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现代社会需要的是现代化的政党,非现代化的政党很难成为执政党。作为一个执政党,首先必须要实现自身的现代化,否则就无从谈起社会的现代化。发展中国家的执政党面临着双重现代化的历史任务,即自身的现代化和社会的现代化,一个非现代化的执政党必然会面临执政合法性危机的严峻挑战。执政党自身的现代化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2.
彭成刚 《传承》2007,(7):93-94
斯大林模式在中国发展阶段,虽有学者提及,但都未明确指出历史分期问题,也未提出分期标准,更未说明如何分期。对斯大林模式在中国历史进行分期,应解决三个问题:第一,这一历史时期国家发展的本质和主题是什么;第二,进行历史分期标准是什么;第三,分期的支撑性历史事件有哪些。  相似文献   

3.
对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的评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是苏联在以斯大林为首的联共(布)中央领导下,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政治经济体制,它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对推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种种弊端。总结其经验教训,对于我国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原因,一直存在不同的看法.不少人简单地从客观因素去研究这个问题,而实际上,有着十分复杂的原因.从斯大林模式的主要内容与特征上考察,其形成的原因是:新经济政策被斯大林抛弃,结果是苏联向军事共产主义回归;工业化运动使斯大林模式扎了根;农业全盘集体化成为斯大林模式体现统制经济的一个重要内容;1930年代的大清洗是导致斯大林模式形成与巩固的一个重要因素;俄国长期实行专制制度,集权与扩张的历史传统,对斯大林模式的形成潜移默化地产生着影响;斯大林个人品性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对马克思主义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是形成斯大林模式的理论根由.  相似文献   

5.
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意识形态根据及其核心话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有其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其主观原因主要是斯大林为其社会主义模式的合理性作辩护所构造的意识形态.这一意识形态的主要内容,是把从原始社会到共产主义的五种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视为人类历史发展的"线性"的"铁的规律",从而把由特殊历史条件形成的苏联模式的体制特征,当作由不可抗拒的历史规律所决定的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这一意识形态的核心话语是"物质运动"规律决定了人类历史规律.  相似文献   

6.
对斯大林问题的基本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斯大林及斯大林模式不是一个简单的命题,对其应给予全面辩证的评价。斯大林尽管犯过错误,但仍不愧为马克思主义者,斯大林模式虽然在性质上是社会主义的,但却是一种扭曲僵化了的模式。我们应从中吸取历史教训,重新研究“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问题;重视无产阶级掌权之后如何发挥好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问题以及如何改善社会主义形象,增强社会主义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谢安国 《传承》2012,(11):80-81,85
斯大林模式是苏联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有过成功的经验,也有深刻的教训。斯大林模式的经验与教训在于,无产阶级政党在执政实践中要与时俱进,不断推进理论与实践创新;要统筹兼顾,实现经济的平衡、协调发展;要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  相似文献   

8.
不扬弃斯大林模式是导致苏联剧变的根本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评判斯大林模式,在我国一直有着不同的看法.这里着重分析两个问题:一是论述苏联剧变的根本原因,这是由于对斯大林模式的制度性与根本性的弊端没有进行根本性改革的结果;二是阐明中国30多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是由于通过改革、突破斯大林模式、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取得的.  相似文献   

9.
对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关于斯大林模式的评价应予以历史地理解.30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实践及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明显区别于斯大林模式的中国模式的实际,才是今天中国共产党人对这一模式的最权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东欧执政党和苏联模式之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后,东欧各国被迫放弃人民民主政治模式,而接受苏联模式。东欧执政党的失败不完全是苏联模式造成的,苏联模式的崩溃也不是社会主义命运的终结。对苏联模式的不同态度和取向导致不同的社会后果。应当冷静、客观、全面而公正地认识、思考苏联模式问题。  相似文献   

11.
"政党再造":政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社会的深刻变迁和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传统政党管理理念开始向现代政党治理理念转型,以实现政党现代化为目标的"政党再造",已成为维系政党自身可持续发展理性选择的必由之路.政党再造包括:以制度创新为动力,再造社会化政党;以争取人心为导向,再造竞争型政党;以组织革新为平台,再造效能型政党;以网络技术为手段,再造信息化政党;以信息社会为契机,再造学习型政党.  相似文献   

12.
任何执政党都面临着如何畅通与民众的联系,以提升自身的执政能力、增强执政合法性的问题.经同意而统治、围绕竞选搞党建是西方执政党联系民众的基本逻辑和主要机制,中国执政党联系民众的逻辑则是先锋队和群众路线理论,而它联系民众的机制则是多元且变化的.如何避免执政党成为半国家的机构,从而弱化党与民众的联系,是一个有待进...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青年与社会之间的基本矛盾及其具体表现是青年政策和青年工作的客观依据.执政党和共青团的青年政策的基本目标和青年工作的基本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与青年双向乃至多向的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关系的基础上,促进青年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实现青年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努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首先要按照党的科学化要求来推进政党组织管理的科学化。一段时期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管理面临到了新的挑战,如组织扩张与控制力的下降、有效管理的成本不断提高、党内民主发展的瓶颈、对社会整合力的缺失等等。应对这些挑战和变化,唯有以党建科学化的要求来推动执政党组织管理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法治观念的现代化是法治化最重要的前提和基础,本文试从中国法治的现状和现代化进程的相互关系,探讨中国法治观念现代化与法治化的辩证关系及其必然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6.
正确的执政意识和执政理念对政党执政具有指导意义。新时代党着眼长期执政,必须建构相关的执政意识和理念,一方面要坚持长期形成的执政意识和理念,并运用于指导执政实践,另一方面又要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同时提出新的执政意识和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在长期执政的意识和理念建构上取得了新进展,今后围绕长期执政仍要不断创新完善执政意识和理念,更好地发挥对执政实践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作为人类文明的价值传承,公平正义这一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所体现的价值取向,既是社会主义制度、思想、理念到实践的价值基础.同时,也是我们总结社会主义实践历史经验教训的一个重要视角.关于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的评价问题,理论界多年来一直争议不断,如果从公平正义来审视这一模式,其道义性至少有以下三点应当受到质疑.  相似文献   

18.
合理构建乡村社会未来的治理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统筹城乡发展”和“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特定语境下,面对乡村社会治理中暴露一系列现实问题(冲突),构建乡村社会未来治理模式的价值取向应彻底摈弃“乡政村治”的制度性缺陷,确立“治理”、“对称”、“制衡”和“统筹”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9.
近来有人认为斯大林模式是个"假命题","斯大林模式"这个提法可疑.这就提出一个问题,苏联是否存在过一种叫作"斯大林模式"的东西?稍微懂得点苏联历史的人,我想有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是不会否认斯大林模式的存在的,区别也许只在于有人否定、批判,有人肯定、欣赏,这当然是每一个人的自由,难以强求一致.但是,如果独树一帜,断言根本不存在"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是个"假命题",那恐怕还需要从学术上提出有根有据的论证,才能令人信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