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少年作为我们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群体,其违法犯罪行为的产生必然有一定的背景。青少年之所以比其他年龄阶段的人更容易违法犯罪,其根源还在于他们深层次的心理背景。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心理背景主要有八个方面:逆反心理、模仿、易受暗示、性困惑、从众、显众、嫉妒、戏虐。  相似文献   

2.
根据1991年国际刑警组织反有组织犯罪处对有组织犯罪下的定义:有组织犯罪是指任何具有有组织的控制结构,以通过不法活动获取钱财为其主要目的,通常以恐怖活动和腐败活动为经济来源的群体。近年来国际上的有组织犯罪愈来愈猖獗,我国黑恶势力也有所抬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犯罪文化是与社会主流青少年文化背道而驰的不健康的文化。青少年的犯罪文化心理主要有;重视为朋友两胁插刀的义气,性欲望的放纵、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兴盛、崇尚暴力等,这些犯罪文化心理引发了青少年的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4.
犯罪心理总是相对于犯罪行为而言,是犯罪行为的内心起因和支配力量,是最终表现为犯罪动力的由知情意三者所构成的心理过程;犯罪心理表现为一种决意实施犯罪行为的意向,依存于犯罪行为,因此不具有稳定性;犯罪心理不同于犯罪人心理,后者主要体现为区别于守法者的心理特征,亦称犯罪倾向,是犯罪心理形成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车匪路霸犯罪突出是我国目前存在的一个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其特点是团伙作案多,手段凶暴,行为猖狂,案犯以公路和铁路沿线的农村青少年为主体,他们一般选择省、地、市、县边缘结合部、城乡结合部等治安控制力量薄弱路段,以及路况复杂或地处偏僻路段,用树木、石块、自行车等设置路障,或招手停车等欺骗事主的方法,手持凶器,分工合作,洗劫货主和旅客财物,严重破坏了社会秩序,危害了公共安全。分析和研究车匪路霸犯罪的特点、规律和原因,是打击车匪路霸的重要前提。本文主要是在犯罪调查的基础上就农村青少年车匪路霸犯罪的心理成因提出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6.
犯罪现象是社会各种消极因素在社会治安上的综合反映,是社会消极因素所滋生的一种苦果。在当前社会经济体制变革的特殊时期,客观存在的较为严重的腐败和社会丑恶现象,与青少年刑事犯罪现象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关联,尤其对复杂的青年犯罪心理的形成,具有较为深刻而又复杂的联系。当前青少年的犯罪心理,有以下几种类型:其一、局昧的无罪心理。现在社会上存在的以权谋私、化公为私损公肥私、假公济私等类型的腐败现象,对一些青少年产生极为严重的负面影响,少数意志薄弱者不惜以身试法,走上违法犯罪的歧路。犯罪类型主要集中在侵占国家…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呈上升趋势,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为例,1996年犯罪人数为211名,比1993年增长97%(1994年略有下降),几乎增长了一倍。未成年人犯罪再次成为全社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工作关系,笔者把视角重点放在当前未成年人犯罪心理问题上。  相似文献   

8.
新能源冲动     
出于误解、利益驱动或其它原因,几方力量正合力推动新能源产业"跨跃式"发展。从地方政府到民间资本、风险投资和某些投机者,人们对新能源产业参与的热情远远大于对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注。地方政府对新能源产业趋之若鹜?最根本的原因还是GDP驱动。  相似文献   

9.
针对暴力型犯罪少年的心理特点,我们认为宜采取以下矫治对策: 一、心理距离缩短法。犯罪少年由于他们的特有经历及这次被判刑所遭受的打击,一般对所有人都持怀疑态度,不讲真心话,不信任管教干部,这显然是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犯罪的社会心理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当前大学生犯罪增多,恶性程度越来越高,探索大学生犯罪现象的社会心理成因,发现大学生教育和高校心理环境均存在着诸多缺陷,建议尽快建立预防大学生犯罪的防控系统,这个防控系统应由预测系统、预防系统、矫治系统和控制系统等4个子系统所组成。  相似文献   

11.
未成年人犯罪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在我国,司法实务部门往往注重对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预防和矫正,忽视对涉罪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的矫治。针对我国刑事司法现状,本文围绕涉罪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矫治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2.
13.
目前,在我国犯罪心理的研究中.对犯罪心理的概念解释各说不一,莫衷一是.仅就十年来出版的各种教材、专著中,给犯罪心理就下了各种不同的定义.有的说:“犯罪心理一般指任何故意犯罪的心理”;也有的说:“犯罪心理是指那些促使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心理因素的各种组合形态,也就是支配各种犯罪行为的心理活动”;还有的说:“所谓犯罪心理,则是社会上消极的东西在人脑中的反映”;等等.尤其值得提出的是,有位高锋先生自呜用120个字给犯罪心理下了一个凝炼、浓重、明了的定义,下成为:“犯罪心理是个体(注意:这里仅用‘个体’,就将有犯罪行为和无犯罪行为的犯罪心理都包括进去了)将某种或某些非分的欲求,通过特定的负向意识论证,不断(不断包含  相似文献   

14.
根据1969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的实验,将两辆作为实验对象的汽车中的一辆停放在治安相对较好的社区,另外一辆则停放在治安条件相对较差的社区。在治安条件较差的社区,实验人员故意将车的顶棚打开,车牌也弃之不用,很快该辆车就不翼而飞。在治安条件较好的社区,实验人员看到长时间该辆车没有被盗窃或者破坏,就将一扇车窗打坏,时间不长这辆车就被行人予以破坏。最后车上所有有价值的东西在几小时内就彻底被偷走。更让人吃惊的是,对这两辆车进行破坏的人不是一贯被视为犯罪高发对象的非洲裔黑人,而是体面的白人。受到该项实验的启示,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看到了其中蕴含的犯罪学或者社会学的道理,  相似文献   

15.
行政机关大肆成立行业警察,会使中国又回到“警察国家”的状态,使以往的法制建设工作陷于倒退的危机。  相似文献   

16.
央企金融控股冲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神秘莫测的金融王国里,央企正纷纷布局,大有摧枯拉朽之势。然而如何对产融结合有效监管就成为一个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企业并购防御机制的决策权问题入手,探讨欧美发达国家应对此问题的两种模式:股东决定模式和董事会决定模式,分别辨析其内涵和利弊,汲取其共同优势,并结合中国企业并购的现状,尝试探索出一条股东决定模式为主、逐渐授予更多建议权给目标公司董事会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8.
陈曦 《法制博览》2013,(7):91-92
对于犯罪人在实施犯罪时是否理性,一直以来是犯罪学研究中的一个争议。早期古典主义学派坚持犯罪人生物属性的同时强调了犯罪人趋利避害的特征,反映了犯罪人犯罪时的理性态度。随着社会的发展,犯罪心理学、刑事法学、经济学以及社会学的成熟,犯罪人的社会属性日益凸显出来,给不同的学科提供了进一步研究犯罪人的新视角。争议依然存在,但是理性作为人的主观意识,应该首先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注重移情以及综合的分析,单纯的以外部表现与客观结果做判断,只能让犯罪人被不理性。  相似文献   

19.
我们研究犯罪学,有一类犯罪人特别遗憾。他们身怀天赋之才,有大好的前程,他们只要认真生活,不仅能让自己和家人衣食无忧,还可以为社会做出很大的贡献。但是他们却在最好的年华成为犯罪人。他们的问题发生在哪儿呢?犯罪心理学对这类行为问题有其答案。所有人的行为问题必有相应的心理发展路径。天赋才华之时也有天赋的心理机制。所谓天赋心理机制,即人的心理在其自然发展中既有逻辑进程,又有天然结构。从逻辑进程而言,人在出生后,首先发展其情感,在情感关系中发展言语、社会性、能力等内容。从结构性观察,对于活动的人既有动力系统,即人的需要、兴趣和能力;也有制动系统,即人的观念、信念、信仰。尽管人的心理机制很复杂,但复杂的心理发展往往基于几个最基础的心理现象,即情感、性格和观念。这三种心理发展实际是交错进行的。通常情感是在孩子初生期通过辛苦抚养过程而建立,在情感依恋基础上可进行确定行为规范的性格训练。同时,在父母身边随事件随唠叨发展人的观念。  相似文献   

20.
五大宗教的公益化冲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二 《南风窗》2010,(7):50-52
五大宗教中的有识之士正试图依靠其日益增强的影响力和实力,发挥更大的社会效应,在经历了复苏与摸索阶段之后,慈善与公益已成为今日中国宗教界主动参与社会,努力谋求自身发展空间最重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