政府坚持重视建设“法治民政”,在学习、培训、教育、管理、服务、发展各个层面,都贯穿民政法制工作,确保民政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地稳步发展、和谐发展、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9.
"法治安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设“法治安徽”,是安徽省委提出的重大战略,对地方法治建设合理性的理解,是“法治安徽”必须解决的重要理论问题。“法治安徽”不是法治的行政区划化,而是在依法治国的伟大实践中契入安徽省情。“法治安徽”与“平安安徽”和“依法治省”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法治安徽”的建设重点应是法治政府和司法公正。“法治安徽”必须以尊重人权、尊重财产、尊重契约、重视公民社会的培育为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10.
要坚持以法治精神来引领民政发展以法治思维来谋划民政改革以法治规范来推进各项工作以法治标准来衡量工作成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由此开启了法治中国建设的新时代。民政法治建设是落实依法行政、实现依法治国总目标的重要方面。建立健全内容协调、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民政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完善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民政执法体制机制;形成上下联动、多方参与、学用结合、  相似文献   

11.
正甘肃省民政厅高度重视民政法治建设,在健全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努力提升法治决策水平,增强法治宣传效果,严格规范依法行政等方面作出了不懈努力,充分发挥了民政法治在保证社会公平和促进社会稳定中的助推作用。政策法规体系日趋完善。甘肃省民政厅高度重视民政立法创制工作,不断健全完善依法依规、公平公正、科学高效的民政法制体系。  相似文献   

12.
《今日浙江》2011,(4):66-66,F0003
省委作出建设“法治浙江”重大决策后,拱墅区委高度重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践行法治理念,坚持依法执政,落实执法为民,服务发展大局,为唱响北部与南部“双城记”,推进城市与产业“双转变”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使曾经的工业区、老城区、城郊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公安机关作为国家重要的治安行政和刑事司法力量,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参与者、推动者、捍卫者。立足公安机关敏锐感知社会治理问题的优势,结合甘肃省公安工作,就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从环境之“变”、实践之“问”、改进之“策”三个方面,对法治公安建设助推社会治理法治化进行了研究思考。  相似文献   

14.
张扣林 《理论月刊》2006,(8):59-60,63
在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下,既然“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对人民民主起示范和带动作用”,那么,依法治党对依法治国也必然“起示范和带动作用”。法治的基本原则是重规范和制度,崇尚法制和秩序,反对无政府状态和冲突。在党内生活中贯彻法治原则必须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依法治党。  相似文献   

15.
詹立风 《群众》2015,(1):38-39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冶社会一体建设”。加强法治社会建设,不仅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固本之举。我们将紧紧围绕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紧扣县情,紧贴民需,狠抓落实,持续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夯实法治中国的社会根基。  相似文献   

16.
“三农”问题的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法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和根本保障。法治“三农”的基本目标就是依法保障农民的各项权利和自由 ,促进社会的总体公平。而该目标的实现与农民包括县乡干部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提高是分不开的。文章针对当前我国农民法律意识的现状进行分析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创造》2014,(10):15-15
正依法治国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5个体系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3个依法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3个法治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18.
西方法治思维的基本趋势是通过法律增进人民的自由、民主、幸福、公共福利,消除不平等、歧视、贫困,保障生命权、人身权、财产权等基本权利。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报告均提出要建设法治中国,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这表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应以史为鉴,为运用法治思维解决社会转型中的矛盾和问题,为建设法治中国、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提供启迪。  相似文献   

19.
“依法治国”是党确定的一项治国基本方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法治建设,于2006年作出了建设“法治浙江”的决定。法治思想由来已久,在中国古代,《管子》中已出现了“以法治国”一词。现代意义上的“法治”,是人类创造的政治文明成果,强调通过法制对社会和国家事务进行管理。世界各国发展的经验表明,离开了法治建设的现代化,是不完整和没有保证的现代化。省委提出建设“法治浙江”,就是在深刻分析新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后作出的科学决策。“法治浙江”既是我省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全面建设“平安浙江”、“文化大省”,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又与之一起构成了我省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相似文献   

20.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省,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不懈地推进依法治省,建设法治湖北,对于保障和促进我省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进步,保障和促进全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