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历史上长期存在着法治与人治之争,人治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甚至被一些伟大的思想家当作一种治理国家、治理社会的基本方法.但是,现代社会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法治作为治国方式,这究竟是一种偶然,还是历史的必然?本文以法治与人治的历史比较为题,指出现代中国的历史走向必然是一个依法治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2.
王家福 《法学研究》2007,29(4):146-147
1997年党的十五大正式确立依法治国为治国的基本方略。1999年全国人大通过宪法修正案,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从根本大法的高度确立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目标。这是中国在宪政体制上彻底否定人治,坚定不移地走上法治道路的划时代的进步。这一我国法治建设史上极其重大的历史事件值得我们纪念。  相似文献   

3.
简述江泽民同志的依法治国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作为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对依法治国作了许多重要论述。这些论述必将极大地推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一、江泽民同志关于依法治国地位和意义的论述江泽民认为,要发扬民主,健全法制,国家的治理方式必须从人治走向法治。在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召开之际,江泽民亲自提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作为一条基本方针,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1997年9月,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  相似文献   

4.
论西方法治理论的历史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哲 《中外法学》1997,(2):41-47
<正> 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党和国家领导人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早在1986年邓小平同志就曾指出:“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总的来讲是要消除官僚主义,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人民和基层单位和积极性”,并强调:“要通过改革,处理好法治与人治的关系”。1996年2月8日,在中共中央举办的“中央领导同志法制讲座”上,江泽民同志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方针”。他强调“依法治国是社会进步、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必须“实行和坚持依法治国”。而在3月召开的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上,对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问题提到了相当高的战略目标。笔者认为,实行社会主义法治是在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建国以来忽视法治实行人治造成的深刻历史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依法治国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是我国同  相似文献   

5.
政治现代化是为了实现社会发展总目标自觉进行政治变革、推进政治发展的一种从传统政治走向现代政治即从专制政治走向民主政治的活动过程。政治现代化是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当今世界各国共同的选择和走向,是世界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政治现代化,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必然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紧密结合。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国家,是实现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基本方略。一、法治:政治现代化的目标和保障依法治国的实质就是法治。法治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与人治相悻。人治,是传统政治的形态,是一种封建色彩极浓的…  相似文献   

6.
依法治国方略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其经历了一个探寻、选择、确立、如何实现的发展过程。从人治与法治之争到法制与法治之辩,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到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从探寻治国方略到确立治国方略,再到实现治国方略,无一不闪烁着当代中国人的智慧。从实现治国方略的构架看,包括一个基石即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一个前提即建设法治型执政党,一个关键即建立法治化政府,一个保障即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制度,一个根本即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一个具体措施即提高公民法律素质等。更为重要的是,这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赵彬 《政法论丛》2002,(5):20-21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治,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邓小平法治思想的精髓。是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治国方略的高度概括和科学总结。通过改革处理好法治和人治的关系,要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确保我国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  相似文献   

8.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坚持依法治国 ,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的精髓。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 ,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高度 ,郑重提出了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方略。这一方略的提出和实施 ,是我党执掌政权方式的重大改革和发展 ,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实现依法治国 ,必须清除封建主义的人治思想的残余。自国家产生以来 ,在对国家治理的方式上 ,长期存在着实行人治还是实行法治之争。我国是从封建社…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这一决策的伟大意义在于我们党的执政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意味着与人治的彻底决裂。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推进,依法治国已不再是一个口号、一个概念,而是成为一种理念深入人心,成为切实可行的制  相似文献   

10.
中国法治历史进程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步云 《法学》2007,(9):27-34
当代中国的法制建设,经历了两个历史发展时期:从1949年到1978年的前28年;以及从1978年到2006年的后28年。前者为法制初创、停滞不前和彻底破坏三个阶段。它的基本特征是实行社会主义的"人治"。后者为改革开放新时代的重要内容,它以1996年为界,经历了先期的理论准备和法治实践,以及后期的正式确立依法治国方略并进一步推进法治国家建设这样两个发展阶段。必须充分肯定邓小平的依法治国思想理论。从邓小平的整个思想体系看,他是主张法治和反对人治的。在后邓小平时代的领导集体中,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问题上,充分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在法治实践上,在立法、执法、司法和法律监督以及法学教育、法制宣传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与进步。  相似文献   

11.
于向阳 《政法论丛》2004,2(3):28-34
邓小平法制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法制思想主要有“五论”构成。这“五论”是 :民主与法制结合论、两手论、法治人治关系论、政治基础论和法制教育论。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邓小平法制思想的新贡献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从法制到法治。具体包括两方面内容 :第一 ,提出并科学阐述依法治国理论 ,确立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明确依法治国的重大原则。第二 ,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并对立法、执法和司法机关提出了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12.
作为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法治具有超越人治的治理优越性,是近代以来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法治。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法治具有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处理好法治与现代化建设各项任务之间的关系,包括法治与政治、改革的关系,以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依规治党之间的关系。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新征程上全面依法治国提出了新要求,从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扎实推进依法行政、严格公正司法、加快建设法治社会和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等方面作出了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科学地总结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经验教训,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结合中国的国情,回答和解决了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实现法治的问题。邓小平关于在政治、经济、思想领域中民主法制建设的精辟论述,创造性地开拓了有中国特色依法治国的现代化道路,掀开了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新篇章,是马列主义法学在中国实践的伟大成果,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和杰出贡献。一、政治制度的民主化、法制化,是我国从人治走向法治的历史性转变,是依法治国理论的基石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是人类自古以来孜孜以求的一种理想社会形态,然而只有当人类进入法治时代,才能真正实现整个社会的安定的有序的良好状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和手段。本文在全面论述依法治国基本内涵的基础上,指出在新形势下提高执法能力对构建我国依法治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社会主义的依法治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从历史角度扼要分析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条件,回顾了社会主义依法治国的确立过程。从四项基本原则入手,说明了社会主义依法治国区别于资本主义依法治国的本质特征;以法制建设的“十六字”方针为内容,论述了社会主义依法治国基本要求;从依法治国的目标出发,描绘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四个重要特征;围绕影响依法治国进程的几个关键问题,分析了推进社会主义依法治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一个具有浓厚的人治传统而法治传统相对缺少的国度。“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在党的十五大提了出来,并在宪法修正案中予以确定,终于使我国在法治的轨道上大大地迈进了一步。但是,从人治向法治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艰苦的努力。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实行和坚持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是我国治国方略的重大战略选择 ,是社会主义的制度创新。在十六大报告中 ,对依法治国理论有了战略性的新认识和新发展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阐述比以往更加具有规范性和科学性 ,并对依法治国的基本途径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这标志着我党的执政方式将发生重大变革。依法执政 ,强化监督 ,推进司法体制改革 ,密切结合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等问题的论述 ,明确地、具体地丰富了依法治国的内涵。十六大报告所体现的加强法制、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精神 ,充分地体现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依法治国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七大"提出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高等院校应当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从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等五个方面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  相似文献   

19.
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1996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立为治国方略。一、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人治就是掌权者个人意志高于法律,国家的一切大事是由个人或少数人  相似文献   

20.
言论广场     
罗干同志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先进的法治理念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先进的法治理念,是真正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和需要的法治理念,其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