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年以来 ,笔者应本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之邀参与了多起医疗事件技术鉴定。现将工作中遇到的三起临床误诊引起医疗纠纷的鉴定案例的发生情形、应当吸取的教训及应当承担的相应责任做一分析。案例 1 男 ,38岁。上腹疼痛 8天 ,某日 15时入某“二甲”医院门诊诊治。查 :一般情况可 ,剑突下有压痛。诊为 :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 ,予法莫替丁、硫糖铝、毕玲胃痛颠茄合剂治疗 ,服药后病情无好转 ,频繁呕吐 ,腹痛持续并加重。17:30许 ,再诊 ,收急诊科留观。询之既往有“胆道蛔虫”史 ,查体 :T37.2℃ ,R2 0次 /分 ,BP130 / 10 0mmHg ,…  相似文献   

2.
指导性案例的效力问题,是破解指导性案例适用僵局的关键。指导性案例以统一法律适用为核心目标,以创制法律规则为运行机理,具有制度建构上的一元性特征。在应然层面,应当确认指导性案例的法律效力,使之可以直接作为案件处理依据。在实然层面,指导性案例“应当参照”的效力规定晦暗不明,偏离这一制度的核心目标和运行机理,带来制度构想落空的风险。应以明确指导性案例效力为起点,对指导性案例遴选标准、遴选渠道、体例结构等进行调整,完善适用保障机制,推动指导性案例从“实然”走向“应然”。  相似文献   

3.
妥善解决行政执法指导案例的拘束力之争,是建立统一、权威的行政执法案例指导制度的内在要求。总结我国行政执法案例指导制度实践,行政执法指导案例兼具“自制性”与“规范性”双重特征,在性质上属于一种特殊形式的行政自制规则,故在行政系统内部具备当然的拘束力。但在抵触立法、有损个案正义的情形下,行政机关、行政执法人员可以背离或变通适用。受行政规则外部化的影响,行政执法指导案例在行政系统外部也会产生事实上的拘束效果,但这种效果仅是一种间接的司法适用,并不能直接对行政相对人和司法机关产生拘束力。因此,构建行政执法指导案例适用机制不能简单以“应当参考”“应当参照”等表述概而论之,而是要诉诸精细化的制度安排,明确行政执法指导案例内部拘束力与外部拘束效果的实现方式、作用边界,从而提升行政执法指导案例适用机制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案例启示:涉及技术信息的侵犯商业秘密案件,要依赖专业的技术鉴定,在技术鉴定没有统一的鉴定标准的情况下,应当依据最为普遍、易于让人接受的鉴定方法来确定商业秘密是否被侵犯。对于计算机程序这一特定的技术信息而言,应当通过对比构成该程序的源代码相似度来认定是否存在抄袭,避免从功能性的角度进行鉴定,证据采信上必要时可以采取专家和鉴定人出庭作证的方式,避免轻率。  相似文献   

5.
看着手头一系列涉及个别公安机关滥用权力的案例材料心情格外沉重:本来应当是“人民忠诚卫士”的司法警察何以变成公民基本权益的任意侵犯者?!本来应当是社会治安维护者和民众最可信赖者的公安机关,又何以成为老百姓避之惟恐不及的衙门?!这是一些为人们所司空见惯的案件:公安机关将某一“涉嫌犯罪”的公民拘留或者逮捕后,在法定期间内没能收集到足够的有罪证据,就自行或者变相将羁押期间延长了数月或者数年。在羁押期间,“涉嫌犯罪”的公民遭受了包括“车轮式。问”、肉刑、体罚等在内的虐待,受到了办案干警甚至狱霸的轮番折磨,…  相似文献   

6.
从浩如烟海的裁判文书中挑选出合适的指导性案例,可谓“沙里淘金”,其难度之大不言而喻。要挑选好指导性案例,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7.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明确规定:医患双方当事人对不能确定死因或者对死因有异议的,应当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尸检,并可以请法医病理学人员参加。本文就一起先经法医学解剖,后又经医学会组织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案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法医学解剖在医疗事故鉴定中所起的作用进行初探。  相似文献   

8.
刘本荣 《特区法坛》2006,(3):7-10,14
不真正连带债务.是指“数个债务人基于不同之发生原因,对于债权人负以同一之给付为标的之致个债务,依一债务人之完全履行。他债务因目的之达到而消灭之法律关系。”其概念和理论。由德国学者阿依舍雷率先提出。尽管无立法明确规定。但德国、日本等许多国家的判例和学说均肯定和认可,并通过判例和学说实际建构起这一法律制度。近年来。我国民法理论界对不真正连带债务概念和法理已有介绍和分析。司法界已有一定数量的案例。立法方面,一般认为最高法院法(经)复(1988)45号“关于信用社违反规定手续退汇给他人造成损失应当承担责任的批复”认可了债权人对不真正连带债务人的同时请求权。《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有关受害人、消费者因产品缺陷、  相似文献   

9.
“红灯停,绿灯行”,这是人人都明白而且应当自觉遵守的最起码的交通规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律就是维护经济秩序的“红绿灯”,如果有人心存侥幸,“闯红灯”,那么,后果是不言而喻的。下面三则案例再次向身在商海的人们敲响警钟:经营须依法,违法必受罚。  相似文献   

10.
潘宇 《天津检察》2009,(1):35-36
刑事责任年龄问题在司法实践中颇有议论,在此笔者将几个有代表性的案例列出:案例一:2001年3月至12月间,一伙在校中小学生和失学人员,在某区商城、居民小区、路边店,疯狂偷盗作案三十余起,案值人民币十万余元。被抓获归案后,其中一名14岁的少年公开宣称:“我还能偷两年”,一名13岁的少年不甘示弱:“我还能偷三年,比你多一年。”  相似文献   

11.
<正>1案例1.1案例11.1.1简要案情及病史摘要某女,61岁,某日因“消化道剧烈疼痛伴黑便2 d”入住某三甲医院治疗。既往有乙肝病史10年。入院查体:贫血面容,全身皮肤黏膜苍白,无黄染,无瘀点、瘀斑,无肝掌、蜘蛛痣。肛门指诊:未触及明显肿块,指套退出见黑便。当日辅助检查示:“乙肝小三阳”,  相似文献   

12.
中国案例指导运作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力 《法律科学》2008,26(6):40-53
中国案例指导的合理性论证及地方性实践已经很多。但是,这一制度的基本运作问题还缺乏深度的讨论。中国指导性案例的拘束力载体应当具有双重性,既有从案例归纳出的特定规则,也包括决定性判决理由。这种“双重结构”决定了指导性案例的适用是一种充满技艺的经验理性过程,其中,“区别技术”在中国本土化的分类适用是关键所在。如果预设指导性案例作为一种司法解释形式,那么“司法解释权”的内在原理就决定了案例指导运作应当有一个起码的框架性标准,引入示范诉讼机制则是利用现有诉讼以最小成本达致这个标准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优化人大代表构成,逐步克服“官员”代表、“老板”代表偏多,基层一线代表偏少的现象,去年选举法第五次修正依法增加规定:各级人大代表“应当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应当有适当数量的基层代表,特别是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代表”(选举法第六条之规定)。今年,新一轮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同步换届选举工作将陆续拉开帷幕,新选举法将首次“落...  相似文献   

14.
本文案例启示:“维权过度”与敲诈勒索的界限是一个民刑分界的模糊地带.也是司法实践中令人困惑的难题。消费者借维权之名实施敲诈勒索,侵犯了经营者的财产权,具有社会危害性。但从刑法的谦抑性、保护消费者维权积极性和发挥刑法教育机能的角度出发.不宜一概追究刑事责任。针对维权过度型敲诈勒索的惩处应当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做到分类甄别,宽严适度,以有效保障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5.
自1985年1月上海出现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起新闻官司——“20年疯女之迷”案起.新闻单位和新闻工作者因新闻报道而引起的纠纷和诉讼(俗称“新闻官司”)时有发生。这从一定角度说明了新闻工作者在进行新闻报道、舆论监督时,应当加强法制观念,充分认识到新闻自由、正当的舆论监督与保护他人名誉、隐私权等人身权利之间的界限与关系,避免造成侵权。  相似文献   

16.
论法律案例教学中“判例”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传统法律案例教学中真实的“判例”并不多见。判例教学属于“案件教学”和“真实案例教学”的范畴 ,而不是简单的“举例”或出于理论需要的“虚拟”。为培养法律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法学院”与“法院”之间法律人才的最佳对接 ,法律案例教学应当突出判例的地位 ,法学本科教学应当推行“判例教学法”。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炎误诊为“上感”治疗死亡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肌炎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疾病。近年来,随着医疗诊断水平的提高,心肌炎的临床诊断率有增加趋势,但是由于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往往缺乏特征性,特别是早期常与“上感”等其他疾病的临床症状表现相似或被掩盖,导致误诊误治。近年,本室受理的医疗纠纷案件中,遇到4例急性心肌炎误诊为“上感”治疗后死亡,现报道如下。1资料从北华大学医学院法医学教研室受理的医疗纠纷案例中,选出4例急性心肌炎误诊误治死亡案例。案例1:某女,8岁。临床症状:发热,精神萎靡,厌食,头痛,腹痛,呕吐,咽充血。血常规WBC11.0×109/L。临床诊…  相似文献   

18.
纵观刑诉法条文,运用“立即”一词有十余处。如第六十五条、第一百三十三条:“……在发现不应当拘留的时候,必须立即释放”;第六十九条:“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释放”;第七十条:“……但是必须将被拘留的人立即释放。……上级人民检察院应当立即复核”;第七十二条:“在发现不应当逮捕的时候,必须立即释放”;第六十八条:“对于批准逮捕的决定,公安机关应当立即执行”;第一百三十四条:“对不需要逮捕的,应当立即释放”等等。上述条文,虽运用“立即”一词,但均没有明确其具体时限。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19.
侵占、损毁公司技术资料行为之定性陈兴良编者的话:本刊今年第5期刊出“黄某一案该如何认定?”、“工商局处理假酒的做法是否构成犯罪?”、“他们的行为应定何性?”三个案例后,各地读者积极投稿参加讨论,从不同的角度对案例进行了分析。本刊已在第7、8、9、10...  相似文献   

20.
醉酒犯罪人的刑事责任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刑法》第18条第4款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这就从法律上明确规定了醉酒犯罪应负完全刑事责任。然而在近几年的司法实践中对醉酒犯罪的刑事责任能力有了新的说法。笔者在十几年的司法实践中就曾先后遇到三起因醉酒犯罪而被减轻或免除刑事责任的案件。案例一:1997年春,犯罪嫌疑人葛××酒后盗窃一台价值2000余元的摩托车,经大连市第七人民医院鉴定,认为葛××属急性酒精中毒,复杂性醉酒后犯罪,限制刑事责任能力。据此,甘井子区法院于同年7月对其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案例二:犯罪嫌疑人王××,1998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