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使农村整体面貌出现较大改观。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任务,这是党和国家从战略高度,针对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作出的战略决策。应全面理解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和新的内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促使农村整体面貌出现较大改观。  相似文献   

3.
小城镇是连接城乡的节点,加快小城镇建设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小城镇建设要重视规划的先导作用,注意培育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实现错位发展。以制度创新和政策引导为保障,建立起以人口自由迁徙为最终目标的户籍管理制度、规范的农地流转市场体系,正确处理进城农民与农地的关系,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创新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和现代农村金融制度。  相似文献   

4.
创建法治城市同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有机结合,建立城乡一体的村民议事机制,是构建城乡一体的新型法治城市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城乡经济一体化新格局是指在保持城乡各自特色的同时,保持城乡经济社会制度、机制的统一,从经济、社会、空间布局等方面融合城乡发展,实现城乡统一互动、共同发展的新局面。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不仅要依靠以市场为导向的、以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为基础的聚集扩散机制和市场互动机制,而且必须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以规划政策制度为手段的统筹协调机制和均衡决策机制。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根据这一指导方针,明确提出了“坚定不移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目标,从而开启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时代。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公民道德建设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造成了城乡思想与观念的差异,城乡一体化必然要求在建构城乡一体的公民道德教育体系,在道德教育层面上实现城乡融合。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近年来,神农架林区党委紧扣林区、山区、贫困区、旅游区的特殊区情,针对信息闭塞、发展滞后、资源分散、人才缺乏的现状,坚持以观念统筹为前提。以资源统筹为重点,以工作统筹为保证,推行党建工作“三联一建”模式.丰富机关党建“四优一塑”载体.建立“两新”组织党建“五强一促”机制,深化社区党建“六岗一创”活动.打造农村党建“七大工程”品牌.把基层党建融入城乡统筹发展的全过程.努力实现城乡党建工作的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城乡环境面貌反差较大,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面临严峻的形势,突出表现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进展不平衡;长效管理机制没有普遍建立起来;垃圾、污水、饮用水安全等严重损害群众健康的环境问题突出;城乡一体化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机制没有建立起来;创新力度不够,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推进缓慢等。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建立完善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共建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建立完善资金投入机制和城乡一体化的环境治理机制;抓住生态环境整治的重点问题,加大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力度,实现农村生态环境的根本好转。  相似文献   

9.
社会就业是当今民生之本,是新阶段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随着滨州经济的快速崛起,城市化建设的迅速推进,我市以统筹城乡就业为突破口,在系统谋划城乡统筹发展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广泛开展了"解决城乡家庭零就业年"活动。整个活动贯彻执政为民、转变职能、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要求,建立宣传发动、调查摸底、技能培训、市场对接、转移就业"一条龙的工作机制",构筑以劳动力资源、就业市场信息为主要内容联接市、县、乡的"三级信息网络",  相似文献   

10.
海口市在统筹城乡发展中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进程中,面临着保护耕地的有效机制尚未构建、集体土地和承包地权属不清、征地补偿安置制度未完善及创新和规范的土地流转机制尚未形成等六个方面的问题和挑战。应把统筹城乡土地制度公平目标作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创新的方向和重点,将土地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工作放在海口市城乡统筹发展的大背景下考虑和推进,并同步推进相关配套制度改革,为土地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举措的推进提供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昆明市官渡区经济社会建设快速推进,城市化进程逐年加快,“农村”变“社区”、“农民”转“市民”成为社会结构变更的主要趋势。中共官渡区委审时度势,加大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力度,建立机关党建与社区党建相融合,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工作机制,构建以城带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开放式基层党建新格局,提高城乡党建一体化水平,促进全域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缩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呈继续扩大的趋势,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城乡存在不均等的公共服务。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有效途径。为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采取推进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覆盖农村的公共财政制度;完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制度;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以及改革户籍制度,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户籍管理制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13.
发展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对于推进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加快建立农村自主发展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要坚持按照自愿、民主的原则,建立起各种有利于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的制度和机制。  相似文献   

14.
民族地区区域环境差别极大,发展极不平衡。进一步完善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推进政府职能大转变,推进农村教育事业大发展,优化覆盖农村的财政管理体系,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城乡一体化格局,实现城乡群众共同享受改革发展成果和城乡社会和谐,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论坛》2007,(8):I0001-I0001
云南省沾益县在全面推进“三村四化”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深入贯彻落雯科学发展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治,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着力抓领导,抓规划,抓机制,抓典型,抓投入,以实施“万元增收计划”为核心,  相似文献   

16.
丘陵区统筹城乡发展,其根本在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城乡资源互动,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7.
维护和拓展农民的权益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目标,也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道路的题中应有之义。为了确保城镇化造福于农民而不是以牺牲农民的权益为代价,需要把权力主导的驱动机制转变为权利本位的发展方式,保护农民的主体地位。加强农民的“市民化”和“公民化”,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城镇化和建设新社区,强化农民的参与权和组织权,建立平等、互惠、一体的新型城乡关系,以城带乡,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资源均等化是教育公平的必然要求。近几年,郑州市的义务教育水平有了极大提升,但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现象依然突出。教育经费保障不到位、城乡办学条件差距明显、师资力量差距较大、城乡学生平均受教育年限差距明显、“大班额”现象、农民工子女学校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较为突出。为此,应着力采取以下措施:建立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政策保障机制;挖潜扩能,整合资源;完善交流机制,优化教师队伍资源配置;建立校际联盟,发挥优质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建立城乡义务教育资源互动与共享机制,统筹城乡教育发展;推进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19.
杨劲 《理论前沿》2004,(18):39-39
城镇化已成为我国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大战略。当前要加快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促进国民经济与现代化的发展,必须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下,统筹协调城乡经济和社会的发展。1.以制度创新为动力消除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和政策障碍,逐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型城乡关系。首先要进行户籍制度创新。要改革城镇户籍制度,形成城乡人口有序流动的机制,取消对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地区间的有序流动。尽快废除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的划分,实行城乡一体化管理。农村地区的小城镇可以完全打开城门,让农民自由出…  相似文献   

20.
统筹城乡发展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筹城乡发展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现实课题。本文在深入探析统筹城乡发展的内涵、要求、动力机制等范畴的基础上,基于实践,就进一步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路径提出思考。从当前的实践看,创新体制机制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其中探索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促进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农民的发展能力是创新体制机制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