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秩序是社会有机体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前提。社会有机体的稳定、发展,正是表现为社会秩序的稳定、更新与发展。秩序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也是主体解放的条件,秩序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得到更新和完善,人能够适应历史的发展要求不断改变秩序。本文重点探讨了社会秩序与人的主体解放及社会发展的辨证关系,以期引起人们对这方面问题的思考,纠正一些人在认识上的误区,反驳西方对我国人权问题的攻击。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主要体现在体制转轨、社会整体的和全面的结构状态过渡及社会形态变迁。在这一转变过程中,社会失序表现得越发明显。主要表现在严峻的犯罪形势、公共权威的弱化、部分社会规范不能得到正常的遵守和维护及社会矛盾突出,常规社会控制手段无法运转。因此,政府应及时、有效全程干预社会秩序,保障权力的运行;加强社会秩序问题潜伏、引发阶段的社会秩序监测和预警,及时修补现有秩序的防御功能;提高社会秩序问题爆发、持续阶段的新秩序建构能力,发挥新秩序的应急功能;加强社会问题善后阶段社会秩序的恢复和重构,重新发挥社会秩序的长久保障功能。  相似文献   

3.
近代以来,中国遭遇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传统的中国社会趋于解体,整个社会一直处于剧烈的震荡之中,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引起了学界广泛的兴趣和研究,成果汗牛充栋。但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社会变化的规模之大和程度之深,又远远超过近代以来的任何一个时期。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过去对社会的变革的研究的诠释力相对减弱,需要一种较为全面和系统的理论视角。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从"秩序重建"的视角出发,对中国社会整体的变迁进行系统性的阐述和研究。通过对中国历史上三次秩序重建过程的纵向对比,结合当前的社会现实,提出形成"一元主导多元并存"的社会价值观结构是完成社会秩序重建的必要条件,也是现阶段保证我国秩序重建成功亟须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4.
社会秩序实质上是国家、社会与个体的相互关系,内在蕴涵着国家与社会、个人与团体、自由与秩序的价值维度。社会秩序不仅需要来自国家赋予的权威与服从,同时也需要社会提供的信任与合作。人们往往以个人在团体中的秩序体验来评价社会秩序,个人与团体的内在矛盾不可避免地映射于社会秩序本身。自由与秩序的冲突,在国家形态下实质上是权利与权力的一种内在紧张。良好社会秩序的形塑,需要三对关系的合作共洽,在社会秩序稳定的底限下达致自由秩序的形成,自由秩序也就是建立于契约基础上形成的自控型秩序。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和市场转型以来的中国农村,一直面临着重建基层社会秩序的挑战。税费改革后,政府试图以项目加资金的方式为村庄注入发展活力与构建秩序,可在市场经济与传统社会文化等多重力量的作用下,乡村社会产生了多种行动逻辑。本文以某地"乡土人才职称评定"试点项目为例,探讨了不同的社会主体的行动规则,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秩序新格局:政府、市场、社会各自沿着自己的行动规则,三种秩序并行于乡土社会。  相似文献   

6.
社会实体、社会规范和社会控制是社会秩序构成要件的三个重要方面,社会秩序的重建需要三要素的共同作用,那么作为社会实体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个体必然与社会秩序的重建密切相关。因此,对转型时期我国社会个体的现状及其对社会秩序重建影响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塑造有利于社会秩序重建的社会个体即"秩序人",对社会秩序的重建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经典社会学家通过阐述宗教的内涵与外延,揭示其与社会秩序的密不可分的联系。孔德和涂贝干致力于秩序和社会团结,韦伯则着眼于现代社会特征,探讨宗教的现代性问题,马克思则是批判地发展了宗教的双重社会性作用。在现代社会中,宗教对社会具有其特定的功能。社会主义社会中国需继续坚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维护社会秩序,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促进社会主义建设。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信息传播影响社会秩序的四个维度进行分析,即除了对信息的内容、结构和流量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外,还将信息传播的时机纳入分析框架中.认为准确地把握信息传播时机,对于正常社会秩序的维持同样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经典社会学家通过阐述宗教的内涵与外延,揭示其与社会秩序的密不可分的联系。孔德和涂贝干致力于秩序和社会团结,韦伯则着眼于现代社会特征,探讨宗教的现代性问题,马克思则是批判地发展了宗教的双重社会性作用.在现代社会中,宗教对社会具有其特定的功能。社会主义社会中国需继续坚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维护社会秩序,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促进社会主义建设。  相似文献   

10.
帕森斯社会行动理论认为,社区治安参与是一种社会行动现象。治安参与行动过程涉及行动者、目标、情境和规范要素等具体内容,社区治安参与的路径选择,要平衡参与主体之间的权力格局,对接不同主体的价值期待,丰富拓展治安物质文化资源,建立完善的治安参与制度。  相似文献   

11.
在全面深化改革,经济发展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根治腐败顽疾,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活力,是推进、完善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的题中之义。文章以近年来腐败案件和相关数据为支撑,运用诺思等人提出的社会秩序变迁理论框架考察了我国腐败的特征和廉政建设的具体路径。从社会秩序变迁的制度性理论范畴审视廉政建设的秩序逻辑,并结合中国的本土情况加以修正,以期为廉政建设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12.
治安行政处罚的法律,一般称为违警罚法,它是各国保障其社会治安秩序的重要工具。我国的《治安管理处罚法》使公安机关在办理治安案件以及处理相关治安问题时有法可依,对促进社会和谐、雏护社会秩序具有重要作用。维护治安秩序,需要多种手段,不单是处罚。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公安机关的执法实践中涌现出了大量的新型治安案件。只要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进行行政管束、调解治安纠纷、量罚趋向轻缓,就能够体现立法宗旨,有效地维护社会秩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3.
在自媒体盛行的今天,哈耶克的自发社会秩序理论在这个领域得到了相应的体现,尤其是微博作为当下的一个反腐平台,其自发性表现得尤为明显。微博反腐主导人多样、内容简短、时效性快,在自发社会秩序下既体现出有利的一面,同时也暴露其弊端。微博反腐是自发形成的,因此业已存在的规则指导着其发展,同时将外部实践得出的规则进行结合,从而符合大社会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社会主义民主社会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社会稳定就是形成和维护一种良好的社会秩序 ,各种社会活动有序进行 ,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处于一种有序的状态 ,各得其所 ,相安无事。要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秩序 ,就必须事先对各种社会关系作出安排 ,事先设定人们的权力义务 ,设计人们的行为规则并保证人们按规则行动。这正是法律的价值目标。原始社会的秩序是通过习惯、依靠道德和宗教自发形成的。国家出现以后 ,人们的利益多元化 ,因而只能依靠法律的作用自觉地创设并维护社会秩序。秩序意味着对个人行为的规范和约束 ,势必会损害个人的一些利益。那么 ,这种个人利益损失限制在什么程度内才能…  相似文献   

15.
荀子是我国战国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在他内容广博的著作中,曾表达了较为系统的社会秩序论思想。他用“明分使群”这个命题解释了社会秩序的的存在及其合理性,同时又提出“隆礼重法”作为社会整合的具体形式。他的思想对于后人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虚拟技术的发展已经对现实的社会秩序产生了重要影响。它改变了人际互动模式,创造了新的沟通方式;改变了信息获取路径,开辟了新的宣泄通道;改变了传统行政过程,孕育了新的公共领域;改变了信息传播途径,制造了新的社会冲突。这些对于社会秩序的实现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政府能否适应这种变化对社会体系造成的冲击,实现对互联网的有效监管,力求使互联网成为社会秩序生成的安全阀,而不是社会动荡的催化剂,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7.
社会控制的建设不应陷入“为控制而控制”的恶性循环,而是必须置于社会秩序建设的整体视野之中.从福山、哈耶克、韦伯等人所阐发的社会秩序构成理论视角进行观察,可以发现,我国当前的社会控制体制有着控制范围过大,“理性化”程度不高及控制权力缺乏制约等局限.为了构建良好的社会秩序,必须对我国当前的社会控制体制进行相应的改革.  相似文献   

18.
企业社会捐赠既是一种经济行为,又是一种社会行为;同时,企业社会捐赠既是单个企业行为,又是整个社会企业的集体行为。企业在进行社会捐赠时会考虑成本与收益等理性问题,又会考虑社会制度、社会文化等非理性(感性)问题。文章从经济社会学视角出发,运用社会选择理论对企业社会捐赠行为进行理解,找到了其行动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书通过分析清代的农民、士绅、商人、僧人、道士、妇女、“中人”等民事诉讼主体,探讨了制约基层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因素。作者力图突破以王朝为中心的研究模式,以清代社会各阶层的人为中心,从他们的差异性、主动性入手,阐发我国传统社会法律规则的特点,以及法律与社会结构、秩序的关系。在清代法律、社会史研究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0.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债务纠纷日益增多,因法律规定比较粗疏,出现了在法律框架内赢了官司债权却无法实现等现象,加之社会分工的细化,"讨债公司"因势而生。"讨债公司"鱼龙混杂,促进和破坏社会秩序的情况皆有。针对"讨债公司"这一社会现象,有必要从宏观视野加以分析,对促进社会秩序的"讨债公司"加以规制,对扰乱社会秩序的"讨债公司"予以取缔和严厉打击,以健全完善相应法律法规,维护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