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全球实力平衡正在快速变化,我们无法再用西方自由民主标准去判断中国的情况。作为中国政治传统核心的精英政治之成效如何,几乎肯定将成为评估中国发展的参照点之一。20多年前,新加坡政治领袖提出了"亚洲价值"的思想,称自由民主原则和实践不适合该地区,这掀起了一场关于人权是否具有普世性的重要争论。但这些讨论大多忽视了新加坡领袖提出的另一个创新性思想:他们认为,现代政治制度应该由精英控制。精英政治—领袖应该以德和才  相似文献   

2.
石勇 《南风窗》2013,(12):38-41
一部中国政治社会进程、文化变迁的叙事,其实就是现在能够影响到中国走向的所有人的青春叙事的合力。而中国的走向,某种程度上,就隐藏在不同年代的人的青春的冲撞、交集中。其青春期经历过某种政治、社会、文化背景的人,会本能地怀念、固守它,因为现在不同于过去的一切,等于颠覆了他的历史;但他其实也不能忍受过去的一  相似文献   

3.
于建嵘 《南风窗》2007,(20):67-68
研究中国社会的进步,离开政治分析是不行的。政治发展是现代化过程中社会政治系统的变迁,是社会全面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条件。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近20年来,中国政治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陈伟信 《南风窗》2014,(3):42-43
正如丘吉尔的名言“对政治领袖无情是伟大民族的标志”,一个民族要真正地崛起,如何走出领袖崇拜,就旧日领袖的功过作公正评价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和平发展时期“两岸政治关系”理论内涵包括两岸之间政治对立、政治互动、政治互信、政治定位与政治合作等,这五方面关系总体上是逐步递进关系,如在存在政治对立情况下开启政治互动,通过政治互动增进政治互信,并在此基础上面对与处理政治定位,最后开启政治合作;同时这五方面也存在彼此促进、互为条件关系,如在政治互信基础上开展良性政治互动,反过来会增进政治互信;如果政治定位能得到妥善处理,政治互动会更顺畅,政治互信会更强化,政治合作也能深入开展。“合情合理安排”“两岸政治关系”路径包括双方协商、平等协商、务实协商与公权力协商。  相似文献   

6.
框架迷思     
魏悌香 《法制博览》2010,(20):15-15
有一个测验题很值得省思:如果我们要从以下3个人中选择一位来成为全球的领袖,你会选择哪一位?  相似文献   

7.
增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是新形势下职工思想政治工作遇到的新问题,也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破解这一新问题,有四个关键点,即发挥优势,凝聚群众是增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有效性的着眼点;解疑释惑。理顺情绪是增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和有效性的着手点;人文关怀、心理疏导是增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和有效性的着情点;增强素质、提高能力是增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和有效性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8.
古代中国既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也是一个多民族政治实体组成的国际体系。古代中国体系内存在着不断发展变化的多种政治实体,包括中央王国、独立的诸侯国家和少数民族政权实体等。这些不同的政治实体之间的互动形成了华夏体系、华夷体系和天下体系等子系统。古代中国体系与近代以来以民族国家为中心的国家体系不同,是一种以王权为中心的等级制国际体系;古代中国体系强调政治权威的重要性,观念分配对体系的稳定和变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族群”这一名词是划分当代台湾社会群体的重要概念,而台湾学术界所谓的“族群”概念的真正义涵应该是指政治社会学中的“社群”概念,本文的“族群”概念所指涉的实际上就是“社群”。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台湾形成了以汉族与原住民、福佬人与客家人、以及本省人与外省人三对矛盾关系为主轴的族群政治,成为影响当代台湾政治发展的重要变量。其中,客家人作为台湾汉人和本省人的一部分,人口大约有400万人,约占台湾人口总数的15%,是仅次于福佬人的第二大族群。在台湾地区政治文化结构中,客家人的政治文化是其中一个重要而特殊的亚文化结构。在汉人与原住民这对矛盾关系中,客家人对原住民的态度倾向有别于其他汉族族群,因为客家人和原住民有着同样的“弱势族群”认知。在本省人与外省人的关系中,客家人与外省人的矛盾关系也不如福佬人与外省人的矛盾关系那样尖锐;在客家人与福佬人这对关系里,客家人更是以对抗性的族群面貌存在,在过去几百年中,客家人与福佬人形成了一种难以化解的矛盾情结。根据比较政治学理论,政治认知、政治情感和政治评价是政治文化的基本内容,本文拟从这三个不同层面,结合相关的族群理论,对客家族群政治文化的形成过程、特点及其对台湾政局的影响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政治发展问题是人类政治生活的基本问题,是一种普遍的社会政治现象。一个国家的民主是发生于这个国家和民族所处历史环境的,每个国家和民族都会有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具有内生性。因此,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对于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世界上没有一条普适的政治发展道路。中国依据国情,选择了一条完全不同于西方的政治发展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目前理论界对于党政关系中的内涵问题主要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主张将党政关系理解为共产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第二种观点主张从政治与行政的关系角度理解党政关系。两相对比,后者更为可取。理由之一,这是邓小平及党的十三大论述的党政关系的本义;理由之二,这种理解能够更为全面、深入地分析当前中国政治中存在的根本性问题;理由之三,这种理解可以解释为什么很多学者会将党政关系理解为党与人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张春乾 《工会博览》2008,(11):15-15
由于勘察设计单位逐步由事业单位改制为科技型企业,在这种重大变革中思想政治工作将对稳定职工思想,促进勘察设计单位的顺利过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在此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中顺应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路,以加强勘察设计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提出了无产阶级联合其他政治力量的理论。在当代中国,这一理论得以丰富和发展:一是表现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可以联合的力量更为广泛,二是表现为"联合"已经形成为一种制度,而且这种制度更加完备。  相似文献   

14.
在马克思主义人民主权思想中国化的历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历史经验,其中最重要的有五条:马克思主义人民主权思想中国化必须以中国特有的民主政治实践为基础;坚定不移地发展党内民主以引领人民民主;为人民主权思想的中国化创造良好的思想环境;围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个社会主义民主的核心和本质全面系统地发展理论、完善制度;党的领袖集体的理...  相似文献   

15.
刘传明  林奇富 《国际展望》2023,(1):82-95+156
当前,民粹主义的兴起对代议制民主形成了较大冲击,是欧美国家民主政治危机的重要表现之一。代表性断裂是政治代表体制与民众之间出现的政治裂隙与信任危机,体现了公共政策与民众诉求的一致程度,英、美、法等发达国家民粹主义的兴起即为代表性断裂的结果。民众分化导致民意整合难度加大,代表日益服从国家的逻辑引起代表自主性增强,选举的问责功能失灵导致代议民主运行机制异化以及精英集团利益关系逐渐超出民族国家的界限,都在不同程度上造成和加剧了代表性的断裂。这不仅会瓦解传统的政治代表体制,使民主政治沦为精英政治,而且会造成政治失序和社会混乱。弥合代表性断裂,既应重视民意,尊重民意,注重对民意的回应;也应避免落入民意政治的窠臼。各国应追求民主政治而非民意政治;应在重视民意的基础上以理性制衡民主,而不是对所谓民意亦步亦趋。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在选举竞争条件下政党领袖的角色。领袖在政党变迁中起不起作用?如何起作用?学界在此问题上有两派观点。第一派持“消极领袖论”,认为政党变迁的主要动因来自于外部政治环境,政党领袖只是一个被动的反应者。另一派观点为“积极领袖论”,认为党的领袖是政党变革的主要动力。他(她)可以自主决定对环境刺激做出反应的程度,甚至可以根据个人意愿发起政治变革。 本文试图通过对丹麦,德国和英国在1950-1990年间的14个政党的比较研究,对上述两种观点作出评估。量化分析表明,政党领袖在政党组织变迁中扮演了积极的角色。并且,领袖的个人权力越大,领袖更迭就越可能导致组织变迁。  相似文献   

17.
会党在中国近代社会是一种特殊的现象,它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组织严密且往往与政治相关,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根据自由主义的思维逻辑,政治共同体在向公民施加一种政治义务时也意味着向公民施加了一种善,而这明显地违背了国家中立性原则:即政治共同体不将任何一种善加诸于公民身上。所以,自由主义基于国家中立性原则否定了政治义务的正当性。当然,自由主义对政治义务的这种证伪逻辑还需要依靠一个前提预设,那就是政治义务是一种善。  相似文献   

19.
分工与能力     
李北方 《南风窗》2013,(24):10-10
那些身居高位的人,首先想到的应是如何贡献社会,而不是加倍索取。现代社会推崇一种与前现代的神权统治和世袭统治形成对立的大体可以称之为"贤能统治"(Meritocracy)的社会制度。"贤能统治"首先要求在政治领域内根据个人能力(Merit)来取得相应的位置,一些席位开放给选票决定,更多的位置(文官体系)则通过考试获得。  相似文献   

20.
薛强 《工会博览》2010,(2):16-16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转化而出现的新情况和暴露的各类问题正日益使人们更加认清思想政治工作这个传统优势的极端重要性。尤其是企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框架的逐步确定,势必引起利益格局.人际关系的许多变动,随之而来的会是职工们的思想状态,思维方法,行为方式都跟过去有所不同,他们会有新的愿望,新的要求。如何代表这些有新愿望,新要求的工人的利益,是我们对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考验,对我们也是一个新的课题,去发现和运用客观存在的条件,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业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