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江必新  刘润发 《求索》2008,(1):84-86
由于环境立法的滞后尤其是环境侵权民事救济的缺陷,客观上要求环境侵权民事救济的理论与制度创新。因此,以民法的社会化为视角,系统分析我国环境侵权民事救济的现状与不足,加强其立法完善,实现民事救济制度的社会化,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国家侵权赔偿与民事侵权赔偿都属侵权损害赔偿。国家赔偿责任在民事侵权赔偿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有相似之处,也有许多差异,表现在:侵权赔偿责任主体上,民事侵权主体的范围没有限制,而国家侵权赔偿主体只能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归责原则上,民事赔偿实行过错原则,国家赔偿采取违法原则;在赔偿范围和标准上,民事赔偿没有赔偿范围的和最高限额的限制,而国家赔偿仅限于行政和刑事赔偿并有最高限额的限制;在赔偿程序方面,民事赔偿当事人可直接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而国家赔偿中国家赔偿义务机关应主动赔偿。另外,民事赔偿与国家赔偿在责任形式、费用来源、时效方面都有不同。  相似文献   

3.
食品安全谣言侵权具有与其他大规模侵权案件相似的特性,民事实体救济方式自身的优越性也使得食品安全谣言侵权损害赔偿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同时,如果将民事救济与我国大规模侵权案件的诉讼方式与国外集体诉讼制度相结合,能够解决此类案件的程序难题。最终形成在此类案件的解决中采用公益诉讼,并建议由政府设立基金对赔偿不足的部分进行补充的解决方式。  相似文献   

4.
<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草案)》,汇报三个问题:一、侵权责任法草案的起草和修改经过侵权责任法是保护民事主体合法权益,明确侵权责任,预防并制裁侵权行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民事基本法律。我国民法通则、消费者权  相似文献   

5.
工伤赔偿与民事侵权赔偿的竞合的定性和法律适用问题,在理论界长期以来争论不休,在立法上前后规定不统一,在司法实践中各地方法院判决存在差异,同样案件事实,受害劳动者获得赔偿的数额不一样。尤其是在第三方侵权的情况下,工伤赔偿与民事侵权赔偿的竞合变得更加复杂,《社会保险法》就第三方侵权导致的损害赔偿提出了先基金赔偿,再追偿的模式,但争执并没有因此而画上句号。受害的劳动者的权利保护和用人单位、侵权第三方责任之间利益的平衡仍然值得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网络语言暴力损害了他人的合法民事权益,构成民事侵权,应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我国现有法律规定过于原则和不统一,应将网络语言暴力作为特殊侵权加以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7.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环境侵权问题频繁发生且日益严重,在环境侵权的救济途径中,环境侵权的行政权救济具有传统民事救济所不具备的优势,因而对环境侵权的行政权救济法律制度的构建和研究对解决环境问题和保护公民权利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媒体事业的日益发展和繁荣,新闻侵权纠纷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大众视野。从狭义上说,新闻侵权其实是一种民事侵权,适用于《民法通则》,但又有别于其它民事侵权行为。新闻侵权产生的原因包括新闻程序中的错误、新闻传播利益的驱使和新闻内容的不当,其主要解决方式包括合意性与决定性的纠纷解决方式、强制性与选择性的纠纷解决方式、以及私力救济与公力救济。  相似文献   

9.
行政侵权与一般民事侵权是两种不同的侵权,行政侵权责任是在公法领域中发生的私法责任。法院在审判实践中处理行政侵权案件时,应当优先适用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国家赔偿法无规定时则适用一般法,也就是适用侵权责任法的规定。民事法律规范在行政赔偿问题上的继续适用有内在的合理性;侵权责任法草案对行政侵权责任做出原则性的规定,符合我国的立法传统。因此,将来的侵权责任法规定行政侵权责任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警察权是国家法律赋予公安机关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权力,近年来我国警察在执法中的侵权现象屡见不鲜,而关于警察侵权民事责任的研究却甚少。随着我国民事赔偿制度和国家赔偿制度的渐趋融合,如何解决警察执法侵权的民事责任归属问题,实乃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