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2 毫秒
1.
群体性事件网络舆论的引导和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时代,网络舆情的特点使其对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影响既有负面效应,也有正面的功能。为了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政府应加强学习,提高网络舆情驾驭能力;加强引导,巩固和发展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加强监管,及时掌握舆情动态;加强阵地建设,净化规范网络空间;加强教育,创建网上文明家园,积极做好网络舆情的引导和控制。  相似文献   

2.
基于融媒体背景,在厘清高校突发事件和网络舆情概念的基础上,探讨了新时代高校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提升网络舆情治理能力要以掌握大学生群体网络行为特征为基础,优化网络舆情治理机制为核心,强化网络舆情治理手段为关键,回归网络载体的宣传本质,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共生,最终提升立德树人成效。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涉警网络事件层出不穷,涉警网络舆情应对成为公安机关面临的重大任务。学术界对涉警网络舆情的研究颇受重视,从不同视角对涉警网络舆情的概念、影响,以及我国公安机关在应对涉警网络舆情方面存在的问题、原因、解决策略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4.
舆情     
戴玉 《南风窗》2013,(4):20-20
经过2012年的发展壮大,网络舆情似乎成为中国最激进的变革力量—此话不尽然。原本还拥有许多自设议题的网络社会,现如今已完全被公共话题占据,网络舆情更多的是"被动地"卷入各类话题的讨论中。何况中国的网络社会一直充斥着社会戾气、对腐败的痛恨和对权力机构的谩骂,四五年前的网络情绪比现在激进许多,却为何单单近两年出现实质效果呢?原因很简单,网络社会最本质的改变就是—吸纳了现实中的有权势者。如果不礼貌地将大部分网民称作"乌合之众",那么即便网民拥有再激烈的情绪、  相似文献   

5.
涉警网络舆情由于其主体警察职业的特殊性,具有非同于一般网络舆情的独特特征,表现为:敏感性、问责性、非理性、非线性等四个方面。正确认识涉警网络舆情的主要特征,对于把握涉警网络舆情的传播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网络舆情具有参与主体的广泛性和公共性、高度敏锐性和反应迅速性等特点,网络舆情具有监督功能,能发挥预防司法腐败的作用。但是如果网络舆情泛滥则会干扰司法,影响司法独立。所以应当研究网络舆情与刑事审判独立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危机信息传播管理是政府危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危机的爆发往往伴随着危机信息的传播与扩散,这一过程常因政府信息披露严重滞后导致权威信源出现真空,传媒管制政策的误区造成主流舆论失语,公众急于知情而缺乏回应引发流言产生与传播,网络舆论"把关人"机制的弱化加剧了危机的强度。在网络社会的背景下,政府应该在第一时间发布信息,切实掌握危机信息传播的话语权;主动设置议程,有效控制危机信息传播的主导权;注重沟通协调,重建危机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充分发挥新闻发言人的作用,以有效应对危机。  相似文献   

8.
冯娜  姜萍 《法制博览》2023,(10):112-114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其副产品“网络舆论暴力”以其强大的破坏力给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本文以网络舆情暴力的概念和分类作为理论基础,对我国网络舆情暴力——网络谣言行为的规制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存在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美国"深层国家"即美国国家安全权势集团,其核心是情报部门、国防部和国务院等政府机构,也涉及情报和国防承包商、华尔街、硅谷等外围集团。美国"深层国家"起源于冷战初期,在国家安全政策方面具有较一致的观念和利益,很大程度上不受民选领导人的影响和监管。特朗普就职以来已与它产生不少矛盾,施政受到严重制约。考察特朗普政府的未来发展,需认真评估两者之间的矛盾以及对特朗普"通俄门"的调查。  相似文献   

10.
《南风窗》2016,(16)
正每个时间段都有一个舆论上的焦点事件,这已经成了常态。几个月前,出了"魏则西事件",大家纷纷就此发表看法,但讨论还没有真正得到深入,其他事件出来了,又有了新的话题。我们的生活,成了一个热点接着另一个热点。舆论上的热点不仅仅是人们的谈资,从政府的角度讲,也是要应对的舆情。如今,各级政府的舆情意识越来越强,一有舆情出现,就要赶紧"灭火"。上述几个事件都是全国性的,或者说是全网性的,即关注群体不以地域为限,此外,还有不少地域性的热点,外地人不大了解,却是当地政府要关注和处理的。  相似文献   

11.
舆情     
戴玉 《南风窗》2013,(1):18-18
新年伊始,网络舆情由暴雨式的"揭黑"转向体制上的"对攻",表面言辞趋缓,实则刮骨愈深,此为可喜。纵然"举报浪潮"陡然止息,但一块争夺更激烈、更触动本质问题的战场被开辟出来——网络舆论的自由度。网络舆论监督近乎"激进"的一马当先,为各类外部舆论监督擎起大旗,除司法外的各监督力量呈现明显的聚力之势。纪委发力已"不足为奇",近期最值得关注的变化是政协发声,乃至引出一场网友的互动讨论。河南省政协常委赵克罗曾实名发布批评河南"平坟运动"的  相似文献   

12.
智利"民主联盟"应对社会矛盾的主要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民主联盟”执政后,智利的社会矛盾相当尖锐,政府面临一系列政治和社会难题。“民主联盟”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应对社会矛盾,如积极推动全国和解;适时调整社会政策;寻求最广泛的社会共识,保证政府政策的可持续性;实施持续的扶贫政策,积极拓展就业途径,推进社会和谐;推进廉洁和有效政府的建设;妥善处理少数民族问题。由于“民主联盟”积极并合理应对了各种社会矛盾,智利实现了近20年的经济持续增长,政治和社会相对稳定,成为拉美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样板。  相似文献   

13.
从网络问责的特征与过程看新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网络问责,是指网民借助互联网平台,通过论坛、博客、微博等载体,以发贴、跟帖、转贴、人肉搜索、讨论等方式,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不当行为进行曝光,从而产生强大的舆论压力,促成责任追究的过程。与行政问责相比,网络问责具有草根性和异体性、低成本与低风险性、突破时空限制的快速扩散性、现实回应性与放大效应等特征。网络问责主要包括网络表达及其输入、网络问责议题的形成、舆论压力的积聚、政府对舆论压力的反应以及政府政策、行动的输出等阶段。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不仅是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也是中国共产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新场域。在国家安全视域下进行网络治理,必须强化和优化马克思主义治理队伍,在技术层面和价值层面进行科学调控,在"时、效、度"等方面做好社会意识引导、社会舆论调控、社会情绪管理工作;启动权威的官方"网络百科全书"工程,清朗"词条"空间,满足网民知识需求,实现"守住红色地带、改变黑色地带、转化灰色地带"的网络治理目标。  相似文献   

15.
舆情     
戴玉 《南风窗》2012,(25):18-18
十八大一过,舆情再现反腐本色。如今的网络反腐已可套用模式":网爆"开头,"介入调查"为应,"开除"作结——几无悬念。熟稔至此,有喜有忧。一喜,网络反腐的格局已定。近日有正厅级干部3日内被"网爆"拉下马,从级别与速度来看,均算新绩。忆及有网友提出"网治中国",其间似有真意。网络虽不居"法庭"之名,但已占陪审团之效。"网治"社会不以固法断案,却以案例为绳,先例一放开,必有后来人。没有人会认为这次将是最后一个,甚至可以断定,一月之内必有下家。然而,忧,正从中来。如果将反腐交给乱枪,将程序交给惯例,  相似文献   

16.
鲁传颖 《国际展望》2016,(1):117-134
全球网络空间治理进程不仅涉及信息发达国家与信息发展中国家在互联网关键资源、网络权力和网络安全等领域的复杂博弈,还包括政府、私营部门和市民社会等行为体之间的相互博弈。"棱镜门事件"在加剧网络空间治理博弈的同时,也推动各方政策立场持续调整,增加了治理合作的可能性。与此同时,网络空间领域的博弈也反映出互联网治理与网络空间治理等相关治理理念的相互冲突与相互融合趋势。目前,中国在全球网络空间治理上的参与仍面临诸多挑战。中国需要以网络空间博弈的发展趋势和治理理念的演进为基础,结合"十三五"规划提出的网络强国战略,以国际机制塑造、人才培养及技术发展等为核心建构长远、完备和全面的参与战略。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网络成瘾发生率呈迅速上升的趋势,而未成年人正在成为“网瘾”的重点人群。沉迷于网络的未成年人如果没有受到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就可能出现不良的行为,甚至走向犯罪的道路。本文从心理学、社会学的角度探讨了少年出现网络成瘾的心理过程及原因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特朗普政府在中东地区的政策,主要是恢复美国与中东盟友的关系,重申美国的领导地位,带领和帮助中东盟友维护经济安全、打击恐怖主义,反对支持或宽容恐怖主义、破坏地区稳定的国家。在此基础上,特朗普政府与相关国家建立了一个以美国为中心、基于关系认同的关系网络。特朗普政府与关系网络内的盟友开展合作并根据关系认同程度而给予相应的支持;将处于关系网络外的伊朗视为"支持恐怖主义""破坏地区稳定"以及危害美国和以色列安全的敌对国家,组织关系网络内的盟国对其围堵和打击。特朗普政府在中东地区构建的关系网络,加速了中东地区的新区块化,决定了中东政治的新面貌。  相似文献   

19.
刘蓓 《法制博览》2023,(6):154-156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当前我国公民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在不断增加,但是,随着我国网民数量越来越多,出现了许多非法获取个人信息进行贩卖等行为,对网民的网络隐私,造成一定的危险与影响。基于此,文章就网络隐私权的内容展开研究,提出了要明确侵权责任免责事由、遵循能动分配侵权责任归责原则与加强互联网行业自律保护体系完善等策略,以此避免公民的网络隐私权受到侵害。  相似文献   

20.
戴玉 《南风窗》2012,(26):53-55
网络舆论监督的突出瓶颈,就是如何把带有戾气宣泄、激情狂欢特征的网络舆论能量,引导到线下的有序政治参与中来。2012年的网络舆情大幕将落,却风云刚起。网络舆论从仇官恨富的匿名怨骂转向捉贪涉政的现实行动,从价值趋同下的集体冲动转向立场割裂之后的群体分化。这不是虚拟的中国,这是中国的现实。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网络舆论的汹涌民意,与中国的民主化进程一道,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