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8年5月12日,我国汶川爆发八级大地震,媒体报道在抗震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总结这次抗震救灾报道的经验与做法,成为众多专家、学者和业界人士关注和研究的热点。据笔者初步统计,自2008年5月中旬以来至12月底,在中国期刊网上能搜到的关于抗震救灾报道研究的文章就有400余篇,研究的焦点和热点主要集中在灾难报道的理念、方法与作用上,本文就此作一综析。  相似文献   

2.
灾难是记者的节日,曾是西方新闻界的一句名言。近年来,一些晚报类报纸经常出现大量的灾难报道,个别的报纸的个别版面几乎把灾难报道做为了新闻报道的主体。看来有些晚报的总编和记者确实十分热衷于对灾难事件的报道,以为这是非常有价值的新闻,在有意无意中实践了这句名言。 一般地讲,灾难事件比较容易引起受众的关注,在报纸上刊登后能吸引大量的读者,很轻易就能提高报纸的可读性。西方新闻界把这类报道称做硬新闻。所以,社会上一出现重大的灾难事件,报界都趋之若骛,大肆炒做。有一阶段,我们省内的个别的晚报类报纸也出现了这种…  相似文献   

3.
李涛 《城市党报研究》2004,(5):22-23,25
传媒业的迅速发展,呼唤新闻宣传的创新,党报作为党的喉舌,创新的最终目的是要做到“两个满意”——领导和群众都满意,怎样做活“创新”这篇文章?我们在办报实践中,按照“三贴近”的要求进行了一些探索,形成了一些看法,提供给同仁。会议报道多一些“换位思考”会议报道是党报日常报道的一项重要工作,如何创新? 我们要求记者、编辑脑子里首先要思考两个问题:一是会议中哪  相似文献   

4.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在2003年12月3日的一次报告中提到了关于怎样看“负面报道”的问题:“正面报道还是负面报道,我们需要辨别什么是正面,什么是负面,说我们的不好就是负面消息吗?不是。判定这个报道的正面负面问题,应该从是否有利于我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方面来考虑。”  相似文献   

5.
新闻记者,顾名思义,应该是新闻的纪实者。可是在当前的一些新闻采写实践中,情况常常不是如此,例如我们党报所大量进行的各类会议报道。我们的记者在这些报道中担当的角色,常常就并不是新闻的纪实者,而是党委,政府部门的“宣传干事”,或者叫“新闻秘书”。  相似文献   

6.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作为地市级党报,面对突发事件时的快速应对能力,直接反映了其引领舆论导向的能力和在受众中产生的影响力。探讨地市级党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对提升党报的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水风 《廉政瞭望》2014,(23):1-1
从事反腐败新闻报道近20年,贪官是接触最多的报道对象之一,今时今日尤甚。一天突然发现,对这个群体的媒体叙述,随着这些年来方方面面的变化,发生了一些改变。简而言之,就是从贪官不是人.到人是怎么变成贪官的。  相似文献   

8.
宗寒 《求是》2012,(8):57-59
2008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至今已近4年,不仅使本国遭受重大损失,而且持续发酵,影响到全世界,形成一场世界灾难。这次金融危机为什么发生在美国?为什么它会迅速地向全球传递?这样的危机今后还会出现吗?我们从中可以接受一些什么经验教训?这都是  相似文献   

9.
提起讲政治,也许很多人会认为那是要闻和时政新闻的事,与体育报道没什么关系。那么体育报道是否需要讲政治?答案肯定的,体育新闻报道是党的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新闻报道一样也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因此,本人作为市级党报《蚌埠日寺艮》体育新闻的编辑,多年来的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体育报道必须要讲政治。  相似文献   

10.
典型报道是富有中国特色的报道方式,在新闻宣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一直是主流媒体的优势和强项。而在社会变革的转型时期,受众对其的关注度却在弱化,典型报道在一些媒体的新闻报道中的地位也在逐步由主流走向边缘。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央级和省级主流媒体上的典型报道又重新引人注目起来,尤其是2004年以来典型报道宣传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  相似文献   

11.
一从媒体的角度讲,突发事件报道是新闻业务的重点和难点;从受众的角度讲,突发事件报道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面对突发事件,媒体究竟应该如何应对呢?也就是说,媒体在报道突发事件时,“报点”到底在那里?应该让社会关注什么?又给受众提供些什么?  相似文献   

12.
对灾难的预警与报道是媒体的职能之一,也是记者的职业责任。作为事发地的地市级报纸,如何进行有效的危机传播?笔者以《齐齐哈尔日报》和《鹤城晚报》的“8·4”事件报道为例,谈谈地市报危机传播应该把握的四个原则。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名条线记者,经常会出席一些会议,报道一些常规性会议新闻。有些会议只作常规性报道已足够,但还有些会议可作进一步挖掘,从其他角度来寻找线索,进行延伸,跳出会议来写新闻。下面我就谈一下我在这方面的做法和体会。参加会议一般会拿到有关材  相似文献   

14.
《共产党人》2011,(4):51
想象一下平均每天导致2200个美国人(平均每39秒就有1人)死亡的灾难。瘟疫?核爆炸后的沉降物?是心脏病。美国心脏病协会会长拉尔夫·萨科说:"人们对心血管健康的理想状态缺乏认识。"萨科和其他一些心脏病专家强调了有关心脏病的十个迷思。  相似文献   

15.
不知从何时开始,有了“负面报道”的概念,如今与日俱盛,并派生出了“控制负面报道”、“减少负面报道”的说法。但凡揭露社会阴暗面、与舆论监督相关的批评报道都被人称为“负面报道”,甚至于只要某领导心里觉得不舒服的报道,就斥之为“负面报道”。这种不能自圆其说的概念,恰恰给新闻实践带来诸多的问题,有些人借机报喜不报忧,逃避社会责任和舆论的监督。那些腐败官员为保护既得利益和掩盖龌龊行为,便假借“维护稳定”、“坚持正面宣传”和“控制负面报道”之名,打压批评报道。其实,任何报道处理不当都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包括我们习惯说的“正面报道”。哪怕是宣传好的典型,任意拔高的后果可能也适得其反。而所谓“负面”的“天灾人祸”的报道处理得当也会产生很好的正面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今年全国“两会”开到一半,我就放弃了最初的采访思路。 “两会”报道,哪家媒体不想出新、出彩。“两会”已经召开这么多届了,除了每年变化的热点之外,报道的思路也就那么多。  相似文献   

17.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中央电视台反应迅速,及时作出准确、全面、客观的报道,从报道效果来看,中国媒体面对突发事件的政治传播日渐成熟,发挥了较好的媒体宣传和舆论引导作用。本文系统的分析了央视对汶川地震报道的特点,并阐述了突发事件中政府、媒体和公众三者的互动。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政治传播会更加紧跟时代步伐。  相似文献   

18.
李天锐 《廉政瞭望》2010,(15):43-43
当“犀利哥”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仁不让”之势从天涯论坛走红,媒体铺天盖地,不惜花大篇幅予以或深或浅的报道。就连央视的新闻也从会议报道中省出时间来凑热闹。  相似文献   

19.
一日闲聊,友人曰:“常听一些地区、单位在遭受前所未有的灾难之年创出了历史最好成绩的报道,不知他们正常年头在干什么?此问实在是妙。 按常理,一个地区或企业遭受前所未有的灾害,定会造成极大损失。但由于有党的正确领导,他方支援,能努力减少或挽回损失,加之干群拼搏,努力完成原定任务也属难能可贵。倘若大灾大难之年,困难重重之下反而创出历史佳绩,就有点让人难以置信:如果真如  相似文献   

20.
晓禾 《党建文汇》2005,(5):33-33
今年1月20日,新华社“新华视点”专栏播发了《医院违规还是医生“另类”?》的报道.反映湖南省娄底市中心医院医生胡卫民,因无法容忍身边体制性、系统化的“医院潜规则”,公开站出来抗争。报道发出后,湖南省和娄底市就胡所反映的“医疗腐败”问题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