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翻译单位是翻译所运用的基本单元,从语言学、心理学、语言哲学等角度,不同的学者对翻译单位作了不同的解释。翻译单位是语言符号间的层次关系,这一观点符合翻译单位的本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双语翻译的最大等值。  相似文献   

2.
回眸中国翻译历程,中国翻译活动经历了几次高潮,从早期的佛经翻译,到近代对西方的科技翻译、哲学、社会科学翻译及文学翻译,每一次翻译高潮都离不开经世致用思潮的影响,呈现出很强的功利倾向。中国近代几次翻译以每次翻译高潮中代表人物的翻译活动为点,对翻译的功利性进行了初步剖析和解读,旨在进一步拓展对中国近代翻译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社会和跨文化的交际行为,而人际交往行为有其一定的规范来规范、制约。在哲学视域下,无论是从翻译的本质、翻译的标准、译者的选择还是从翻译的主体来看,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4.
二元论的命运与确实性的理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多研究者都强调近现代哲学有本质区别,以为它们研究问题的原则、立场和方法都根本不同。其实,现代哲学仍继续追求近代哲学的一个根本的理想:确实性的理想。从表面上看,现代哲学对近代形而上学的全面反动似乎彻底打破了思想史上的连续性;但细究起来,现代哲学只是改变了近代哲学的设问方式,抛弃了它的一些基本预设,并在各个方面拓宽了哲学研究的领域,而没有完全否定近代哲学的基本精神。正如德里达所指出的,我们只能站在传统中来改造传统,思想史逻辑使我们不得不使用近代  相似文献   

5.
我国学界关于诗歌翻译的研究大都是非系统的。而关于诗歌翻译美学的研究,往往又是人云亦云、重复研究或模仿研究,因此,研究成果也多为零星的论述。"翻译移民理论"更适于应用到诗歌翻译领域。在重申美学定义,主张哲学诠释学和哲学美学的方法上去研究诗歌翻译,并界定和定位了诗歌翻译美学,为诗歌翻译和诗歌翻译美学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俞红 《理论月刊》2010,(8):60-63
文化研究为什么需要哲学?因为只有哲学才能为文化的理性理想辩护,才能守护文化的精神内涵;哲学为什么要为文化的衰落负责?因为19世纪后期以来哲学不再有能力构建一个肯定世界和生命的世界观,容忍了文化之伦理动能的丧失。但由于文化具有伦理品格,伦理动能的丧失,表明文化理性理想的丧失,因而现实的文化不再有具有生命力的精神力量来引领和守护,文化衰落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因此,文化哲学必须承担起的使命,就是以伦理理念的理想来引领、建构未来文化,反思、批判当下文化,只有这一使命才是文化哲学的正当理念。  相似文献   

7.
现在翻译出版的这部著作,是民主德国近年编写的高等学校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课中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科书。该书于一九七四年发行第一版,这个译本是中央党校郑伊倩、王亚汶、赵小红及北京大学陈嘉映等同志根据一九八一年的第八版译出的。据我所知,在我国翻译出版民主德国的哲学教科书,这好象还是第一次。民主德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动向是值得我们注意的。从苏共二十大以来,民主德国  相似文献   

8.
柏拉图,西方思想史上最典型、最鲜明的理想主义政治思想家,倾毕生精力于构建其心目中的理想国家.从某种意义上说,柏拉图的哲学成就、伦理学思想,都是为他的政治理想提供理论依据.本文试从柏拉图的生平经历探求其政治理想产生的社会根源,并分析其政治理想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郑晓花 《传承》2009,(16):142-143
柏拉图,西方思想史上最典型、最鲜明的理想主义政治思想家,倾毕生精力于构建其心目中的理想国家。从某种意义上说,柏拉图的哲学成就、伦理学思想,都是为他的政治理想提供理论依据。本文试从柏拉图的生平经历探求其政治理想产生的社会根源,并分析其政治理想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研究认识的目的性及其对真理和理想的追求,是认识论不同于心理学和其它思维科学的地方。在认识的目的结构里,真理和理想是一切科学和哲学认识的目的。人对理想的追求使认识超越经验的限制,进入可能世界的探索。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看,认识理想代表了人认识的无限性。认识的真理性和认识理想在目的性上的一致,体现了人认识上的自由,说明认识目的性是包含客观性的主观性。它使人从现实中区分出事物的可能性,并在探索可能世界的活动中达到创造理想世界的自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