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认为,当前行政权力滥用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其危害也是不言而喻的.行政道德在制约行政权力滥用方面可以而且应该发挥其重要和独特的作用,它是促进行政权力合法、合理运行的重要力量.鉴于此,应该从加强公务员的行政道德建设、推动行政道德立法、健全行政道德监督机制、构建行政道德规范的奖惩机制、完善道德回报机制等方面着手,探索行政道德对行政权力滥用的制约途径.  相似文献   

2.
杨咏 《行政与法》2002,(11):18-19
行政道德是行政人员履行职责中所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加强行政道德建设在以德治国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作为行政道德灵魂的行政道德观念端正与否,决定了行政的正负效应。为此,须在道德认识上、道德信念上和道德意志上强化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3.
行政伦理建设——抑制行政腐败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腐败已经严重威胁着中国政治经济的稳定与发展。行政腐败的原因有许多,行政伦理失范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在因素。本文着重从行政伦理的角度来探讨行政腐败的治理。通过中西方行政伦理建设特点的对比分析,从行政伦理观的反思,到行政的道德伦理建设、制度伦理建设及行政组织的伦理建设,来寻求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行政伦理建设来有效防治腐败。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行政道德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所谓行政道德是指行政主体(包括行政机构及在机构中工作的个人)在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物、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是用来调整行政管理活动中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个人、群体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在新时期,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加强行政道德建设具有客观必然性。 (一)加强行政道德建设是公共行政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 现代公共行政的发展趋势,一方面要求公共行政必须保持其行政的公共性,也就是说,要促使公共行政在国家管理中保持中立地位,推动政治与行政分离,以保证公共行政以公共利益为…  相似文献   

5.
公务员行政伦理建设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直接影响着社会风气的好坏,决定着社会道德水平的高低.因此,分析我国部分公务员行政伦理失范的现象,探究公务员行政伦理失范的成因,对我国公务员行政伦理建设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6.
略论行政道德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要求我们增强行政权力的自律机制,加强和改善行政道德建设。文章从文化层面探讨了行政道德的性质,指出了行政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特征,并提出了行政道德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现在行政违法行为和行政失当行为屡见不鲜,出现这种情况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行政主体行政道德意识薄弱,而且这种行为都是对公务员行政道德的违反,都应该承担行政道德责任,所以当前应该强调加强行政道德建设。本文认为,在着力进行教育和培训的同时还应进行法制建设,建立对行政主体的道德责任监控机制。行政道德法制建设的主要内容有:制定公务员行政道德规范并推进其法规化进程;完善公务员行政道德教育、培训制度;建立监督行政道德执行的专门机构等。本文主要论述最后一方面,提出建立公务员行政道德专员委员会的设想,并分析该机关与现有机关的协调,以达到各机关总体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以德治政,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按照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精神从事行政活动,处理国家事务、经济事务和社会事务。诚实守信,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准则,要求诚实做人、守信做事,以实取信、以信立业。以德治政、诚实守信两者统一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之中,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的鲜明特征和本质要求。司法行政机关要贯彻江总书记的以德治国思想和诚实守信教育重要指示,要结合司法行政职能的性质和工作特点,塑造严守纪律、恪守道德、取信于民的行政形象。  相似文献   

9.
行政伦理体系由行政道德原则、行政道德规范、行政道德范畴构成。行政道德原则是行政伦理准则体系中最高层次的道德原则,即各种准则的最基本的指导原则,它指明行政伦理行为的总方向,具有广泛的指导性和制约力。  相似文献   

10.
杨毅  张琳 《行政与法》2002,(11):16-17
完善行政信用制度,是实现依法行政、以德行政的重要措施。完善行政信用应当注重德、法并举,行政机关有必要从行政道德理念、行政行为方式上,采取若干措施以推动行政信用建设,要加强行政法治并强化行政信用的违约责任,提升政府行政信用在社会上的综合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曹菲 《时代法学》2009,7(1):91-99
区分刑事犯、行政犯的标准不具有可操作性,无论是以伦理道德的标准还是以生活秩序的标准,都无法明确划清二者的界限。区分刑事犯、行政犯是德日为解决本国立法背景下的特定问题而创制的理论,在我国当前的刑事立法模式下,区分二者并无现实意义。行政犯的故意成立原则上也不需要违法性认识,对刑事犯和行政犯在故意的认识因素上应适用统一标准。  相似文献   

12.
行政法是密切关注社会现实的法律。中国行政法的历史发展受着宗教、道德、理论与意识形态的综合影响。由于在效率观上存在的误区,当代中国的行政法制发展受到阻滞。由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行政法的发展历史,深入分析行政法制建设的病灶所在,反思制度设计的弊端与法律实践的问题,重塑法制系统的研究范式,更新效率观,并最终以此推动行政法学步入哲学思考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3.
徐靖 《法律科学》2011,(1):31-41
软法乃公共治理在全球范围勃兴之产物。软法亦"法",软法乃非典型意义之"法";软法与硬法相对而生,而"法"之共性则彰显软法与道德质的区别。道德不是软法,但理论与实证均表征道德可以软法化。道德软法化是"以德入法"于公共治理领域的又一次渗透,是道德思维在软法秩序中的延伸;且此种延伸在"依法治国"、"法治立国"的当下必须遵循一定的界限与尺度,以发挥其的良好独特调整功效。  相似文献   

14.
宪法总纲确立了国家经济的基本制度,并同时规定,国家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控制,依法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扰乱社会经济秩序。企业作为法律的承担者,必须在法律层面上把法律意识与社会责任意识进行有机结合。弘扬宪法精神的“以德治企”,根本目的是形成“以德治人心,以德治产品,以德治市场,以德治利益”的企业治理机制。弘扬宪法精神,构建和谐社会,企业是关键。企业追求自身利益与履行社会责任的统一,是社会发展对企业的基本要求,也是“以人为本”的宪法精神在市场经济下的最新体现。  相似文献   

15.
现时代需要一种融合中西人文主义之精髓、兼济人的认知理性与道德理性的新人文主义。从人文主义的视角看,道德人文维度与民主政治维度是构建中国法治需要着力加强的两个方面。在法治发展道路上,中国需要协调好法治的道德、功利、政治与行政四个层面,沿着自身的文化传统,打造政治和社会的理性与道德基础,开拓一种具有厚重人文底蕴的"道德的民主法治",实现仁义道德与自然权利、民主法治在现代的历史衔接。  相似文献   

16.
国内行政道德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岚 《行政与法》2006,(5):11-13
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在行政道德研究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行政道德理论框架体系基本确立,对有关行政道德实践问题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化、细化。当然,目前的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今后,行政道德研究的内容将进一步深化和扩展,研究视角将走向多个维度,研究方法也将从单一走向多样化。  相似文献   

17.
Section 31(2A) of the Senior Courts Act 1981 (as inserted by the Criminal Justice and Courts Act 2015) requires judges to refuse relief in judicial review of administrative decisions if it is ‘highly likely’ that the conduct complained of did not make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o the outcome of the decision. The strongest justification for this ‘Makes No Difference’ principle is provided by a ‘narrow instrumental view’ of fair procedures, according to which their value lies only in their producing the correct outcome. This conception of procedural fairness, however, is impoverished and flawed as a matter of political morality. Fair procedures reflect a conception of citizens as participants in their own governance and play an important communicative role in democratic legal orders. Inasmuch as it leaves no room for these aspects of the value of fair procedures, the Makes No Difference principle embodied in section 31(2A) is pro tanto unjust.  相似文献   

18.
肖燕雄 《时代法学》2005,3(2):47-52
新闻道德失范是当前我国新闻媒体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近十年来国内6次媒介调查结果显示,新闻道德失范的危害性极大,经由自律路径根治新闻道德失范几乎不可能。从道德分层理论、道德与法律关系、道德的现实境遇以及新闻道德本身的特性分析,新闻底线道德的法律运作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道德的法律运作的主要方面并不是在何种程度下触犯道德规范该受何等惩罚的量化问题,更重要的是,它应该对某些新闻职业道德概念作一个明确而具体的定义。同时,我们也必须仔细考虑违犯新闻道德规范后进行救济的多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赵运锋  宋远升 《政法学刊》2007,24(2):115-119
刑法和道德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联系,两者都是调整人类行为的社会规范,如果能在两者之间划出一条清晰的界限作为调整犯罪行为或道德行为的标准,显然非常重要。应从刑法理论、司法实践及几种道德分类等方面去剖析道德和刑法的界限问题。  相似文献   

20.
论道德在法治中的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柯卫 《政法学刊》2003,20(3):47-49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始终是法学范畴内倍受人们关注的话题。道德的多元化导致了法律规范的产生,也使得相容的二者之间存在着冲突。历史表明道德在法律体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决定了我国今天的社会主义法治也不能忽视道德建设。道德的法律化是解决道德与法律关系的一种重要途径,但它只是在立法层面上解决了问题;法律的道德化可以使得制订的法律被自觉、良好地遵守,从而真正实现法治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