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又是一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今年上半年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为这个“六一”提供了诸多可堪讨论的话题。从年初的“微博打拐”,到南京小学生的“写诗讨假”;从西部儿童的午餐问题,到前不久的“五道杠少年”事件……这些事情,角度不同,却都关乎孩子,关乎孩子的生存权、休息权、健康权以及隐私权等等权利,因此,归根到底,都可以放到法律的范畴来考量。  相似文献   

2.
《民主与法制》2010,(12):34-34
据《法制日报》报道,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条例目前正在起草当中,条例拟建立起规范完备的流浪未成年人权利救济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3.
流浪儿童保护机制和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由于经济、社会、家庭、教育等多方面原因,部分少年儿童离家出走,流浪乞讨正逐渐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2003年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针对这一情况,委托石家庄市保护流浪儿童研究中心课题组就流浪儿童保护机制及对策问题展开调查研究。本课题以“发展性保护”作为流浪儿童保护社会资源整合的基本思想内核;以国家、社会、社区、家庭作为儿童乃至流浪儿童的保护主体;以我国流浪儿童基本态势、流浪儿童保护状况、国外流浪儿童保护相关立法、构建我国流浪儿童长效保护机制为主要内容;以面向国家有关政府部门、面向我国若干城…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流浪儿童数量在100万-150万人左右,虽然其总量不大,但是由于流浪儿童现象产生的原因牵扯众多因素,使其比一般的社会问题更为复杂,所产生的后果也更为严重.我国流浪儿童权益保护面临着诸多法律困境,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的法律对策,是从法律视角解决流浪儿童社会问题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目前,流浪儿童保护正从自由求助逐步发展至主动保护,更加注重对流浪儿童的全身心关怀,流浪儿童保护机构数量有所提升,服务进一步规范化,流浪儿童保护实践不断创新。但是,也存在以下问题:片段化的遣返式救助,缺乏前后延伸性;均一化的流程性救助,缺乏对流浪儿童个性化同理关怀;对流浪儿童的污名化认识,影响了救助方式手法;流浪儿童救助保护部门责任分散,救助方法机械化,未能有效维护流浪儿童权利;社会力量参与不足等。因此,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应立足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视角,全方面、人性化、系统化地对流浪儿童及周围宏微观环境进行改善;应明晰流浪儿童保护路径,建立长效保护机制;通过专业化社会工作介入,促进流浪儿童保护的专业化;整合家庭、社区、学校、政府、社会等多方力量,将儿童利益最大、儿童优先理念渗透于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6.
谢琼 《中国民政》2007,(2):39-40
流浪儿童是能够引起社会关注和人们同情的一个特别弱势的群体。我国进入转型期以来,由于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原因,流浪儿童问题日显突出,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本文是在对北京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调查的基础上,针对新时期流浪儿童所做的一个特征概括,旨在为完善流浪儿童救助与社会保护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的流浪乞讨人员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影响之广、情况之复杂,已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尤其是流浪乞讨儿童的增多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注意。因此,我们需要对流浪乞讨人员实施社会救助,让他们告别流浪乞讨生活,回归主流社会。本文介绍了福利院的发展现状及在流浪乞讨儿童社会救助中发挥的重要功能,并结合我国流浪乞讨儿童的特征,详细论述了如何充分发挥福利院在流浪乞讨儿童救助中作用。  相似文献   

8.
对流浪儿童和孤残儿童,党和政府、社会都给予了高度关注,有效帮助他们也是民政部门的主要工作之一。做为媒体,我们理应把更多的目光和镜头投向这些特殊困境下的孩子们,在今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本刊记者先后走进广州市社会(儿童)福利院、广州市救助保护流浪少年儿童中心,采写并将陆续推出这组特别报道--《关注特殊困境下的孩子们》  相似文献   

9.
《广东民政》2011,(3):38-39
广东省少年儿童救助保护中心(下简称“救助保护中心”)位于东莞市樟木头镇,主要负责无家可归的流浪少年儿童的救助保护和教育工作,以及本省流入外省的流浪乞讨少年儿童回省后的临时安置和保护工作。现有无法查清或暂时无法查清家庭地址的游泳儿童130多名。  相似文献   

10.
汤秀娟 《湖湘论坛》2013,(4):109-112
最大限度地为城市流浪乞讨儿童提供救助保护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非政府组织(NGO)的职责。非政府组织在参与城市流浪乞讨儿童救助保护中具有明显的角色优势、筹资优势和专业优势。然而,政策法规缺漏,非政府组织自律互律机制不全、协调合作不足等因素制约了非政府组织参与救助保护的优势发挥。为此,应通过优化政策环境、完善激励机制、转换合作模式等途径,为非政府组织参与救助保护提供良好的条件,以逐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的流浪乞讨儿童救助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1.
流浪儿童群体是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迅速增长的一类特殊弱势群体,由于其数量庞大且影响广泛,因此近年被党和政府列为我国儿童福利政策发展议题中重点关注的对象。自2003年始,我国加快了流浪儿童福利政策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并在这一过程中探索性地引入社会工作制度。总体而言,我国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从社会福利视角就有关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2.
流浪儿童机构救助的困难、困惑与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目前我国流浪儿童机构救助所面临的一些困难和困惑,本文提出:要坚决贯彻“儿童优先”的原则;以“回归”取代“回家”作为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的目标;从制度上和机构上实现福利资源的整合;为流浪儿童提供专业化而不是简单化的服务;将救助中心的职能定位为转介机构。  相似文献   

13.
《浙江人大》2012,(12):71
11月16日清晨,贵州省毕节市发生一起不该发生的悲剧,5名10岁左右的男童被发现死于城区一处垃圾箱内。经初步调查,5名男童是因在垃圾箱内生火取暖导致一氧化碳中毒而死亡。目前,孩子的身份已经确认,相关责任人也受到了严肃处理。网民李泓冰:这个类似现代版卖火柴的小女  相似文献   

14.
中民 《中国民政》2014,(4):58-58
3月18日是第8个国际社工日,民政部首次在全国开展了社工日主题宣传活动。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副部长宫蒲光出席宣传活动启动仪式。  相似文献   

15.
"家文化"复制与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的新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救助管理站临时性的食宿供给、护送返乡以及福利院保障式的救助保护已经不能应对流浪儿童增长迅猛、回流率高、教育困难的严峻局面.从家庭早期社会化不足造成儿童流落街头这一事实来看,对于流浪儿童的救助保护应当关注的是家庭社会化功能的接续,而"家文化"认同则是儿童早期社会化的核心,从学理与实践两方面对"家文化"复制可行性进行分析后,笔者认为"家文化复制"可能是构建适合流浪儿童再社会化可行的理论创新,也是帮助流浪儿童重建自我成长路径中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推进.  相似文献   

16.
法政录     
《民主与法制》2013,(17):3-3
习近平:严打破坏少儿身心言行 “六一”国际儿童节前的5月29日,习近平来到北京市少年宫,同1600多名少年儿童代表一起参加活动,他以一个“大朋友”的身份,向全国广大少年儿童祝贺节日.并强调对损害少年儿童权益、破坏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言行,要坚决防止和依法打击。  相似文献   

17.
<正>3月18日是第8个国际社工日,民政部首次在全国开展了社工日主题宣传活动。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副部长宫蒲光出席宣传活动启动仪式。据悉,早在2008年8月,国际社会工作者联合会在年会上作出决定,将每年三月份的第三个星期二定为"国际社工日",并每年确定一个主题。国际社会工作者联合会,是一个联系世界各国专业社会工作者的国际性权威组织,1956年在德国慕尼黑成立,至今拥有近  相似文献   

18.
《中国妇运》2013,(6):1-1
一年一度的“六一”国际儿童节在孩子们欢歌笑语的簇拥下再次向我们走来。我们祝福所有的孩子健康快乐,幸福平安;冀望所有的孩子从小立志。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学习、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19.
文井 《人大论坛》2008,(7):23-23
为进一步深入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先进性建设,丰富支部主题实践活动,不断提高支部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全面推动“五好”党支部创建活动的开展,真正把支部建设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即将到来之际,省人大内司委党支部与省民政厅第二党支部全体党员,于5月30日下午冒雨前往贵阳市儿童福利院看望、  相似文献   

20.
赤林 《人权》2009,(3):48-50
当全世界的许多儿童沉浸在欢度“六一”国际儿童节的喜悦中时,8岁的肯尼亚小女孩苏姗却像往常一样守在市中心的垃圾场旁,张开粗糙、脏兮兮的小手渴望得到施舍。而她,仅是肯尼亚首都内罗毕无数街头流浪儿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