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彪利用毛泽东的信任形成自己的集团林彪原本是毛泽东的战友。自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来,他一直跟随毛泽东南征北战,立过很多战功。虽然他们之间也不是没有分歧,但总的来说,他们的关系还是好的,毛泽东对林彪是比较信任的。建国后,毛泽东与林彪也有分歧,而且很长一段时间,林彪身体不好,虽然也担任重要职务和工作,但休养的时间较长,自然管事不多。尽管如此,毛泽东对林彪还是十分信任。在1958年的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林彪当选为中共中央副主席。这表明了毛泽东对林彪的器重。后来,中国共产党内发生的两次较大的意见分歧,使毛泽东更加深了对林…  相似文献   

2.
博采之窗     
毛泽东火烧林彪“一号令” 中共九大上,林彪成为党中央唯一的副主席,个人政治野心更加膨胀。1969年10月17日,林彪借口中苏边境形势紧张,竟然背着毛主席,党中央擅自发布“紧急命令”,调动全军进入紧急战备状态。10月18日,黄永胜等向全军下达“林副主席第一个号令”。其内容是:一、抓紧反坦克武器的生产;二、组织战时指挥部;三、各级领导加强战备值班;四、严密注视中苏边境的形势及时掌握情况,随时报告。另外两条有关二炮和武器生产的未向部队传达。  相似文献   

3.
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与红十五军团合编为红一方面军,随后在毛泽东、彭德怀的指挥下进行了有名的东征战役。这场战役的胜利,极大地改善了陕甘根据地和红一方面军的战略态势,为尔后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和在西北开展新的革命局面,准备了有利条件。在东征战役的酝酿和实施过程中,作为红一方面军总政委和事实上的中央最高决策人,毛泽东与当时任红一军团军团长的林彪,在有关战略方向的选择和战役指挥等重大问题上发生了严重的意见分歧·并由此引发了激烈的争论。毛泽东力主方面军渡河东征山西;林彪坚持脱离主力部队去陕南打游击1935年I…  相似文献   

4.
(接上期) 林彪发言后,康生表示对林的发言"完全同意,完全拥护",并提出,在要毛泽东当国家主席、林彪当国家副主席的问题上,"所有意见都是一致的"."如果是主席不当(国家)主席,那么请林副主席当(国家)主席.如果是主席、林副主席都不当的时候,那么(国家)主席这一章就不设了."[37]  相似文献   

5.
霞飞 《世纪桥》2005,(12):11-15
自从党的九大后,陈伯达看清楚 了:党的九大党章上已经明确写上了林 彪是毛泽东的接班人,今后,毛泽东不 在世了,林彪就是党和国家的领袖了。 就目前来说,林彪也是在一人之下,万 人之上,权势极大。他还要进一步为林 彪卖力气,一方面报答林彪的知遇之 恩,另一方面也为自己有更好的前途打 基础。 陈伯达在庐山会议上做的3件事 九大以后,毛泽东和党中央都在考  相似文献   

6.
1971年9月13日凌晨,中国政治生活中发生了一件震惊中外的事情:两年前刚被“九大”选为党中央副主席、被新党章确定为毛泽东的“接班人”的林彪,因谋害毛泽东、发动武装政变、篡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阴谋败露,私调飞机,仓惶出逃叛国。在这关系到党和国家命运的危难之际,周恩来处变不惊,临危不乱,连续三天三夜没有合眼,机智果断地处理了这一事件,使党和国家转危为安。  相似文献   

7.
吕芳文 《湘潮》2006,(12):1-1
罗荣桓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敢于坚持原则、坚持真理,多次与林彪发生分歧和斗争。特别是林彪就任国防部长后,罗荣桓在“大办民兵师”、免去谭政职务、学用毛泽东著作等诸问题上同林彪发生严重分歧,被林彪诬蔑为“反党”。1959年,新的军委组成后,罗荣桓分管民兵建设,担任工作组长  相似文献   

8.
国家主席之争引发毛泽东与林彪激烈冲突1969年4月1日至24日,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文化大革命”的混乱局面下召开了。在这次大会上,出尽风头的是林彪,他不仅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向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作了政治报告.当选为中共中央唯一的一名副主席和中央军委副主席,而且在九大通过的新党章中破天荒地写上林彪“是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9.
刘少奇1942年3月奉调回延安后,担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第一副书记、军委总政治部主任、中央工作委员会书记,并在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期间,代理党中央主席职务.在这几年的日子里,刘少奇与毛泽东、  相似文献   

10.
金哲 《党史文苑》2003,(5):36-37
毛泽东焚烧林彪的“第一号令”1969年10月18日,林彪背着党中央和毛泽东,借口“加强备战,防止敌人突然袭击”,擅自发布“紧急指示”,调动全军进入紧急战备状态。他的“号令”内容包括迅速抓紧布置反坦克武器的生产,立即组织精干的指挥班子,进入战时指挥位置,各级要加强首长值班,及时掌握情况,并迅速报告。这一天,黄永胜等人以“林副主席第一个号令”的名义迅速下达这一“紧急指示”,而第二天,林彪才以电话记录形式向毛泽东报告,企图先斩后奏,造成既成事实,迫使同意。此时,毛泽东正住在武汉东湖宾馆,他听说后,当即指示“烧掉”。意思是根本没…  相似文献   

11.
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是我军建军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是毛泽东经长久酝酿后所采取的一项重大的治军、治国举措。实践证明,这一举措对于防止党内、军内闹独立性现象的发生,对于反对宗派主义和山头主义,确保军队在党的绝对领导下的团结与统一,产生了积极影响。长久酝酿毛泽东之所以确定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与“林彪事件”有很大干系。林彪无疑在革命战争中立下过显赫战功,毛泽东对他也曾十分赏识的。建国后,林彪收敛锋芒,常以生病为由,在家休息,但他并不甘寂寞。1959年庐山会议召开后,毛泽东与彭德怀闹翻,林彪被毛召上了山。林彪打仗机敏,政治…  相似文献   

12.
林彪与聂荣臻相识于1925年冬天。那年,林彪考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四期,聂荣臻时任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曾给林彪上过第一堂政治课。1932年3月,林彪与聂荣臻结成搭档,分别出任红一军团军团长和军团政委。在共事的几年中,聂荣臻坚持原则,与独断专行的林彪发生过数次激烈的争吵。新中国成立后,林彪称病拒绝挂帅出兵朝鲜。毛泽东指示其专心养病,从此林彪退到政治舞台的“边角”,成为清闲的旁观者。聂荣臻则代理总参谋长,积极协助毛泽东、彭德怀筹划抗美援朝战争。1959的庐山会议风云突变,林彪出任国防部长,主持中央军委工作。此后,林彪在党内…  相似文献   

13.
正"文革"结束已经41年。研究"文革"的文章多如牛毛,但是笔者还没有看到研究"第三里程碑"的文章。"第三里程碑"的提出与取消反映了毛泽东对"文革"的认识,应是研究毛泽东晚年思想的重要内容。本文仅将此事的来龙去脉做初步的梳理,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得到读者与方家的指正。林彪首先提出"崭新的阶段"及对"时代"的定义1958年5月,在中共八届五中全会上,林彪被增选为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中央政治局  相似文献   

14.
1935年,遵议会议建立起来一个由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组成的领导集体。1945年党的七大增加了任弼时,这就是有名的中共五大书记。这个领导集体成功地领导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1950年任弼时病逝后,毛泽东提名陈云接任书记处书记。1956年党的八大,邓小平被选进中央常委,1958年林彪被增补为党中央副主席。这七人都是1926年前的老党员,他们都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和遵义会议,都经历过大革命、十年内战、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风雨考验和锤  相似文献   

15.
称毛泽东“天才地、创造性地、全面地……”是林彪的杰作,与“四个伟大”“最高指示”一样,深深地打着林彪的印记.对林彪的吹捧保持着清醒的毛泽东,从1968年起,以“三个副词” (其中为主的是“天才地”)为切入点,开始纠正报刊上那些不适当的宣传,使一贯以“高举”为荣的林彪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1970年8月在庐山会议上,林彪起而捍卫自己的观点,以称“天才”为炮弹,不点名地向张春桥发起攻击,引发了一场尖锐的党内斗争,林彪也从此走向败亡.  相似文献   

16.
林彪自我爆炸,陈伯达下台,张春桥的眼睛开始盯着空出来的中共中央副主席的位子。特别是毛泽东下令筹备中共十大之后,张春桥以为机会来了。一天,毛泽东忽然问了张春  相似文献   

17.
文革中,林彪是以毛泽东最亲密的战友出现在世人面前.然而,在这种表象下面,还隐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分歧.1 文革中,林彪为了篡夺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极力推行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1966年5月,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林彪又一次大谈天才论.“毛主席的话,句句是真理,一  相似文献   

18.
1971年9月13日林彪乘飞机外逃,消息一经证实,有人立即提出用导弹打掉.毛泽东摇摇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吧.而伯伯曾拿着话筒向林彪乘坐的三叉戟喊话:"林副主席您无论在国内哪个机场降落,我周恩来都去机场迎接."接着,为了处理这一突发事件,伯伯吃住在人民大会堂,几乎整整三天三夜没合眼.  相似文献   

19.
一 近年来,翻阅了数十种有关毛泽东及江青的回忆录、传记文学、纪实作品,看到其中在有关毛泽东和江青结婚问题上,对于中共中央有无"约法三章",意见分歧很大.  相似文献   

20.
在中共中央决策抗美援朝时,毛泽东与林彪有不同意见。当年,毛泽东和中央确实曾经考虑由林彪带兵入朝,但因为林彪身体不好而没有去,后改由彭德怀带兵入朝。后来,对这一问题有种种说法,特别是“九一三”事件之后,大多的说法是:林彪在抗美援朝问题上消极,装病不带兵入朝。对这一历史情况,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