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在人类即将进入对世纪之际,中韩学者聚集一堂,进一步探讨面向对世纪的中韩经济关系,是~件具有重要意义的事情。世界经济瞬息万变。我们大家还记得,自1997年7月起,金融危机先后袭击了东亚地区,危机延续时间之长,负面影响之广,在东亚经济发展的历史上实属罕见。这场金融危机给东亚地区造成的损害和影响,绝不仅是股市暴跌、货币贬值的痛苦指数以及高失业率,高通货膨胀率的痛苦指数所能涵盖的。但是,两年后的今天,东亚地区的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各国的汇股市急剧回弹,利率趋降,出口增加,外汇储备增多。更为重要的变化是…  相似文献   

2.
目前东亚地区粮食安全合作在以东盟为中心、中日韩以及亚太经合组织三大框架下全面推进,取得显著进展。但在东亚地区力量对比发生重要改变和美国重返亚太的背景下,东亚地区粮食安全合作面临着地区国家间政治互信脆弱、机制化建设亟待提高和美国加大介入力度等来自内外的双重挑战。作为地区大国,中国应积极承担地区责任,高度重视并主动推进东亚地区粮食合作,加大东亚地区粮食安全合作机制化建设投入,并加强与美国的沟通与协调。  相似文献   

3.
编者的话     
《当代亚太》2011,(4):1
冷战结束以来,东亚地区虽然并不缺乏经济合作机制,但大都比较虚弱,缺乏权威性和领导力。东亚地区经济整合为何难以走上深入发展的快车道?为什么东亚地区存在的众多区域治理机制在区域经济整合中只能扮演十分"虚弱"的角色?东亚地区为何难以以一个统一的治理机制进行全面深入  相似文献   

4.
大学德语界的一次盛会──“东亚地区大学德语教学研讨会”在同济大学召开根据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德语组的决定,经国家教委批准,"东亚地区大学德语教学研讨会"于1994年5月12日至5月16日在同济大学举行。来自我国及德国、蒙古、越南、芬兰、约旦...  相似文献   

5.
东亚地区主义及其发展趋势--以"10+3"合作机制为视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东亚地区主义即"10 3"合作机制的发展历程、运行机制和特点进行了概括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10 3"合作机制的最新进展预测了东亚地区主义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试析后冷战时期中国加强东亚地区合作的动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金荣 《当代亚太》2006,29(4):13-18
本文认为,后冷战时期中国加强东亚地区合作,是由于东亚地区彼此的认知结构发生变化,导致中国对自我身份重新定位,中国的国家利益随之扩展。由此,中国加强东亚地区合作,给东亚地区带来的是和平与安全,而非动荡与威胁。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前东亚地区主义发展面临的困境,有关争论的焦点已经从关注传统的内部因素差异和外部美国阻碍的初级阶段推进到了对制度变量的关注,但争论双方都普遍接受存在东亚地区主义这一前提假定。然而,地区合作本身并不必然意味着地区主义,存在着一种没有地区主义的地区合作。文章通过对严重泛化、经济化和扭曲化的地区主义概念的重新界定,把地区主义与地区合作区分开来,质疑所谓东亚地区主义本身的存在;以对地区主义概念的推导为基础,提出了一个包含三个检验标准的初步的检验框架,以检验地区主义的存在;应用该框架分析了东亚地区合作的目的和起源、机制现状以及外部因素,认为东亚不存在地区层面的地区主义。在中国崛起并优先寻求与美国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背景下,亚太跨地区主义而非东亚地区主义将是未来东亚地区合作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冷战结束后,东亚地区秩序的变化显而易见,但如何界定当今的东亚地区秩序却一直存有争论。本文试图从地区秩序的界定和分类入手,结合冷战后有关东亚地区秩序的争论,分析中国崛起对东亚地区秩序的影响,以辨析和把握东亚地区秩序的发展方向。作者发现,冷战后有关东亚秩序的争论说明,东亚地区尚未形成得到普遍认可的秩序安排,但决定其未来发展走向的两个核心因素已愈发明确,即美国的东亚同盟体系的延续和中国经济实力的崛起。东亚地区秩序演变趋势是,美国依托其东亚同盟体系与经济崛起的中国协调,共同塑造地区规则,维护地区稳定安全。其具体特征是:美国依靠其地区同盟发挥作用;中国与美国及其盟国通过多边或双边协调解决地区安全问题;中国自我克制缓解地区安全问题。决定东亚地区秩序未来的关键是既有的美国东亚同盟体系如何应对中国崛起。要巩固、深化地区协调共治秩序,需要美国及其东亚同盟体系对中国的自我克制政策做出善意的战略回应。  相似文献   

9.
从结构现实主义的视角看冷战后东亚地区和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后东亚地区保持了相对程度的和平,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作为惟一的超级大国,美国依赖其超强的总体实力,加上其在东亚地区的双边军事同盟体系,主导着冷战后东亚地区的和平局面.本文试图从结构现实主义的视角来分析美国霸权在维护东亚和平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东亚当前出现"大战不犯,小乱不断"状况的根源在于新旧嬗变中的地区秩序远未就域内各国的政治安排形成制度化设计,在于东亚地区秩序的"有气无力"。历史上,东亚地区秩序曾经历了天朝礼治秩序、条约秩序和冷战下"自主"秩序三种形态。依据历史脉络的梳理,本文认为有美国、中国、日本等七个要素影响着东亚地区秩序。为明确这些要素的特征及相互作用,本文提出了反映国家和国家关系总体形态的"锥体"模型。美国是影响东亚地区秩序的决定性变量,利用"锥体"模型,本文认为,美国现实主义的热情与贪婪,地缘战略的坚持与冷静,相互依赖的推动与困惑等特征共同勾画着东亚战略。中国的复兴是影响东亚地区秩序的突出变量,其显著特征在于整体性的成长。日本"正常化"是影响东亚地区秩序的另一主要变量,其特征在于日本自身的"二重性"。朝鲜半岛、台湾、东南亚由于其关键性和不稳定性而成为东亚地区秩序的缝合口。此外,俄罗斯要素也不可或缺。在美国要素与中国、日本等要素的复杂互动中,中美关系是东亚地区秩序的主轴,作为其中一方的中国,如何把握自身不断增长的力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图讨论东亚地区合作取得的进展与存在的问题,从而说明东亚地区主义的根本方向.  相似文献   

12.
增进中韩合作,恢复东亚经济增长活力汝信东亚地区经济经过90年代上半期持续增长后,在去年发生了严重的金融危机。这次危机不仅使东南亚各国经济增长率下降,而且使韩国、日本的经济和金融动荡不安。在金融危机的猛烈冲击下,除中国、越南仍保持较快增长速度之外,东亚...  相似文献   

13.
冷战后,东盟地区主义迅速发展。这不仅表现在东盟实现了大东盟的愿望,加强了东盟地区内部的各种合作,而且突出表现在东盟积极推动东亚合作和东亚一体化进程。在推动东亚合作和东亚一体化进程中,东盟对东亚地区唯一的发达国家日本寄予了厚望,但日本的表现与东盟的期待存在很大的反差。东盟和日本在东亚地区主义理念上的分歧是这一反差产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4.
试析中国在未来世界的科技地位李孔兰在已经过去的十多年中,亚洲地区的经济力量不断壮大,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有不少经济学家认为,继美国、西欧和日本这三极之后,亚洲作为世界经济的第四极正在崛起,而中国在第四极内则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①东亚地区的一些智囊团...  相似文献   

15.
就在二十世纪即将成为历史的最后两三年,曾经在世界经济高增长中尽领风骚长达二三十年的东亚地区,由于急风暴雨式的金融危机的突然降临,而使这个地区一批原来处于高增长巅峰的国家,骤然跌进了阴暗的深谷。这一灾难性打击,实实在在地让许多善良的人们感到意外和茫然,...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韩中经济合作的方向金仁1992年8月24日韩国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为两国共同发展奠定了基础。韩国和中国站在泛世界立场、东亚地区立场以及双边立场,共同谋求经济合作多样化,将会使两国经济进一步发展。一、韩国经济的现状和未来韩国经济在过去30年...  相似文献   

17.
冷战结束,苏联解体摧化了世界格局的变化,东亚地区也不例外,但本地区由于历史、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等多方面原因,早在冷战结束之前就已呈现出多元结构,不像欧洲那样在两极格局下,两种社会制度、两个军事集团、两种经济体制如此泾渭分明,壁垒森严。冷战结束前,东亚地区存在着苏中朝和美日韩两极格局,但只是从社会制度上分野,或作为苏美全球争霸的一种形式。其实,苏中朝和美日韩各极内部联系并不紧密,甚至还有摩擦。可以说,各国之间的关系主要是一组组双边关系。冷战结束和苏联解体对东亚地区的影响虽不如  相似文献   

18.
论东南亚五国对外开放战略及政策的演变王栋林,马春辉,陈漓高90年代以来,在西方经济萧条、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东亚地区经济却一枝独秀,令世人瞩目。东亚的“新月带”地区(西太平洋沿岸)尤其是东亚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和中国大陆,进入90年代以来一直...  相似文献   

19.
阎梁  田尧舜 《当代亚太》2012,(4):100-112,159
冷战结束后,塑造东亚地区安全秩序的力量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雅尔塔体系的遗产,二是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外交。一方面,中国与俄罗斯通过上海合作组织构建了在安全等领域的合作,而美国在美日同盟的基础上强化了其在东亚的单边及多边同盟体系。因此,雅尔塔体系遗产的组织化程度较以往明显提高。另一方面,东南亚诸国通过在东盟"10+"合作框架、亚太经合组织以及亚欧会议等平台实施经济外交,比较成功地把主要大国及区域集团力量牵绊在东亚地区,并藉此影响了冷战后东亚地区的政治、安全秩序。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回顾了东亚各国签订双边和多边自由贸易协定的历程,认为随着东亚各国相互依赖的加强,东亚的经济一体化将进一步加深,并提出了未来东亚地区主义发展的三种可能方案,进而分析了各种方案可能性的程度。韩国无论在经济领域还是战略方面,都应该在建立东亚合作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一定程度上,东盟和韩国在东亚地区自由贸易协定达成的过程中拥有更广阔的空间,同时在中日之间也发挥着协调者和推动者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