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2008年6月1日起,闸北区与全国同步实行“限塑令”,许多商场取消了原本免费提供的塑料购物袋,消费者们必须有偿使用。而在区内各大医院,过去病人取药时都可使用院方的免费药袋,这些塑料袋尚未包含在“限塑令”的范围内,如今,当医院药袋遭遇“限塑令”时,医院和病人又是如何应对新情况以共续和谐医患关系的呢?  相似文献   

2.
“限塑令”征求意见稿公示10余天来,广东各大超市、商场纷纷确定自家环保购物袋的价格。各大卖场还各出奇招,如“绿色通道”、免费派发等,让市民有一个“心理过渡”期。(4月20日《南方网》)  相似文献   

3.
从今年1月8日颁布“限塑”通知,到6月1日正式实施,“限塑令”在社会上掀起了不小的风波。在大部分学者都普遍关注“限塑”的环保效应时,应从经济角度出发,分析“限塑”可能带来的经济效应.以及可能影响“限塑”成效的经济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限塑”成效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截止到今年6月,“限塑令”已经施行十年了.然而,无论是媒体报道还是切身感受,“限塑令”的作用有点“不痛不痒”. 决不能让法治陷入“不痛不痒”的尴尬,从尴尬中吸取教训才是法治的正确之道.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环保当然是人民群众所真心拥护的,但具体到“限塑令”为什么就陷入尴尬呢?一项“正确的”法规政策难以得到遵守,要么是限制了大家不愿意放弃的利益,要么老百姓意识普遍还没有达到立法者所期盼的层次.要坚持新法规政策的价值取向,必须通过“谁执法谁普法”加以大力引导,这一关键环节不到位,必然基础不牢.  相似文献   

5.
自2008年中国实施“限塑令”以来,塑料购物袋的使用有效减少,限塑意识由此走进社会。近年来,随着电商、快递行业的快速发展,出现了新的塑料垃圾类型,但我国塑料回收、分类与再利用的体系建设尚不成熟,多头管理体制也影响治理合力的形成。白色污染治理涉及政策、技术和多元主体体系建设,随着2020年“限塑令”进一步升级,将“限塑”延伸至新兴行业,加快塑料垃圾治理能力和体系建设成为极为重要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6.
2008年6月1日起,中国各地开始实行“限塑令”。这使我记起去年这时候我应邀赴澳大利亚讲学时所见到的“限塑”情景。在悉尼街头,我常常见到人们挎一个或者拎一个鲜绿色的长方形的大袋子。这种袋子的颜色过分的鲜艳,而且样子也很普通。我不知道悉尼为什么流行这样的袋子?  相似文献   

7.
塑料袋污染环境的“恶行”人所共知.自然腐烂需要200年,烧掉又产生有害气体。为加大环境监管力度,杜绝白色污染,落实科学发展观,年初,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的规定。从“限塑令”的内容来看,对购物袋收费只是手段,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有偿使用,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从而提高对资源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减少白色污染。  相似文献   

8.
浅析"限塑令"对环卫行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12月31日,国务院办公盱出台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俗称“限塑令”),明确规定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并要求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昕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相似文献   

9.
限塑令一经推出,在全国上下引发很大的震动。但不少人觉得,可降解塑料袋、环保塑料袋这些关键词怎么看都有些似曾相识?  相似文献   

10.
刘敏岚 《前沿》2013,(2):99-101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全面促进资源节约”.本研究从“限塑令”说起,分析了公众参与环保活动的动机及影响因素.研究认为,公众参与环保的行为受到感知政府的社会责任、社会规范、助人快乐、自我环境意识及低成本的正向影响.由此提出对公众参与环保活动的展望,以提高环保活动中公众参与的效率.  相似文献   

11.
苑秀芹 《前沿》2010,(6):81-83
随着环境保护理念的不断深入,国家适时颁布了"限塑令",以达到建设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管理缺失及管理机制的不完善,各种问题纷纷暴露。本文仅从现实层面对"限塑令"实施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及改进方法加以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12.
限塑令6月1日正式实施,免费的超薄塑料袋成为历史。在5月28日召开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陈启伟介绍说,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5月19日正式下发了《<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的通知》(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13.
一纸"限塑令"能否限住"白色污染"?塑料袋的有偿使用能否改变人们顽固的习惯?人们目前还在观望中,但丽江"禁白"5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治理白色污染的成功范本。如今在丽江,替代塑料袋的是无纺的编织袋,远远看去,大小、颜色、厚度都与塑料  相似文献   

14.
肖永明  戴书宏 《求索》2013,(8):113-115
在理学视域中,“中”可以从“时中”与“在中”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方面“中”指的是喜怒哀乐未发之前.内心情感尚未表现于外在行为,能够恰如其分。无所偏倚.这是“未发之中”,或称“在中”;另一方面,“中”指的是喜怒哀乐已发之后,表现于具体行事过程中,恰到好处,各得其宜,这是“在事之中”或称“时中”。二者之中,“在中”为体,“时中”为用。“和”实质上指的是“时中”的状态.是“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在“中”与“和”的关系中,“中”是“和”的本体,“和”是“中”的发用。“和”的修养功夫必须落脚在“中”.不能仅仅关注“中”的显发状态而不从根本上下功夫。其基本思路是“由中而和”。由于“中”并非实体.没有具体的实指的内容,需要通过“诚”,才能达到“中”的状态。“诚”是“中”的根本,而“中”是“诚”的外在显发。简言之.即“诚”能达“中”,由“诚”而“中”。  相似文献   

15.
汉字中的“九”,本是一个尊贵、吉祥的数字:老天称为“九重”,皇帝称为“九五之尊”,器物之华丽称为“九华”,北京的名园北海有“九龙壁”,吉祥图案有“九九消寒图”,等等。但这个“九”字前面若加个“老”字,成为“老九”,就带上了江湖气,甚至是匪气;而若在“老九”前面再加个“臭”字,变成“臭老九”,那么,我们就只会闻到牛棚气,甚至一些血腥气了。中国的知识分子曾与“臭老九”之称,结下过长时间的牵缠难解的“孽缘”。  相似文献   

16.
《政协天地》2014,(6):1-1
5月4日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大学,在师生座谈会上着重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列举了中华文化中的优秀思想和理念,包括“民惟邦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德治国、以文化人”;“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君子义以为质”;“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德不孤,必有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扶贫济困”“不患寡而患不均”等。指出,像这样的思想和理念,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7.
杨起林 《前进》2001,(6):47-47
“为政者多,知政者少”,这恐怕是不争的历史经验之论。“为政”者未必真正“知政”。就是说,在其位者未必善谋其政。从历史看,也确实如此。然而,“为政”者却必须“知政”。只有“知政”才能“为政”,“有知”方可“有为”。否则,何以谈“为政”呢 ?“为政”乃万端中之首端,大事中之大事,关系国之命运,民之祸福。大到朝代更替、政权倾复,小到一地治乱、事业兴衰,无不与为政者没有干系。所以,“为政”之事不是谁都可以为所欲为的。   “为政”者如何才能善于“知政”呢 ?以愚之见,举烦择要而言,善“知政者”,必先善于“知…  相似文献   

18.
谈到什么是“和谐社会”,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先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字,一“口”一“禾”,表示“人人有饭吃”;“谐”字,人“皆”“言”之,表示人人有话说。由此而论,建设和谐社会,不是一种道德诉求,更是制度诉求。“和”要解决的是中国的民生问题,“谐”则是民主问题。  相似文献   

19.
王德兵 《现代领导》2001,(11):51-51
“好人主义”又称“好好先生”,“老好人”。现实生活中,“好人主义”并非少见。当前,学习江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应大声疾呼:坚决反对“好人主义”。“老好人”为人不诚实。貌似谦卑,实则城府很深,是“老好人”的待人之道。这种人对人一团和气,见人就说好,笑口永张开,见面只说三分话,吞吞吐吐,拐弯抹角,藏在一副“老实人”的面具后面,以求仕途无阻。  相似文献   

20.
东山岭,位于海南省万宁市万城镇东面3公里处,因地处城东而得名。东山岭方圆10余平方公里,又名笔架山,由八峰组成,最高海拔184米,雄伟挺拔,风景秀丽,自古被誉为“珠崖第一山”和“仙山佛国”。有万州八景之首的“华封仙榻”,“蓬莱香窟”“七峡巢云”“仙舟系缆”“海眼流丹”“冠盖飞霞”“正笏凌霄”“瑶台望海”“碧水环龙”等东山八景颇具风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