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次把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受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其目的在于追求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更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公众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生活垃圾也随之而增加,而政府也一直致力于对垃圾的处理手段的提升。但在经过十多年的试点操作后,取得的成效十分有限。现代治理实践与理论表明,在政府治理的手段上不能仅局限于传统的政令式、全包全揽式地,容易造成行政"失灵"。从社会学的视角分析,对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可以尝试由政府引导,建立调动社会公众的力量协同参与垃圾分类的机制,政府应该以制定相关的制度、培育社会组织、搭建社会参与平台等方面做探索,为如何走出"垃圾围城"的困境,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提供启示参考。  相似文献   

4.
涂晓菊 《唯实》2007,(4):50-52
目前,没有形成适合于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是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这就迫切需要我们从法律的层面,尤其是从经济法制度层面建立有效的法律机制来保障循环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社会流动机制时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协调功能。和谐的社会流动必须是均衡与有序的,并坚持规则 的普适与公正,体现出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与支持。当前我国社会流动还存在着诸多不利于社会和谐的突出问题, 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与社会管理机制,促进和谐的社会流动。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构建与社会斗争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社会斗争。否认斗争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和忽视斗争形式的选择都是错误的、有害的,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深入研究斗争形式的选择问题。要注意在社会斗争的实践中,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学习借鉴西方国家斗争形式选择理论和斗争形式选择机制,建立最佳的斗争形式的社会选择机制。  相似文献   

7.
王霄宁  王轶 《探索》2005,(3):95-99
近几年产业集群对地区经济发展影响显著,吸引了许多学者加入到产业集群研究中,这些学者涉及许多学科领域,其中包括经济地理学、产业组织学、技术经济学等。新经济社会学的出现,为产业集群研究开辟了新的视角,本文尝试从新经济社会学的视角,特别运用与之相联系的社会网络分析理论与方法进行产业集群定量化研究,并作以实证检验,旨在为产业集群定量化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作为人类社会久远的福利制度安排,社会保障发展到现代,已经越来越鲜明地体现出对公平、正义、共享等价值理念的追求和实践。对社会问题和社会公正的研究,是社会学的重要范畴,也是众多社会学家关注的焦点。因此,从社会学视角来分析社会公平问题,能够更深入地认识和思考社会保障的核心价值理念,更好地把握其意义以及如何实践。  相似文献   

9.
《当代贵州》2009,(2):2-2
不久前,"贵州骄傲·贵州改革开放30年30事30人"评奖活动揭晓,开磷集团"实施循环经济领跑者"入选"贵州骄傲·贵州改革开放30年30件最具影响力事件"而受到表彰。  相似文献   

10.
社会流动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协调机制。和谐的社会流动必须是均衡有序的,坚持规则的普适与公正,并体现出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与支持。当前我国社会流动机制中仍然存在诸多不利于社会和谐的突出问题,如在数量上的失衡与无序、上升性流动机会的相对不足,自致性规划的普适性受限、对弱势群体流动保障欠缺等。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与社会管理机制、促进和谐的社会流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循环经济在我国尚属于新鲜事物,我国对发展循环经济在理论与实践上还存在许多问题,应从制度规划、立法实施、发展科技、宣传教育等方面着手,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经济增长是一切社会因素进步发展的一般性物质基础,而和谐社会又是经济快速增长的环境条件.但是,和谐社会建设与经济增长速度没有直接必然的联系,而是通过社会分配环节相互影响.和谐社会建设与经济的分配方式直接相关,而经济分配方式又与经济增长速度辩证统一,经济增长通过社会分配方式作用于和谐社会建设.社会经济转型后期利益竞争使经济增长的同时导致中国社会阶层分化,利益差距扩大.要使经济增长的成果为绝大多数人所享有、化解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必须通过社会分配使经济增长服务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3.
苗菱 《学习论坛》2004,20(2):29-30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动力 ,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就必须重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问题。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统一认识 ;完善政府职能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优化其发展的环境 ;健全法制。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积极发展低碳经济,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鼓励低碳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实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建立低碳型社会.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在最本质的意义上表现为经济范畴的制度变迁。然而,制度的调整带来了利益结构的变化,在利益关系变动中产生的矛盾冲突和伦理问题,构成了体制转型中的社会和谐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经济制度伦理分析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6.
循环经济是一种“三赢”经济:它可以使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从而解决环境问题;也可以使社会生产从数量型的物质增长转变为质量型的服务增长,从而促进经济发展;还可以拉长生产链,增加就业机会,从而有利于社会发展。文章阐述了循环经济的内涵和主要特征,指出发展循环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在要求,并强调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和市民共同参与,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第一个系统提出了可持续循环经济的思想。马克思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具体分析了现代社会可持续循环经济的原因;列举了发展可持续循环经济的主要条件。马克思可持续循环经济的思想对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扣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具有目的上的一致性,特征上的相似性.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形态,而循环经济是一种发展模式,要实现低碳经济形态,存在着诸多发展模式,其中走循环经济之路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通过循环经济模式、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大气污染,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有着鲜明的现实针对性,不仅需要解决制度体制、意识形态、文化潮流、社会生活中出现的种种矛盾和问题,还需要科学的理论,需要文化的传承,需要理想信念的确立和人的全面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作为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肩负着不断为构建和谐社会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的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20.
国民经济的计划性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特征之一。在新民主主义社会条件下实行计划经济 ,是建国前夕确定的新民主主义建国纲领的一项内容。选择实行这种“新民主主义的计划经济”,既有深刻的思想认识背景 ,又同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这两大历史任务的完成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