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哈马斯具有很强的宗教色彩,是巴勒斯坦抵抗以色列军事占领的激进组织。哈马斯在大选中获胜改变了巴勒斯坦政治格局,推动了巴勒斯坦民主政治的发展,也改变了哈马斯组织本身,还促使法塔赫对执政功过和腐败问题进行反思。哈马斯将从现实主义出发,调整对以政策:不放弃武装斗争和拒绝承认以色列是哈马斯手中的两张牌。哈马斯没能改变巴以力量格局,以色列仍主导着巴以冲突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2.
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的冲突从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算起,已延续54年。其间还曾爆发三次战争。大国对中东的争夺是该问题产生并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重要原因。巴勒斯坦问题是阿以冲突的核心。因巴以分歧严重,特别是美国偏袒以色列,不能公正调解,致使双方至今未能实现和解,  相似文献   

3.
4月1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编辑部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在院科研楼召开了巴勒斯坦、以色列冲突及中东形势研讨会。应邀出席研讨会的人员除西亚非洲所研究中东问题的学者外,还有来自北京大学亚非研究所、中国中东学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亚非研究所、外交学……  相似文献   

4.
中东和平进程一波三折,屡屡受挫。其中极端主义从中作梗是一重要因素,极端派势力与激进派势力/强硬派势力结合在一起往往能起相当大的破坏作用。极端派势力在巴方有,在以方也有。本地区的极端主义问题具有一些特殊性,它同阿以之间,尤其是巴以之间的冲突搅在一起,有关各方对其中的有些极端主义问题存在很大的争议,问题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5.
巴勒斯坦与以色列自去年 9月爆发武装冲突以来 ,国际社会为实现双方停火作出了不懈努力 ,但均未奏效。今年 8月中上旬 ,流血冲突再次大规模升级 ,中东局势急剧恶化。与此同时 ,以色列有关重新占领巴勒斯坦自治区的军事计划被国际媒体曝光 ,沙特阿拉伯驻英大使公开撰文称“新的阿以战争不是不可想象的”。一时间 ,围绕流血冲突会否导致新的中东战争、十年和平成果会否因此毁于一旦 ,国际舆论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 ,中东局势再度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为此 ,本期我们特邀集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的 5位专家举行对谈 ,就巴以冲突与中东局势走向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6.
后锡安主义是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受到美国和欧洲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影响 ,在以色列兴起的一种思潮。它是从锡安主义 ①(Zionism)发展而来的。后锡安主义概念出现于 2 0世纪 90年代早期 ,其成员是一些左翼的具有反思精神的知识分子 ,他们经常被称为“批判社会学家”、“新历史学家”、“后现代主义者”和“修正主义者等” ,主要属于“后‘六·五’战争的一代”。② 按照后锡安主义者自己的说法 ,后锡安主义的实质就是反锡安主义。其思想根源可以追溯到 19世纪末锡安主义兴起时的其左派的思想和实践 ,以及一些犹太学者对巴以问题的认识和后现代…  相似文献   

7.
林燕 《西亚非洲》2004,(3):52-55
欧盟主张依靠国际合作机制 ,以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 ,目的在于获取更多的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政治资源和经济利益。在对待巴以冲突问题上 ,欧盟的外交政策主要表现在 :与巴、以两方关系由经济领域向政治领域拓展 ;强调依靠国际合作机制 ,通过合作与对话解决争端。欧盟在巴以冲突中的外交政策为其赢得了较好的国际声誉。欧盟希望靠自身强大的经济实力、共同的外交路线和独立的防务能力 ,努力实现它“说话算数”的世界一极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2014年6月12日,三名以色列少年在约旦河西岸突遭不明身份人员绑架,以色列军警随即展开大范围搜索,直至6月30日才发现人质已被“撕票”。7月2日,一名巴勒斯坦少年遭以色列犹太极端分子报复性虐杀。接连两起突发事件牵动了巴以民众的敏感神经,双方旧恨重燃、矛盾激化,暴力冲突在多地蔓延,巴以局势随之恶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多种纷乱复杂的矛盾中提取对巴以冲突有重大影响的 7个最重要因素(联合国有关决议、领导机构、主要对抗方式、军力对比、外交与国际环境、社会发展状况、民众意愿等要素 )进行系统研究 ,并根据诸多因素的互动关系对巴以冲突的未来发展态势做出预测分析。虽然美国已经公布所谓“路线图” ,但和平还不是就能“按图索骥”的。鉴于巴以边界划分、水资源分配、耶路撒冷地位、难民回归等一系列涉及国家利益的棘手问题都是无法回避的 ,巴以问题的最终解决可能会分几步走 ,并且将是一个较长的斗争过程  相似文献   

10.
王健 《欧亚观察》2001,(3):18-20
自2000年9月巴以之间爆发新一轮大规模暴力冲突以来,双方迄今死亡人数已经高达700多人,其中巴勒斯坦人有500多。其间,虽然在国际社会,特别是美国政府的积极调解下,巴以双方表示接受敦促巴以双方停火的“米切尔报告”和“特尼特文件”,但此后流血冲突并没有停止,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8月9日,巴勒斯坦激进分子在耶路撒冷制造的大爆炸案以及以方随后进行的报复行动,更是震惊世界,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1.
以色列建国50多年来,尽管党派的分化组合频繁,政权不断更迭,但政局始终保持稳定,这得益于其完善的政治体制和发展成熟的政党政治。以色列大选在即,形势扑朔迷离,正当媒体和有关各方再次把目光投向以色列政坛时,却因沙龙中风使变幻莫测的以色列大选增添了新的变数。沙龙之后的以色列政党政治与巴以冲突的发展态势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2.
对巴以冲突及其前景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巴勒斯坦问题是中东问题的核心。巴以争端久拖不决 :一是巴以问题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犹太人定居点、难民问题、耶路撒冷地位问题等都是棘手的问题 ;二是巴以力量悬殊 ,以色列在和谈中拒不让步 ;美国的态度也是中东问题和巴勒斯坦问题长期僵持的关键。但从长远看 ,和平进程还会在曲折中向前发展。巴以双方在谈判中虽存在根本分歧 ,但并非没有妥协的余地 ,巴以 (中东 )实现和平也并非不可能。  相似文献   

13.
哈马斯是中东地区一个有代表性的伊斯兰激进组织。其激进的民族主义及其在阿拉伯穆斯林世界具有的独特地位与影响 ,使本已困难重重的中东和平进程更加扑朔迷离。“9·11事件”后 ,随着美国施行全球性的反恐怖主义战略 ,哈马斯的命运将会如何 ,本文对此也作了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14.
哈马斯在第二届巴勒斯坦立法会选举中的胜利给中东和谈既带来危机又带来转机。俄罗斯主动与哈马斯对话是其重振大国地位和重返中东的外交战略的体现。俄罗斯的介入有助于增强巴以和谈的公正性,促成哈马斯的进一步温和与务实,也可能刺激美国重新重视和谈。但俄罗斯所能发挥的影响终究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5.
最近爆发的加沙战事是巴勒斯坦与以色列之间“以暴易暴”、“冤冤相报”这一恶性循环长链条中新的一环,是一场不对称的战争。哈马斯现象之所以产生并获得广泛影响与支持,是同以对巴实行双重标准的强硬政策分不开的。巴两大派的关系与巴以关系相互影响。以拉一派打一派不可能实现巴以和解。旷日持久的冲突给巴以双方造成巨大损失。以虽占军事优势并有美国支持,并不等于有了安全。中东和平的出路在于通过政治谈判实现民族和解。  相似文献   

16.
哈马斯的自杀性袭击者主要是青年男性。主要动机有:为个人报仇、宗教献身、报复以色列的行动、反对巴以和谈等。哈马斯发动自杀性袭击,有复杂的社会原因:首先,巴勒斯坦人的悲惨遭遇,成为滋生自杀性袭击者的温床;其次,巴勒斯坦人对自杀性袭击的高度认同,为哈马斯的自杀性袭击提供了深厚的民意基础;再次,对和平进程的失望,使巴勒斯坦人转向暴力;最后是宗教因素。哈马斯的自杀性袭击,导致巴以陷入以暴抑暴的恶性循环之中,但加强了哈马斯作为抵抗组织引领者的地位;促使巴勒斯坦殉难文化流行,激励着许多巴勒斯坦人走上自我牺牲之路。哈马斯等其他巴勒斯坦派别的自杀性袭击难以根除,其根源还在于巴勒斯坦人对现实的绝望与巴勒斯坦问题的久拖不决。  相似文献   

17.
持续30多天的黎以冲突将中东拖入了20年来最动荡和最严峻的局面,使“9·11”事件以来不断蓄积酝酿的多种矛盾更加充分地显露,也使中东地区形势发展的一些新特点由此变得更加明朗,而这些特点的进一步演化将初步形成中东新的地区格局。一、什叶派穆斯林地带崛起效应凸显,伊朗在中东地区格局中的重要地位提升“9·11”事件后美国在中东采取的第一个重大战略行动是2003年发动伊拉克战争推翻萨达姆政权并扶植建立新的民主政权。这个行动最直接的结果则是长期被统治的什叶派穆斯林作为伊拉克多数派在2005年12月通过民主选举正式上台执政,进而使中…  相似文献   

18.
哈马斯在今年1月的大选中获胜,终于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走上巴勒斯坦的政坛。哈马斯,以色列和美国眼中的恐怖组织,法塔赫的政敌,巴勒斯坦人民选出的当家人,一直以比较强硬的态度出现在世人面前。特别是其以摧毁以色列、建立巴勒斯坦伊斯兰国家为目标,以“圣战”为解决巴勒斯坦问  相似文献   

19.
2010年9月初,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在华盛顿正式重启双方中断近两年的直接谈判,巴以和谈成为国际社会密切关注的焦点之一。巴以和谈自1991年启动以来,已走过近20年的时间,虽然1993年《奥斯陆协议》的签署给巴勒斯坦问题的最终解决带来了一线曙光,但是巴以和谈进程并未如人所愿,一直因分歧过大而步履维艰,至今没有取得突破性讲屠.  相似文献   

20.
自1993年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签署奥斯陆协议以来,巴以和谈经过双方7年多的努力,在2000年进入了最后关键阶段。2000年7月,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拉法特和以色列总理巴拉克在戴维营峰会上就最终解决耶路撒冷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巴以虽未能最后达成和平协议,但进一步缩小了分歧。之后,阿拉法特和巴拉克的立场都有所松动,人们对巴以在年内达成和平协议寄予较大希望。然而,9月28日以色列右翼反对党领袖沙龙不顾巴方警告,强行“访问”伊斯兰圣地引发了巴以间大规模流血冲突,使巴以和谈遭到重大挫折,巴以在近期内达成和平协议的可能性终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