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确处理网络民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形势下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公民了解政治、表达意愿、提出要求、行使权利等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直接、更加便捷。网民往往会对社会上的某一事件形成不同于官方舆论的民意,于是,"网络民意"应运而生。但是对于此应有清醒的认识,网络民意表达如同一把双刃剑,既有利于改进政府工作,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也会被人为操控而扭曲真实民意,给政府权威、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党和政府应该尊重和关注这些"网络民意"而不是一味的封堵,应通过认真甄别分析各类网络民意,采取不同的化解处理方式;加强主流新闻网站的建设,树立起网络传播信息源的权威性;提高广大网民自身的媒介素养,树立网络社会的责任意识等途径给予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2.
网络民意是网络空间中以多种方式呈现出来的民众关于公共事务的意见,因其依赖于网络的虚拟空间,所以有着与传统民意表达不同的特点。互联网开辟了民意诉求新渠道,网络已成为反映民众心声的最便捷的途径。近年来,网络民意的“力量”愈发强大,对现实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网络民意表达的特点,决定了党在新时期的群众工作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因此,我们应关注网络时代民意表达,在网络环境下做好群众工作。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网络民意的特征与政府回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网络社会里,网络民意正成为影响政府行为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经由网络民意调查的测量和提取,网络民意清晰地呈现出其可回应性特征.网络民意的聚合点集中而清晰;网络民意的态度结构多呈现出一元极化态势;网络民意具有代表性和真实性;网络民意逐渐从非理性向理性回归.政府应树立融合民意理念,厘清网络民意的真实诉求,提高回应网络民意的制度化水平,从而提升对网络民意的回应能力和公众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由网帖引发全国舆论轩然大波的公共危机事件——“番禺垃圾焚烧事件”,不仅凸显网络民主作为一种利益诉求的表达渠道所具有的功能和作用,而且也让我们看到网络民主所产生的巨大政治影响。这一事件值得我们反思的重要问题是:在信息时代和公民意识觉醒的今天,涉及公共利益的政府决策需要充分考虑对民意的尊重;否则,民意会通过网络的现代传播功能所形成的聚合作用而产生强大的反制力量,让政府决策处于被动和难堪。从网络民主的视角来看,“番禺垃圾焚烧事件”对我们如何正确认识民意、充分尊重民意和主动服从民意,促进政府决策的合理性,具有非常重要而积极的启示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关于"网络民意"的一些思考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的普及和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网络的重要性,对网络问题和网络舆情也投入了较大的关注.更有不少单位和个人尝试进行网络舆情研判、网络信息收集、利用网络公开征求民意等,并取得了不小的成功.更有甚者,逐步走向"盲从网络"、"凡事都希望借助网络的资源得到解决".然而,网络本身就具有两面性,网络民意在有些时候具有较大的欺骗性.而这也就告诉我们,需要客观分析网络民意、理性发挥网络民意、科学对待网络民意.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利益诉求渠道,其影响力与日俱增,作为管理国家事务的各级政府和官员,应适应时代的新变化,在当前中国社会转型,各种矛盾叠加、各种利益纠结的复杂时期,各级党政干部必须重视网络的作用及其危害性,既要深入了解“网络民意”,又要诚恳地向网络问政,学会应对和处置“网络舆情”,引导和利用好“网络民意”。这是各级政府官员提升行政智慧,提高执政能力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规范网络民意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亚勇  杨丽梅 《求实》2007,(1):72-73
网络给民意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民意表达方式。网络民意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具有许多传统民意表达方式所不具备的优势和特点,如何对待网络民意,是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的一个重大课题。作为一种新生事物,网络民意发展还存在很多急需规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的开放性和隐蔽性,在给正常利益诉求提供顺畅渠道的同时,也为一些不正当手段提供了土壤。一旦这些空间为“网络推手”、“网络水军”所占据,成为他们牟取不当利益的手段,“民意病毒”便会无节制地滋生蔓延。所谓民意病毒指的是一些带有不可告人目的的人或组织利用网络身份,充当网络民意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的负面情绪,引发事端。“民意病毒”利用和裹挟健康民意,不仅伤害广大网民的感情,也损害网络民意表达的健康肌体,不利于互联网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当前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大学生网络民意利弊分析与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形势下,科学有效地引导大学生网络民意的策略包括:高度重视大学生网络民意的独特作用;形成大学生网络民意研判、应对和主动出击等工作联动机制;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素质教育,增强其社会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0.
浅析完善网络民意表达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全新的民意表达方式,网络民意开始在我国政治社会生活中发挥重要功能。对网络民意表达权进行规范和完善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时代要求。完善网络民意表达权,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要针对网络民意表达权发展中面临的现实问题,采取有效对策,完善网络民意表达权,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11.
政府面对网络社会的行政生态变迁,充分发挥电子政务作用,提升网络政民互动能力是一个现实课题。政府要通过深化电子政务建设,建立起网络听民意、汇民智、聚民心的常态机制,形成网络政民互动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12.
曹妍 《理论研究》2013,(5):56-58
网络是公民政治参与的一种新途径,但其弊端还制约网络民意进一步发展,使得网络民意与政府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要求之间存在矛盾与冲突,势必影响网络民意与公共决策的良性互动,因而有关网络民意影响公共决策的现实合理性争议的声音越来越大。网络民意对人类社会的政治活动模式产生了一定影响,其参与政府公共决策的过程表现出一定的规律,要合理利用网络民意来保障公共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相似文献   

13.
宫月 《世纪桥》2014,(10):84-85
互联网逐步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影响着人们的政治活动方式。在行政管理领域,网络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公共政策制定系统的重大变革。在现代民主社会,公共政策的制定总是以社会公众的政策偏好作为最主要的考量依据,尊重和实现民意也成为公共政策制定的逻辑起点。但是网络民意不等于民意,它与现实民意之间还存在一定距离。本文分析了网络民意作为政策议程设置基础的可能性,并在政策议程设置视角下为切实发挥网络民意的积极作用提出了对网络民意进行调控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沈晓阳 《求实》2012,(2):59-62
正确地规范和引导网络民意表达,是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实现政治现代化的必要途径。从政治心理来说,网络民意表达可以分为理性思考型、情绪宣泄型和舆论煽动型三种类型。从政治价值来说,网络民意表达对于发展政治民主、促进政治自由、推动政治正义既具有重要意义,又构成严峻挑战。从政治发展来说,规范和引导网络民意表达,一是要扩大网民数量,缩小网络民意与真实民意之间的差距;二是要加强制度建设,克服网络民意与政治文明之间的裂痕;三是要注重观念引导,避免网络民意与核心价值之间的背离。  相似文献   

15.
《理论与当代》2010,(4):61-64
与网友在线交流是总理倾听民意的一个新形式、新途径。从邀请基层代表座谈,到"农家小院商国是",再到与网友在线交流,最广泛、最真切的民意通过更直接、更有效的途径汇集中南海,体现到政府工作报告中。近年来,两会代表委员也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广集民声、征纳民意,网络民意受到重视更加激发数以亿计的网友两会期间通过网络来参政议政。通过网络这一新通道,两会成为最大的民意场和政府回应民意的最重要平台,人民大会堂与"网民大会堂"之间的良性互动已然形成。如果说以前的网络只是推动了不少个案的解决的话,现在的网络则已经成为影响政府工作的真实力量。在一个有着3.38亿网民、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的互联网环境下,理性看待网络民意,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实现政府和网民的良性互动,这既是"善治"的要求,也是必须回答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16.
陈伟扬  陈秀招 《理论研究》2012,(3):35-37,43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是公民通过网络平台影响和推动政府决策过程的活动。网络政治参与有利于公民政治权力的行使和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但不良的网络政治参与会影响真实民意的表达以及公共政策的公共性和有效性。网络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是实现网络政治参与有效性和有序性相统一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网络舆情的快速发展,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面对新形势,我们必须科学甄别网络民意,妥善应对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充分利用网络舆情凝聚人心,积极联合国际力量打击网络犯罪。  相似文献   

18.
网络民意的政治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给民意提供了新的言说环境和表达渠道,不同的声音在网络空间交流、冲撞和激荡。网络的热闹景象自然带来人们的关注目光,只是人们对网络的理解各不相同甚至针锋相对。对于网络民意,应将其放到深层的社会变迁和系统的理论阐释当中,从发生学角度理解其勃兴的逻辑进程。网络民意自身的异质特征,提醒我们更客观地看待网络的自由气质和政府对网络的管制。对待网络民意,应坚持自由与管制之间的平衡,以协商原则制定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19.
热词     
《廉政瞭望》2011,(4):11-11
民意病毒指的是一些带有不可告人目的的人或组织利用网络身份,充当网络民意,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的负面情绪,引发事端。“网络推手”、“网络水军”隐身于普通网民之中,身披马甲“分身有术”,装成普通网民发帖、盖楼、留言.  相似文献   

20.
领导新语     
《当代贵州》2011,(8):10-10
网络是听民声、纳民意、汇民智、聚民气的有效载体,我们将把网络作为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桥梁纽带。继续关注大家的每一条留言。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真诚欢迎大家常来常“网”。多“打贴”、多“灌水”、多“围观”。良性互动。同频共振。继续为湖北的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