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辉 《台声》2009,(5):44-47
印象中的任贤齐,一直以来,既不像偶像,也不似巨星。即使是街头巷尾传遍“我是一只心太软的鱼依靠在伤心太平洋”的年代,也始终感觉他只是一个哼唱着流行金曲,如同邻居家那个爱唱歌的小青年一般。10多年过去了,当年还上初中的我,如今大学毕业已工作数年。再回首,曾经任贤齐的歌声已根植在每个人心底最柔软的地方,而那个唱着《心太软》的他,也已从音涩走向成熟,不再是单纯的歌者。  相似文献   

2.
70年代妈妈的婚礼妈妈与爸爸是在70年代结的婚。那个年代结婚流行“三大件”:手表、自行车、缝纫机。这三件是那个时代家庭生活水平的象征,有这“三件”东西的婚礼才够“体面”够“风光”。在当时凭票购物的年代,能够备齐这三样东西也是很难的。爸妈当时生活在农村,生活贫寒,买不起这些“奢侈品”。听妈妈说,为了赶“时髦”,爸爸当年是从村里借了一辆自行车把她接过去的。妈妈的嫁妆就是几个铁质的新开水瓶、洗脸盆和枕巾套,  相似文献   

3.
黄斌 《政协天地》2010,(9):22-23
上世纪80年代末,一个刚从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的穷学生,只身越过赤道线来到了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像那个年代绝大多数的留学生一样,洗碗工、面包工、家具工、车工,甚至到农场摘水果,样样角色他也都没落下。十余年后,他脱颖而出,坐拥“Authentic Style”、“Kosther”、“Tany Brast”和“EGO”等系列内衣高端品牌,独占澳洲及欧洲17个国家内衣市场的半壁江山。而今,集团年产值更达到了40亿元人民币。他说——  相似文献   

4.
倘若不是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大约不会那么深切地体会人们为什么那样发自内心地推崇他、爱戴他,称他为那个时代独一无二的巨人。马雅可夫斯基在诗里说过“倾倒世界,像倾倒一只酒杯”。这个人真的是把当时那个世界颠倒过来了,而且,看起来是那样从容,那样举重若轻。  相似文献   

5.
丁进 《人事管理》2001,(9):41-41
读中学的时候,我的学习成绩非常差。我们成长的那个年代,同学们豪情满怀地做着科学家、哲学家和文学家的黄粱美梦,我却恍恍然不知身在何处。直到有一天读了徐霞客的《游黄山日记》,我才像一只迷途的羔羊找到了回家的路:“实在不行,就当个旅行家吧!”  相似文献   

6.
高锡嘏 《春秋》2010,(3):42-44
老济南是指我所能记忆和听说的那个年代.大约在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初期。那个时候人们常说的看戏或听戏.指的都是京戏。看其他的戏则直称其名,如“看河南梆子”、“看蹦蹦(即评剧)”等。更老的人则把京戏称之为大戏.因为那时最大的戏院只演京戏,不演其他戏种。老济南对京戏的情结.虽比不上京、津、沪那么有名,但在各省中还是很有影响的。  相似文献   

7.
檀国柱 《台声》2010,(9):18-20
“我去了两次,真的很好吃,真的很好.卖‘升官发财’的那个老板长的很像许建国(台湾知名主播),卖挂包的那个大叔和卖卤肉饭的那个阿姨很和善。”网友keyu761说。  相似文献   

8.
在大连铁路公安处,人人都知道瓦房店车站派出所民警李秀林同志珍藏了许多枚毛泽东主席像章,但很少有人知道收藏背后的那些动人的事。李秀林与新中国同龄。小时候,父亲早逝,家庭生活相当困难,姐弟三人全是靠学校免费而读完中学的,他们全家与党有着深厚的感情。他说:记得那年春节我为家里写的春联是:听毛主席话子孙万代幸福,跟共产党走国家永远富强。60年代初,上中学的李秀林得到一枚抗美援朝的领袖像章。出于对毛泽东主席的热爱和对纪念章工艺的欣赏,他爱不释手,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他产生了收藏毛主席像章的念头。1968…  相似文献   

9.
凤阳乡的人大主席认了王老汉做干爹,这个消息像一阵飓风,很快就刮遍了凤阳乡的每一个角落。人们先是奇怪,人大主席不是本乡人,跟王老汉又非亲非故,何来此一举?但是,奇怪只是短暂的,马上,人们就“恍然大悟”了——人大主席这是要趁机敛财啊!  相似文献   

10.
几年前,杨丹在韩国“洋插队”时,亲眼看到妇女吃饭不上桌子的情景,那一刻,她深为自己是中国女人而庆幸:饭桌上,中国女人总是与婆婆、老公一起比肩挥箸,看过的电影里也少不了“李双双”这样的“铁姑娘”,妇女能顶“半边天”是那个年代的骄傲。她们生活在一个力图干掉性别的年代里,虽然现在的中国女人重新露出了肚脐和香肩,但那份由来已久的“刚性”至今仍有弥散。  相似文献   

11.
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和夫人彭丽媛访问荷兰,彭丽媛应邀将新培养出的郁金香品种命名为“国泰”。当看到彭丽媛手拿香槟浇灌着清新脱俗的“国泰”时,笔者不禁回想起那一望无际的郁金香花田,回想起风车村和鹿特丹,回想起荷兰那个美丽、富足而又低调的国度。  相似文献   

12.
小城旧案     
60年代后期,全家随父亲下放到江西山区,一去十年,经历了从一个生产队到另一个生产队的几次搬迁,最后落户在了小县城里。我就在那里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那个时候,虽然公、检、法已被“砸烂”,但小城里的大小案件却依旧要发生,它们既不可能像现在这样得到及时的立案侦查,更不可能在媒体上曝光,它们只存在于小城百姓茶余饭后的闲谈中,或是有头没尾,或是有尾没头,一个个就像“无头案”,完全是以民间文学的形式出现在我懂懂的记忆里的。也因为这样,它们才更显得神秘,富于传奇。只有经历了岁月的洗刷,有了丰富的阅历之后,再…  相似文献   

13.
一个摄影师在暗房里的实验导致了最初的塑料的诞生。19世纪时,人们还不能够像今天这样购买现成的照相胶片和化学药品,因此,每个摄影师都必须经常自己制作需要的东西。19世纪50年代的某一天,摄影师亚历山大·帕克斯在暗房里处理“胶棉”时,意外地发现“胶棉”与樟脑混合后能产生一种可弯曲的硬材料。帕克斯把它称之为“帕克辛”,这便是最早的塑料。  相似文献   

14.
我记得年轻的时候,祖国大陆这边“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而台湾那边是“我们一定要反攻大陆”,这是我记忆中那个年代两岸对抗的口号。好象是一家兄弟对抗,消耗了能量,消耗了情感,消耗了一个大家庭中最宝贵的资源。  相似文献   

15.
每个人都有一个梦想,就像许愿池里的硬币一样,承载着我们未来的希冀,沉在心底。我们每一天都被各种各样的压力包围着,困扰了。累了。倦了,想一想心底的那个梦。一瞬间。就会精神百倍,奔着那个梦想继续努力!  相似文献   

16.
《今日广西》2010,(5):130-130
去越南之前曾听很多人说,越南就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如果你曾经经历过那个年代,那么走在越南街头的时候,或许会恍若隔世,一幕幕街头的景象一下子涌到你的记忆里。  相似文献   

17.
王文进 《台声》2023,(5):110-111
<正>1970年夏天,我和万千学子一起参加所谓的“大专联考”,那可是真正的“一试定终生”。不像现在可以有一次“学测”,一次“指考”,中间再加上各校系分别甄试与繁星满天普照城乡学子。当年考过的内容,早已全然忘却,唯有地理科的一道试题,至今仍历历在目。问的是台湾气候的分水岭在哪里?我毫不犹疑地答出“大安溪”。那个年代的学生谁都知道台湾有条“北回归线”,将台湾分为热带与亚热带。中小学毕业旅行,老师们总会安排大家到嘉义去瞻仰立视那块石碑,并且问:“左手和右手温度有无不同?”  相似文献   

18.
读《“联系箱”不该生锈》与《问政“大数据时代”》,不禁陷入沉思。 各类“联系箱”大都产生于那个连固定电话都十分紧缺的年代,如“警民联系箱”、徐虎的“水电报修联系箱”等等。它们都在市民的日常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80年代,一个存活在人们记忆中的美好时代,至今依然彰显着特殊的魅力。时至今日,仍有不少人追忆那个时代的激情和梦想,那是一个堪称高举理想主义的文化启蒙时代。而音乐,则因为其易于传播、受众面广等特征,成为那个时代的启蒙利器,不断地以其韧性与人性,突破禁区、直达内心,唤醒了每个人对生活、美好、自由的向往。【爱上“洪水猛兽”?】  相似文献   

20.
在人们的眼中,他们是盛名显赫的数学家、富可敌国的亿万富豪、克里姆林宫的“幕后铁腕”、散尽千金的慈善家。然而,他们也是千夫所指的“窃国大盗”。在那个颇为特殊的年代,不甘平庸的他们乘势而起、借势而为,在俄罗斯上演了一幕幕峰回路转的传奇故事。不过,世上没有不散的宴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