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的“硬话”要兑现一些领导干部部署某项工作时,总喜欢说几句咔嚓咔嚓的“硬话”,诸如:哪个地区、部门和单位如果计划生育超标、社会治安混乱,就摘其主要领导的“乌纱”;哪里的落后面貌不改变、经济效益上不去,其主要领导不得调动、不得提拔;哪里拖欠教师的工资,...  相似文献   

2.
日前,某地一位领导干部就征地问题说了三句“硬话”:“今后,征地手续不齐全、不完备的项目,不能开工;没有与农民就征地补偿民主协商、达成协议的项目,不能开工:征地补偿没有兑现到农民手里、各种补偿不到位的项目,不能开工。”三个“不能开工”,钉是钉,铆是铆,掷地有声。黑白分明。具体明确,没有变通和通融的余地.在场的干部群众对这位领导干部的三句“硬话”报以热烈的掌声。  相似文献   

3.
钱昊平 《党建文汇》2011,(12):27-27
一些领导干部在检查指导工作中,对于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总是习惯避重就轻;对不良现象总是睁只眼闭只眼,不敢唱“黑脸”,更不敢说“硬话”。有人形象地说,一些领导干部对人喜欢说两句话,一句是点点头“干得好”,一句是拍拍肩“好好干”。  相似文献   

4.
华姝 《当代贵州》2022,(23):72-73
<正>贵州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牢固树立重品德、重才干、重担当、重实绩的鲜明导向,持续锻造对党忠诚、本领过硬、干净干事的党员干部队伍,以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通过在一线任职历练,让我学会了群众工作方法,提升了服务群众的能力。”由于在乡村振兴一线、急难险重任务中表现突出,去年7月,“90后”党员干部杨波被提拔为雷山县郎德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相似文献   

5.
理论工作只有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才有生命力、影响力、感召力,才能深入人心,得到社会认可,发挥应有的作用。实践证明,理论工作凡是“三深入”做得好的,都能受到群众的欢迎,得到广泛的好评,收到良好的效果;没有做到“三深入”的,则遭到摒弃,没有市场。因此,理论工作要继续加强引导,抓好“三深入”。柳河县在理论工作“三深入”中积极采取了一些措施,推动理论“三深入”。  相似文献   

6.
在一次干部大会上,就个别地方因为征地引发的风波问题,某市主要领导说了三句“硬话”:“今后,征地手续不齐全的项目,不能开工;没有与农民就征地补偿达成协议的项目,不能开工:征地补偿款没有兑现到农民手里的项目,不能开工。”  相似文献   

7.
田茂松 《当代贵州》2013,(26):21-21
“大宣传”要把握大局,谋大事,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才能真正实现“大宣传”。  相似文献   

8.
《党课》2013,(7):33-33
“与民争利”还是“为民争利”,这一问题决定着民心向背。时时处处维护“小圈子”“小团体”“本部门”的利益,甚至不惜“与民争利”,就会走向民众的对立面,引发民众的怀疑、质疑和反对;时时刻刻想着群众的冷暖安危,想着“为民争利”,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信仰和追随。  相似文献   

9.
日前,某市主要负责同志在一次全市干部大会上,就该市个别地方因为征地引发风波问题说了三句“硬话”“:今后,征地手段不齐全、不完备的项目,不能开工;没有与农民就征地补偿民主协商、达成协议的项目,不能开工;征地补偿款没有兑现到农民手里、各种补偿不到位的项目,不能开工。”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曾告诫我们:“共产党员谨小慎微不好,胆子太大了也不好。一怕党,二怕群众,三怕民主党派,总是好一些”。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每个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认真重温邓小平同志的谆谆告诫,是何等重要和必要。作为执政党的党员应当有所怕,始终自觉坚持把自己置于党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只有这样,才能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才能少犯乃至不犯错误,才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倘若头脑里根本没有党的观念,没有人民群众,“老子天下第一”,不受任何约束,不仅难免要犯错误、栽跟头,更要紧的是极易失去人民群众的信赖…  相似文献   

11.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很多基层官兵反映,党员领导干部的身影见得多了,干部群众的联系更密切了。但也有官兵感到,自己与党员干部还是坐不到一条板凳上去。这启发我们,必须深入思考“走近”群众与“走进”群众的差别。近与远相对,是空间上的距离;进与出相对,是感情上的距离。“走近”群众并不等于“走进”群众,如果下基层仅停留在前者而做不到后者,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党员领导干部只有“走进”群众的心中,才能真正摸清群众的思想脉搏,了解基层的真实情况,真正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解决问题。如何才能“走进”群众呢?概括地说,党员领导干部需要与官兵实现“三通”。  相似文献   

12.
一位领导在《人民日报》撰文说:“只有向问题叫板,才能让群众叫好。”“向问题叫板”,就是实实在在“破解群众办事难、政策落地难、保障民生难、权益维护难、基层强化难”。“向问题叫板”。就要体现在“让群众话有地方说、事有地方办、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管,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把活动成效落实到最基层、体现在最基层。”  相似文献   

13.
邓春雷  王长欣 《党建》2012,(7):43-43
新疆阿克苏地区党组织在开展“各级干部赴基层转变作风服务群众”活动中,推广向基层群众发放“民情联系卡”和记“民情日记”的措施。在走访群众6万余户中,谁家有困难他们都仔细记录,能当场解决的就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及时反馈到相关部门。  相似文献   

14.
村级组织开展工作时,要坚持“四问”于民。这样才能得到村民的支持和理解,才能把群众的心拧成一股绳,才能齐心协力把村里的事干好,  相似文献   

15.
干部下基层,目的是要访民情、知民声,解民困,增进和群众的联系,融洽党群、干群关系。如何与基层群众进行有效交流,获得基层的真实情况,是实现这个目的的关键。要说得了“农家话”。到基层了解民情,听取民声,和群众谈话交流是必不可少的,现在有的干部在机关坐得久了,习惯摆架子、打“官腔”,不善于与群众交流,和群众谈话没有“共同语言”,这样的干部显然不受群众欢迎,不能让群众接受。和群众交流要避免说“官话”、大话、套话,朴素实在的“农家话”才能说到群众心窝子里去,群众也愿意把这样的干部当成自己人。  相似文献   

16.
农村基层干部作为巩固农村政权的骨干,是承上启下的“桥梁”和“纽带”,直接担负着团结群众、教育群众、组织群众,带领群众齐心协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任。值得注意的是,一个时期以来,特别是在农业税取消以后,农村一些地方出现了“干部不找群众”、“群众也不找干部”的“两不找”现象。不少农村基层干部上班无事可干,有的整天坐在办公室里闲得发慌,有的甚至长时间外出,平时找不到人影,到发工资时才能见上一面。目前,农村干部真的不需要找群众、群众也不需要找干部吗?  相似文献   

17.
方山县圪洞镇党委、政府结合新时期农村工作的新特点,从增强干部责任心,明确各级职责入手,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只有班子先进,才能保证集体先进”意识,不断提升镇领导班子成员的整体合力。号“脉”查“症”在倾心争先创优上聚焦过去曾有一段时间,圪洞镇领导班子中存在着“主官有权定乾坤,副职拉车跑边套”的消极情绪,抓工作和下乡蹲点大多当“甩手掌柜”,出现了群众不满意,村干不支持的现象,致使部分村的问题积重难返,面貌依旧,甚至集体上访。镇党委及时组织一班人自觉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衡量、检验自己所想的问题和所办的事情,积极开…  相似文献   

18.
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越来越清晰地显示出一个规律性现象.那些“一手硬、一手软”,甚至主张靠“黄赌毒”等歪门邪道去发展经济的人,往往不能从“三个代表”的高度去看待事物,不能站在人民群众根本的、长远的利益角度去处理问题。而那些尽力做到“两手抓、两手硬”的领导干部,则具有对人民高度负责的责任心。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些同志知道,只有做到“两手抓、两手硬”,才能保证不仅把经济搞上去,而且保证有效纠正消极腐败现象,防止极少数人非法暴富,使人民群众从经济发展中得到实惠。近日我们到红色娘子军的故乡、万泉河的主要流经地区、博鳌亚洲论坛所在地琼海调研,觉得琼海市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很好地回答了“两手一齐抓,两手都要硬”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新闻宣传工作的生命,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宣传工作的必然要求,是提高针对性、实效性,增强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开拓新闻宣传艺术,提高新闻宣传引导水平的根本举措。党报党刊和各级电台、电视台只有把思想性、指导性与可读性、可视性、可听性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办出特色,办出风格,才能有效引导群众,更好服务群众。新闻宣传工作要大力倡导“三贴近”,积极鼓励“三贴近”,努力实践“三贴近”,使“三贴近”在新闻宣传战线蔚然成风。一、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着力…  相似文献   

20.
乡镇是最基层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乡镇干部直接面对广大农民群众,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直接组织者和执行者,是服务“三农”的主力军和排头兵,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所处的位置最基层,所干的工作最直接,所起的作用最关键。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乡镇干部更要转变观念,强化服务,当好“六个员”。一是当好群众的勤务员。就是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把自己真正摆到“公仆”的位置上来。只有这样,才能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才能为解决群众的困难而尽心尽力,才能支持而不是阻碍村民行使民主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