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波德莱尔是一位创作伊始就具备了一套明确完整的理论的作家,《恶之花》仿佛一枚琢磨得玲珑剔透的钻石一样的在众多的平面上反映出他的诗歌理论的不同侧面。他并未写出系统的理论著作,他的思想和观点散见于大量的画评、书评、函札和诗篇之中。他的深刻、敏锐、准确和渊博,使他成为法国十九世纪最重要的批评家之一。有的学者甚至认为,波德莱尔就是法国“十九世纪最大的批评家”①或者“十九世纪最大的艺术批评家”.②  相似文献   

2.
在耶稣会士的作品里,中国女性很少存在;在商人的叙述里,则完全缺失。到十九世纪,虽然许多西方旅游者涌向中国,中国女性仍然很少被提到。其原因是,一直到二十世纪,中国居民与外国人的来往仍然非常有限,女性总是被排除在这种来往之外。法国人于是被迫从绘画或是中国小说里来想象中国女性。她们被理想化:温柔、忠诚、无私奉献……然而,女性也成为古怪中国的代名词,她们的缠足,她们封闭的生活常常受到评议。女性和中国一样,有着多样性的意义,顺从和无所事事、专长于艺术和爱,但是在长期遭受压迫之后也会变得残暴。在十九世纪的被西方化的想象世界里,中国女性和其所隐含的中国脱离野蛮、臻至幸福。  相似文献   

3.
十九世纪前期,随着法国复辟王朝的建立,英国摄政时期推崇的丹蒂风尚经由流亡贵族之手逐渐传播至法国。它与法国本土源远流长的风雅观念结合,最终孕育出法国丹蒂群体。本文通过梳理十九世纪法国历史上的丹蒂与其衍生品──人们文化想象中的丹蒂,旨在勾勒这一群体在十九世纪的嬗变,探讨它作为"贵族之影"的性质与意义。  相似文献   

4.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法国青年画家对学院派绘画的平庸和浮华深为不满,于是另辟蹊径创造了充满生气,表达真实的印象派绘画艺术。莫奈是印象派中最有远见卓识,最有胆略,最有独创性的大师。他画的《日出的印象》产生出印象派这一代名词,并且开始了整个印象派的生涯。  相似文献   

5.
李兴业 《法国研究》2000,(1):102-111
中国和法国是世界上两大文明古国,也是世界上有影响的教育大国。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两国人民对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都作出过流芳百世的贡献,中华民族和法兰西民族不愧为两个伟大的民族。中法两国的文化交往源远流长。早在16世纪,当麦哲伦首次环绕地球开辟欧亚航线后,中国的儒学和佛学伴随着丝绸、刺绣和瓷器等一起传到欧洲,传到法国,引起了法国人研究这个遥远东方国度的兴趣。1673年,法文版的《孔子传》问世。1687年,记载孔子言论的《论语》法文译本在法国首次出版。当时,欧洲人曾发出这样的感叹:“孔子的垂教。对于公…  相似文献   

6.
在十九世纪的法国诗坛上,大概没有哪位诗人比贝朗瑞更能唤起人民的感情了,他创作的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歌谣诗所赢得的赞誉,己成法兰西民族的自豪和骄傲。十九世纪初叶,同样经受了资产阶级大革命风雨洗礼的法国文坛,代表两种根本不同阶级利益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方兴未艾,然而,在拿破仑专制政府对言论的高压下,人们意欲  相似文献   

7.
中英伦葩 《法国研究》2013,(1):33-36,23
法国作为欧洲推行高等教育改革的发起国和倡导国之一,其高等教育改革对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教育改革都有借鉴意义。虽然法国的高等教育改革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但是在面对新型大学生“C-代”的教育方面,法国和中国都面临着一些共同的问题。本文从分析法国“C-代”的自身特征入手,介绍法国教育为适应这一代人的个性特征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探讨在中国高等教育的现实背景下,法国的教育改革对中国有哪些可借鉴之处,是否能培养出“交流、创新、合作”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8.
维克多·雨果是法国十九世纪著名作家。对他在十九世纪法国文学史中所占据的地位,无论作出怎样高的评价,都不会过分。作为历史的见证人,他的一生几乎跨越了整个十九世纪;作为伟大的文学家,他几乎在所有的文学创作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从而把一代浪漫主义文学艺术推向新的高峰。纵观雨果的创作生涯,无论是宏篇巨制的小说,思如泉涌的诗歌,还是回旋跌宕,有声有色的戏剧,他都是以人道主义作为其创作的思想基础的。他是一代伟大的人道主义作家。  相似文献   

9.
纪念雨果逝世一百周年学术讨论会纪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八八五年五月二十二日十三时二十七分,一位受人敬仰的伟大诗人,法国十九世纪上半叶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维克多·雨果与世长辞了。法兰西举国哀悼,为这位文学巨匠举行了国葬。  相似文献   

10.
卢梭(Rousseau)和夏多布里昂(Chateaubriand)是法国十八、十九世纪不同时代的两位文学家。卢梭的一生处于法国的十八世纪启蒙时代,这个时代代表新兴资产阶级价值观念逐步形成、发展,最后成为舆论和文化的主流,并直接导致了1789年开始的资产阶级大革命。卢梭是法国启蒙运动的民主派,他的思想反映了小资产阶级的利益。其学说和创作中“回归自然”(Retour à la nature)的思想强调感情,歌颂自然,对欧洲近代文学,特别是对浪漫主义(romantisme)文学有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革命是被压迫者和被剥削者的盛大节日”。对整个十九世纪产生深刻影响的法国资产阶阶革命无愧为这样一个“盛大节日”。从历史研究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到,这场革命的过程中间还出现过许多具体的节日,即由千万人参加的,为庆祝某个重要事件或纪念某个人物所组织的大型集体活动。本文将对法国革命期间举行的节日活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罗治荣 《法国研究》2014,(1):70-72,96
梅里美以《卡门》、《马铁奥·法尔哥尼》、《高龙巴》、《塔芒戈》等为数不多的出色短篇小说在十九世纪法国文坛中占有一席之地。在这些小说中,梅里美通过笔下的一系列精妙绝伦的艺术形象对十九世纪前半期的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的社会生活作了独特而比较深刻的反映。本文试图从叙事学角度分析小说《高龙巴》如何运用讽刺手法实现叙事效果的平衡与交融,把握出观察与理解梅里美小说的新角度,以期从梅里美平淡文字中不动声色的讽刺来感受其文字中的智慧。  相似文献   

13.
针灸在法国的传播和发展过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跨文化交流的成功范例。研究分析针灸西传的过程,能为我国对传播中国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供经验和参考。如今在法国,不仅接受针灸治疗的法国人的数量开始增加,教授针灸、中医的培训学校在法国也逐渐增多,学院招生数量也有增加;法国的针灸科研工作也有很多突破。本文从接受理论的观点入手,分析针灸在法国的传播和发展过程,试为我国对外传播文化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4.
段明明 《法国研究》2013,(4):28-33,69
中国对法国这个在思想文化、文学艺术、工程技术、医药卫生等各个领域都有杰出创造,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国家一直高度关注。法国研究在中国真正的大发展、大繁荣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三十多年来,中国学者逐渐摆脱前苏联的研究范式束缚,涉足的领域也越来越广,专业性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年来,中国的法国研究在探讨关于法国研究的内容、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案上面也有所突破。然而,从单一的以法国史和法国文学为主的研究,扩展到法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尤其要注重与经济社会的现实问题相结合,中国的法国研究仍面临许多新课题和新挑战。  相似文献   

15.
一埃米尔·左拉是十九世纪法国自然主义的代表人物。他的自然主义文艺理论的形成有着它的时代背景。十九世纪是科学昌盛的时代,各种社会主义思想蓬勃发展,人们的思想异常活跃,一部分知识分子眼看政治的欺骗,宗教的愚弄,都不能使劳动人民摆脱贫困和饥饿,便乞  相似文献   

16.
法国的现代社会保险制度起源于十九世纪的私人保险及互助保险制度,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保险作为解决诸如贫困、老年、疾病、伤害及家庭负担等社会问题的一项制度在法国境内得到了真正有组织的扩展,并逐步趋向完善。因此,法国社会保险制度自1945年立法确定至今已有四十余年的历史了。  相似文献   

17.
严锴  吴敏 《法国研究》2013,(3):83-88
通过“安菲特里忒”号的两次中国之行,法国人开启了对华贸易的大门,并为耶稣会士入华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与此同时,凭借耶稣会士在清廷的影响,法商在广州开展贸易活动享受到了特别优待和经济实惠。贸易与宗教同行,有利于法国人将商品、教义及文化输入到遥远的中华帝国。  相似文献   

18.
十九世纪——法国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制。拿破仑深知戏剧的宣传作用,执政后对戏剧很重视。他先于1802年决定为法兰西喜剧院恢复政府津贴和原有的各种特权;称帝后又于1806  相似文献   

19.
陈虹 《法国研究》2009,(2):82-85
中国饮食久负盛誉且极为多样化,它分为四大菜系。中餐馆在巴黎的成功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经济和文化的形象。通过对法国中餐业的研究和对法国饮食的分析我们可以反思经营的策略,并寻求解决法国中餐业所面临困境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巴尔扎克,是十九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对法国、对欧洲、对世界文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一八八八年,恩格斯在给玛·哈格奈斯的信中,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论述了巴尔扎克。这既是对其世界观全面而精辟的分析,也是对其创作的经典性概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