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树·阳光·二分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结论,就是人们懒得继续思考的地方。许多被奉为通说的原理,细加推敲,并非如我们预想的那样完美,“思想——表达二分法”即属一例。“法律保护作品的表达,而不保护作品的思想”,给予了一种暗示:法律有能力保护思想,只是不予保护而已。在实践中,不少判决也宣称:被告之所以不构成侵权,是因为仅仅利用了原告作品的思想。言外之意是:法官有能力判断何谓“作品的思想”。毫无疑问,作者在创作作品时多半试图传达某种思想,但这种思想除了作者之外任何  相似文献   

2.
微博     
何炅 《政府法制》2011,(33):64-64
我们这时代的人常常自诩生活压力太大,甚至懒得花精力去经营感情。有没有爱,似乎是不打紧的事。因为忙。不相爱的懒得分……因为忙,没有爱的也懒得找……可是,没有爱的人还可能真的快乐吗?再也不要冷漠到没有知觉,冷漠到看到生命也只当是与自己无关的影像。天气,越来越冷……人心,请暖一点!  相似文献   

3.
题记:曾经一度以“上访”闻名遐迩的告状村,转变为现如今无一村民上访,群众安居乐业的“安乐村”,继而成为孟庄镇乃至辉县市治安稳定的“标兵”。河南省辉县市三里屯在村党支部书记牛世恩的带领下,实现了“由乱到稳”的质变——“民心不可昧、民意大如天”。说到牛世恩,还得从他主持工作前的三里屯说起。由于多方面的复杂原因,相当一段时间三里屯村村民人心浮动,一片混乱,告状成风,是全市出了名“的告状村”。群众对干部意见很大,干群关系一度紧张,群众把状告到市委、市政府,告到了省城郑州,告到了北京。群众对干部评头论足,对村里的事议论…  相似文献   

4.
每一个告状的人,其实都是秋菊。只是没有成为秋菊之前,他们不知道。法官告状与秋菊打官司有什么不同吗?没什么不同,都一样执拗地对某个具体的不义,要讨一个“说法”,  相似文献   

5.
幽默大王     
“一把手”不能当某副厂长整了厚厚一沓告状材料,得意地对他的老婆说:“我只要把告状材料递上去,厂长就会垮台,厂里的‘一把手’就该由我当!”“什么告状材料?”老婆问。  相似文献   

6.
智断鹅案     
明朝万历年间,钱若赓就任临江府(今江西省清江县西临江镇)知府. 一天,一个乡下人拎了一只鹅到城里,为了办事方便,便将鹅寄存在一家旅店里.可是,当他办完事回来取鹅时,那店主竟耍赖说:"那群鹅是我养的,没你的鹅!"乡下人气愤地与店主评理.但由于他没有文化,笨嘴拙舌的,辩不过伶牙俐齿的店主,只好跑到衙门去击鼓告状.  相似文献   

7.
一起子虚乌有的卖淫案引发了一个姑娘告状的故事,但它留给人们的思索却是沉重的。  相似文献   

8.
何进 《江淮法治》2012,(6):37-37
南宋宁宗年间的一天,杭州府衙忽然因为一个叫吕宾的人而热闹起来了,先后有两人前来状告吕宾占据田产。先来告状之人自称姓田,名大,是城郊吕文先的地邻,因吕文先将所邻田产卖与吕宾时未得其同意,要求将变卖之地以按原价由其收赎。后来告状之人则自称姓吕名文定,  相似文献   

9.
当前法院对两地都有管辖权的经济案件执行不一,出现了当事人告状无门的现象.法院不受理的经济案件大致有四种情况:(一)合同签订地和履行地都在本地,而被告在外地。(二)合同履行地在本地,合同签订地在外地。(三)合同签订地在本地,合同履行地在外地。(四)合同履行地和签订地均在  相似文献   

10.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由民间纠纷引起的伤害案件呈现上升的趋势,但是受理的伤害案件数与实际发生的案件相比相差很多,群众“告状难”仍很严重。本文拟就伤害案件,“告状难”的原因和对策进行探讨。伤害案件“告状难”的原因造成伤害案件“告状难”的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六个方面:一、群众的法制观念增强,伤害案诉讼增加。以往很多伤害案件主要是由领导解决,内部调解消化,“好人不打官司”的千年古训仍在群众中有很深影响。而随着普法教育,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增强,现在把诉讼看成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致使到法院要求…  相似文献   

11.
颜明 《中国审判》2010,(11):45-45
古代文人雅士在讲述修身齐家之道的贤文中,不乏劝诫百姓不要打官司告状的言论,其中有些名句在民间辗转流传,演变成口语化的民谚。这些士大夫笔下的格言和百姓对头创作的民谚,真实地表达了社会下层对司法功能的否匙挂评价。试举几例:清朝佚名《增广贤文》中有这样的文句:“饿死莫作贼,气死莫告状”。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行政诉讼法宣传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法律保护意识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还未能走出“不知告、不会告”的围城,而且老百姓告状无门,为“官”者推诿不理的现象时有发生。迷茫之中,人们想到了行政诉讼,希望能靠法院解决其亟需解决之问题,然而由于  相似文献   

13.
在某县县委会议室,召开副科以上的公务员会议,安排近一段时间的工作。县委书记对着麦克风,笑容可掬地讲着自己的“政绩”。突然,脸上袭来一股阴云,接着就是雷霆之怒,一拍桌子,瞪圆了眼睛:“想不到我们的某些公务员,其素质差得不像样子!经常给上级写信告状。告状有什么用?上级领导见到我后,总是哈哈大笑说:‘又有人告你的状了。’你们都是公务员呀,都不怕人家笑话?我劝你们还是明智一些……”书记的怒火刚刚发泄完毕,  相似文献   

14.
作为执法者,以法律为准绳并执法如山,才能在断案时为民作主,但要想在断案时明察秋毫,必须具有超人的睿智和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这是料事如神的根本保证。包拯巧破割舌案包拯在天长县当县令时,有一农民前来告状,说自家耕牛的舌头被人割掉了。宋代为保护  相似文献   

15.
刑事案件中对足迹的发现、提取、利用是很寻常的事,人们已习惯了运用各种检验技术对鞋外底遗留足迹特征检验、运用。而本文则是作者在总结实际办案的经验和教学研究的基础上,以鞋内底足迹为切入口,重点谈谈鞋内底足迹的概念、形成机理、特征及应用。  相似文献   

16.
更正     
所谓结论,就是人们懒得继续思考的地方。许多被奉为通说的原理,细加推敲,并非如我们预想的那样完美,“思想——表达二分法”即属一例。  相似文献   

17.
在加强我国法制建设的进程中,民事审判工作日益发挥其职能作用,人们地民事法制观念和法制信任感在不断增强,群众的诉讼权利和财产权益越来越广泛地受到法律保护。但目前有些审判机关,由于人力不足,或其他原因,对民事立案,出现了种种较为苛刻的条件。例如:一、“不清不立”(即事实不清楚,证据不充分,不予立案)。二、“不结不立”(即积案不结,新案暂不受理)。三、“不调不立”(即未经调委会调解的不予立案)。四、“无人不立”(即民庭人员少,限制收案)。五、“选择管辖不立”(即当事人可在两地法院诉讼的,相互推诿,不予立案)。总括上述种种不立案的原因,归根到底,是某些审判机关出于主观困难的考虑,而非严格依法办事。结果造成了群众“告状无门”、“告状难”的困境,往往会因此而引起矛盾  相似文献   

18.
《虫鸣漫录》记载,有一个讼师,包打官司以收重金。大热天为人写状子,明知必定败诉,却“贪贿不忍辞”。就穿上厚厚的丝棉大衣,坐到烧得红红的火炉边写成了状子。败诉后,官府追究诬告罪,一直追到这个讼师,在公堂与告状者对质时,讼师故意问:“我什么时候给你写过状子”?告状者说:“六月份,那时你穿着厚厚的丝棉大衣,  相似文献   

19.
目前,许多基层人民法院在乡、镇、街道设立了人民法庭。其重要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便利群众诉讼、便利法院审判”的原则,解决群众“告状难’的问题。但有些人民法庭在工作中过份强调发挥群众调解组织的作用,有的甚至要求当事人起诉前都得先经过基层调解组织和司法助理员调解,否则不受理。这虽然使一些纠纷解决在基层了,减少了法院的诉讼,但却给当事人带来了麻烦,形成了新的“告状难”。  相似文献   

20.
我在人大工作整整十个年头,历任南陵县第十二届、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这期间经历了难以计数的事,但印象最深的还是那次视察,现在回忆起来,好似端出一杯陈年老酒,余味飘香,甘醇甜美。那是2000年的3月1日,按照人大常委会年初的工作要点,由我带队的一行6人工作组来到城关镇曙光村视察农电网改造工作。我们在该村3个自然村查电表,看收据,实地察看台区工程质量,紧张的一上午工作结束后,肚子也早已提意见。正当我们准备打道回府时,一位二十几岁的男青年骑着自行车满头大汗来到跟前,辟头盖脸地问道:“你们是县里领导吧,我来告状!”我随即答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