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团结工会的性质 1989年9月12日,波兰成立了由24人组成的联合政府,其中团结工会居主导地位,部长会议主席马佐维耶茨基是团结工会人士,除此之外,团结工会还占有1名部长会议副主席及11名部长;而波兰统一工人党则仅有1名部长会议副主席和3名部长。在统一工人党于1990年1月底改名为波兰共和国社会民主党(简称波社民党)后,原统一工人党党员内务部长基什查克及国防部长西维茨基都没有转入波社民党,从而成了无党派人士;这样,在马佐维耶茨基政府中,已没有任何力量可与团结工会相抗衡,因而这是一届事实上的团结工会政府。  相似文献   

2.
李乐曾 《德国研究》2001,16(4):4-10
世纪之交的德国政党态势在最近一次联邦议会大选后出现了很大的变化。中左翼政党 ,特别是社民党正处于较有利的地位 ,陷入危机的基民盟被迫进行改革和党的高层更迭。由于反对党的力量还十分软弱 ,在下一次联邦议会大选时 ,社民党有较大的获胜机会 ,在绿党的支持率下降的同时 ,自民党将获得更多的选票。  相似文献   

3.
问:你们的政敌常把你们的党称作“共产主义信徒”。很难否认你们党源于波兰共产党。波兰社民党及其议会代表团——民主左翼联盟真正代表谁呢?答:我们不否认自己的政治背景。即使我们的议会党团中也有那些从来不是前共产党党员的人。但是,我认为人们应该认真对待我们  相似文献   

4.
德国社会民主党与战后德国政党政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阐述了德国社民党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认为该党自产生之日起,就在德国政党政治中成为不可或缺的一极,该党在1998年选举中获胜,一跃而成为联邦议院第一大党,并与绿党组成了联邦德国有史以来第一届“红绿联盟”的联邦政府,从而可以在跨世纪的德国政党政治舞台上一展雄姿。文章还分析了社民党当前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去年9月,德国社民党同绿党在联邦议院选举中取胜,组成了以施罗德为首的社民党—绿党联合政府。社民党—绿党获胜的关键正是在人们最关心的经济问题上,因而,德国新政府在经济方面的举措就格外引人注目。进入90年代以来,德国经济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经济增长缓慢,失业率长期居高不下,东部德国重建步履维艰。长期以来被人称道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似乎已走到尽头。1999年1月1日,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正式启动:一方面,11国的大市场用一个单一货币欧元连接了起来,这必将推动联盟内经济的增长,从而为联盟内最强大的德国的经…  相似文献   

6.
基于自身的思想和政治传统 ,德国社会民主党和工会有着 14 0年的特殊关系 ,这种关系也是社民党能够长期在德国政治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一个关键性因素。但是 ,随着当今德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的结构性变化 ,这种关系却面临着新的挑战。施罗德总理的社民党政府所颁布的削减社会福利的改革方案———《2 0 10规划》 ,引发了工会与社民党之间的尖锐矛盾 ,双方的关系面临严峻考验。工会与社民党之间冲突的根本原因在于德国福利社会体制自身所面临的巨大压力 ,但目前的矛盾不会导致工会和社民党的彻底分裂。社民党和工会都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否则 ,双方都将陷入困境 :社民党将丧失它的传统基础 ;工会的政治能力也会在企业管理和劳资谈判中受到限制。社民党应努力做到改革与维持传统价值的统一 ,以不失去工会这个传统伙伴 ;工会应就福利社会改革提出切实可行的替代方案或妥协建议。  相似文献   

7.
自左翼党在最近几次州议会选举中获胜以来,德国政党体制面临向五党制发展的持久性变革。本文首先基于分歧理论和政党竞争理论阐释新的左翼党在全德国范围内取得成功的原因,然后借助萨托利提出的判断政党重要性的标准和几种联合执政理论来分析左翼党的成功对于已有的地位稳固的政党、未来的政党竞争以及州和联邦层面政府组阁过程这三方面的影响。文章指出,左翼党由于其要挟潜力应被视作重要的政党,受其影响最大的是社民党,它必须选择是保持其适度中间偏左的定位,还是在与左翼党的竞争中重回左倾路线。而联合执政理论分析表明,社民党对待左翼党的态度对它将来能否有机会问鼎总理宝座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社民竞今年不得不摒弃在五竞格局中继续作为全民党存在的想法,但无论是党的领导层,还是社民党自身,目前均未承认这一点.这对社民党是不利的,因为它尚未在德国政党格局中找到自己的定位.然而,社民党仍有着良好的机遇,因为没有一个政党像社民党那样拥有可以与所有政党组成联盟的优势,这将强化它在政党谱系中的地位,扩展它的权力选择,而能...  相似文献   

9.
1990年是德国年。为德国年划上句号的是这一年12月2日的全德大选。大选结果是社民党以33.5%的劣势(基民盟——基社盟是43.2%的得票率)败北。社民党为什么会遭到争后德国选举史上前所未有的惨败?情况是复杂的。其中统一问题上的失误是其主要原因之一。社民党曾经因“新东方政策”成为统一问题的旗手,但在形势发生重变化时没有随机应变.一、新纲领与统一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进入21世纪以来,在德国两大"人民党"中,联盟党的支持率保持相对稳定,而社民党的支持率急剧下降.本文基于政党政治中的"社会分野",从阶级投票与宗教投票的变迁来解释两大"人民党"不同的选举表现.北威州与巴伐利亚州分别是社民党与联盟党的传统票仓,但产业结构变迁引起的阶级投票模式衰落导致社民党近年来失去北威州这一票仓,而巴伐利亚州在现代化过程中保留了相当程度的宗教保守主义色彩,这成为联盟党在该州保持统治地位的基础.从全德来看,由于宗教投票模式较之阶级投票模式更为稳定,联盟党比社民党能够更有效地应对其他政党的冲击.  相似文献   

11.
以德国 2 0 0 2年联邦议院选举为案例 ,本文从执政表现、选举战略和政治机会环境等三个方面对影响西欧社民党选举政治表现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就德国而言 ,其东部地区突发水灾与中东地区战争危险骤增等机会环境因素和施罗德领导下社民党的积极竞选战略 ,而不是经济振兴与减少失业和新右翼政治议题主导了本次大选。结果 ,德国社民党主导的中左“红绿联盟”在最后时刻再次赢得了主体选民 ,而大选前曾长期在民意测验中领先的中右联盟党未能笑到最后。  相似文献   

12.
1989年以来,中东欧国家相继进入经济转轨。8年多来,各国的经济发展情况很不平衡。其中,波兰、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情况较好。而波兰又是中东欧国家中经济回升最早、幅度最大的国家。1995年,波兰的实际国民收入便已恢复到剧变前的水平,西方称波兰为“欧洲正在升起的明星”,波兰则把自己誉为“欧洲腾飞之鹰”。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为传统产业工人人数进一步减少,职员、公务员等新中产阶级成为人数最多的社会群体。作为新社会运动的主力军,他们更为关心能否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男女平等等后物质主义问题。社民党仍然坚持以维护产业工人利益为主的物质主义政策主张,无法得到广大新中产阶级成员的支持,这是该党这一时期无法赢得大选的重要原因。从1989年的《柏林纲领》到1998年的竞选纲领,再到2003年的《威斯巴登声明》,社民党最终提出了一个全面转向中产阶级的纲领。由"纲领党"向"选举党"的转变是其这一轮转型的主要标志。不断右转的社民党陷入了转型的定位困境。  相似文献   

14.
杨佩昌 《德国研究》2011,(1):19-25,78,79
为了克服战后以来的首次经济危机,德国社民党与联盟党于1966年组成大联合政府.社民党经济专家卡尔·席勒担任经济部长后提出"社会对称"的理念,它主导并影响了社民党60至70年代的经济及社会政策.本文拟对这一理念提出的时代背景、核心内容和实践效果加以评述,以期更好地了解德国在20世纪60-70年代稳定经济、缩小贫富差距、促...  相似文献   

15.
今年德国有7个联邦州已经或将要举行州议会选举.因此2011年在德国被称为超级选举年。在2月20日汉堡的州选中,基民盟的支持率由上届选举的42.6%骤降至21.9%,绿党获得了11.2%的选票,略有上升。社民党一改3年前的颓势,以48.3%的得票率在新一届议会中跃居绝对多数席位,由此成为该州惟一执政党。东部的萨克森-安哈尔特州在3月20日举行了州选,与上次选举相比,基民盟、左翼党和社民党得票率保持稳定,最大的变化是绿党和自民党的"一进一退"。绿党获得7.1%的选票,在13年之后重新进入州议会。相反,自民党的得票率下降至3.8%,不得不退出州议会。  相似文献   

16.
(一) 波兰是东欧诸国中最早实行私有化的国家。早在1988年,当“私有化”在一些国家还是个新名词,许多人对它的概念还模糊不清的时候,波兰对于要不要把私有化作为经济改革的主要原则,作为改变所有制关系的主要方式等问题进行了全国性的公众大讨论。尽管在此之前“私有化”在波兰也是个禁词。直到1989年波兰改换了政权之后,私有化问题被正式提上政府的议事日程,私有化开始从理论走向实践。从该年9月份起,波兰开始实  相似文献   

17.
今年六月,在捷克提前两年进行的众议院选举中,社会民主党得票率高踞榜首,成为众议院中的第一大党,首次成为执政党。7月22日,社会民主党独家组成以米洛什·泽曼为总理的新政府。消息传出,人们在意想不到的同时,不得不承认,捷社民党是角逐政坛的老手。  相似文献   

18.
在波兰社会经济改革面临的诸多问题中,住房问题也是一个棘手问题。据波兰统一工人党周刊报道,波兰正面临如此严重的住房短缺以至形成危机,它会在那些等待多年以搬出父母房子的青年人中触发一场新的社会动荡。根据官方统计数字,波兰全国有300万人翘首以待新屋,而1986年仅建造了十二万七千套新单元,比1985年少5500套。由于国营建筑业的混乱和经济不景气,87年建造新房也步履蹒跚。1986年有267,000对新婚夫妇登记,这表明全国有一半以上新婚夫妇在很挤的条件下与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以来,欧洲移民问题由于下列事件迅速成为国际学术界研究的热点:2000年奥地利反移民的自由党在议会选举中获胜,受到欧盟其他成员国的联合政治制裁;同年在英国发生了死亡58名中国非法移民的“多佛尔惨案”;2002年,反移民的法国民族阵线党魁勒庞在总统首轮大选中获胜,震动了  相似文献   

20.
在1994年后的时期里的不同经历,不仅区分波兰的社会意识和其他共产党国家的社会意识的差异。而且,波兰人是“历史性的民族”,从中世纪至十八世纪它有自己的国家,即15—17世纪波兰是东欧强国。从18世纪末至1918年,它多次武装起义,反抗三大瓜分国——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坚持着恢复独立的斗争。因此,波兰人的民族激情特别强烈。这在1918—1939年国家重建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