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党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关于国家未来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大连要建设创新型城市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而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是完成这项工程的重要支撑与保障。  相似文献   

2.
王和平 《新东方》2009,(10):14-18
海南在21年的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实践中,秉承“先行先试”的原则,在不同领域的改革开放方面创造了许多“全国率先”“全国首创”。这其中就包括全方位地改革地方行政管理体制,率先建立起了在全国乃至海外有广泛影响的“小政府大社会”体制即省直管市县体制模式。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  相似文献   

3.
4.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最主要的项目,尤其是在建设和谐社区当中更是最为主要的,在建设和谐社会之中社会党建机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比如在建设中的适应问题等方面,社区党建机制只有通过不断的进行创新,才可能把所面临的问题解决。因此,才要不断的创新社区党建机制中的工作领导机制,提高建设和谐社会的相关能力,故而对创建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社区党建机制的创新发展进行以下方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百步亭花园社区建设的创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建设模式是社区建设过程中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基本关系及其运行方式。国内外社区建设的典型模式是政府主导模式和职能组织主导模式,百步亭花园社区建设的创新模式则是“企业主导、公司化经营”模式(简称企业主导模式),企业成为社区建设的主角。百步亭花园社区创新的企业主导模式主要体现在体制、组织、功能、运行、理念五个层面上。  相似文献   

6.
李吉高 《政策》2010,(11):24-25
近年来,我们以仙洪试验区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全面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试验区监利片初步实现了"生产条件改善、村镇面貌改观、生活质量提升、经济发展加快”的新农村建设目标。实践证明,在新的形势下,深化新农村建设必须创新体制机制.切实解决建设来源、发展方式、公共服务、文明提升、设施管养、村级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不断深化和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湖北省荆门市掇刀区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区,不断完善党建工作机制,创新活动载体,提升管理服务水平,促进了社区经挤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青海省民政厅坚持以理念创新带动政策创制、以政策创制带动资金投人,在创新城乡社区建设体制机制,提升社区建设工作整体水平等方面迈出了可喜的步伐。(一)着眼于保障城乡基层自治组织规范运行,切实加强村(居)委会服务保障能力建设。一是全面建立了城乡基层自治组织运转经费和村、居干部报酬省级财政补助机制。  相似文献   

9.
社会体制视野下的中国社区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社会体制视看"社区",我国1990年代开始的社区建设运动之前的所谓"单位办社区"即可视作社区建设.自1949年迄今,中国农村社区建设、城市中单位作为社区的建设和居民区作为社区的建设,分别随社会结构的变革而变迁,虽然成就显著,也相继凸显架构示微、定位不明、商进觉退等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最终要回归到觉建的加强和党员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也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大连市的国有企业改革伴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历经30年的不懈努力,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基本完成.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全市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国有资本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作用突出显现。带动力和竞争力明显提升.从而推动了大连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城市社区建设的体制创新与社会工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0年来所形成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社区管理体制,曾经为我国的城市社区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随着经济与社会的进一步转型,该体制的结构性缺陷愈益凸现出来,越来越难以担当促进基层社区的社会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服务的制度角色。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离不开社区建设的体制创新。因此,要积极引入现代社会工作这一制度要件,按照“政社分开”的原则,切实转变政府的社会职能,努力构建现代性的、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分工合作体制。一众所周知,计划经济时代国家通过高度集权的行政权力体系控制着全部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社会…  相似文献   

12.
文化与社会制度之间存在着辩证的互动关系。本文深入到社会上层建筑的内部 ,具体剖析了二者之间特别是文化与社会政治制度之间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的内在机理 ,并联系我国实际探讨了经济 ,政治和文化发展失衡的深层原因 ,论证了文化创新和制度创新之间互为前提和彼此促进的有机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13.
程建锋 《理论月刊》2004,(9):149-150
社区建设中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法律制度的成因,现行的法律在实践中存在很多错位现象,本文拟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对城市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作宏观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城市社区呈现出阶层化发展趋势.社区阶层化趋势,有助于贯彻分类管理与分类指导的原则,增强社区服务的针对性,凝聚社区情感,促进社区居民的共同参与,从而提高城市社区建设与治理水平.其不利之处在于,社区阶层化趋势可能导致社会隔离与社会隔阂,产生贫民区问题,形成孤岛经济效应.鉴于此,应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倡导混合居住模式,改变社区管理方式,变封闭式管理为开放式管理.  相似文献   

15.
试论城市社区建设的总体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社区建设是在“单位制”解体背景下重构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过程 ,这是涉及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发育社区自治、发展社区服务、扩大居民参与、健全法律制度的社会系统工程 ;城市社区建设的总体思路是要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以社区民主自治为目标、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宗旨、以扩大居民参与为动力、以健全法制为保障 ,全面推进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16.
吴於松 《思想战线》2008,34(1):74-78
中国自然保护区与周边依靠森林资源为生的社区关系的特殊性,决定了保护区管理工作的一个重大挑战就是协调不同利益群体间的关系和冲突.各地的实践证明自然资源合作管理或社区共管是中国保护区管理中处理与周边社区关系的一个无法回避的选择.但如何通过制度创新与制度建设来保证社区共管的效果与持续性,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课题.  相似文献   

17.
崔运武 《思想战线》2003,29(5):73-77
推进当代中国城市社区建设有三个必须注意的基本问题:一是社区形成的基本方式在于外力推动,基本特点是政府主导建设;二是建设的最终目标在于形成以公共管理社会化为取向、由群众自我管理与政府社会管理共同构成的新的城市治理体系;三是政府推动社区建设走向深入的关键在于全面理解社区建设的丰富内涵和阶段性,正确界定职能并形成推进建设的目标体系,进行职能的阶段性配置。  相似文献   

18.
民主协商发端于20世纪30年代末,形成于人民政协诞生时。伴随着社会变迁和社会结构转型的加速,人们的政治参与意识、利益诉求愿望日益增强,呼唤着民主协商体制机制的创新。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我们有必要从民主协商体制机制创新的基本走向、层面拓展、主要着力点三个方面作深入探析。  相似文献   

19.
社区的安全稳定与井然有序是实现城市基层社会善治的根本保障。"社区精神"作为社会治理多元主体对当地社区公共生活的共性认知,对缓解社区治理场域中的矛盾问题、满足社区居民对美好生活的种种需要,带动城市基层社会整体的和谐发展至关重要。在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美好愿景下,充分考虑我国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复杂环境与时代特征,有效培育社区精神的着力点在于:理论探析社区精神及其培育的概念内涵、构成要素和主要功能;现实考察社区精神培育的发展脉络、典型经验与现实困境;全面探寻以社会治理创新的方式培育社区精神的长效路径,最终提升城市基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质量与社会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20.
五四运动以来的90年里,中国的现代性历史经过了三级阶段性部分质变:五四运动集合此前近80年现代性的积极能量,从思想高度解构传统文化.为人民自主革命和制度创新开辟了精神空间;此后直到1979年的60年阃,中国人民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努力突破封建主义传统,同时超越资本主义模式,尝试自主制度创新;改革开放则针对以往"计划体制"模式,展开了否定之否定阶段的"扬弃"实践,使得中国的现代性在遵循现代化客观规律、契合中国特色中获得科学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