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少年心理承受力与违法犯罪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社会、家庭、学校和自身的角度,分析了青少年心理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对青少年心理承受力与犯罪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了青少年因心理反映偏差、心理应激不当、心理抗压脆弱和心理失衡等因素引发的犯罪,并对如何优化青少年心理承受力,预防和减少犯罪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其健康成长备受社会关注。青少年犯罪问题,是世界各国所面临的一个带有普遍性的、严重的社会问题。造成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非常复杂,其中有不少是由于在遭受挫折后未能得到正确引导,不良情绪和心理未能及时、有效排解和疏导,致使其一步步滑向了犯罪的泥潭。本文就挫折教育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重要途径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研究青少年犯罪的内在起因, 我们发现, 犯罪青少年在社会心理和思想意识上, 不管是对当今社会的认知, 还是对人生、理想、前途的追求等, 普遍存在着模糊认识甚至错误认识, 即在自身思维中出现了严重误区, 所以矫正其思维误区的基本措施也要以此为基础  相似文献   

4.
网络成为引发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之一。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网络犯罪心理和行为的研究,掌握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预防措施。从社会、法制和心理上进行预防,可以有效地防范青少年的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犯罪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社会问题.虽然我国对预防和消除青少年犯罪现象采取了很多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各地的青少年犯罪现象仍很频繁,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许多不安定因素.本文剖析了青少年犯罪心理,并提出了预防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的对策,认为根治青少年犯罪,消除青少年犯罪的心理诱因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论"亚文化群"对青少年集团犯罪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今世界青少年犯罪中的集团化趋势,分析了"亚文化群"的存在对青少年集团犯罪的影响,青少年集团犯罪的社会成因、心理成因、青少年需要结构的变化及家庭状况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探索了其社会、教育及法律方面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对青少年犯罪意识产生的心理机制、心理结构、犯罪动机等进行剖析,以期找出青少年犯罪的心理根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对青少年犯罪意识产生的心理机制、心理结构、犯罪动机等进行剖析,以期找出青少年犯罪的心理根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普遍焦虑的社会问题。联合国的四次犯罪调查表明,整个月世纪是一个犯罪迅速增长的世纪,尤其是本世纪后如年,犯罪的浪潮席卷全球,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刑事犯罪的主体,占到了世界各国全部刑事犯罪的刀%至80%左右,个别国家和地区甚至超过了80%,而且犯罪增长的势头到了下世纪还会有进一步加剧的可能。我国也不能例外,尽管我们从统计数字上看我国青少年犯罪的比例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也维持在65%以上。本文拟对我国建国以来青少年犯罪的两个阶段五个高峰期作出回顾,并结合我国政府对…  相似文献   

10.
构建我国青少年犯罪防控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少年犯罪是世界上每个国家都不愿意面对而又无法回避的难题。目前 ,青少年犯罪日益突出 ,已成为倍受关注的社会焦点问题。因此 ,对青少年犯罪的防控 ,是整个犯罪控制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青少年犯罪的防控 ,要从两个层面来实现 :一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发生 ;二是控制、改造青少年犯罪。具体措施应从完善立法、减少司法干预、优化社会环境等五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1.
在信息全球化过程中,传媒暴力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侵蚀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诱发青少年犯罪。因此,研究传媒暴力对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影响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文章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出发,对传媒暴力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心理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团伙犯罪行为作为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形式,其行为模式是与青少年自身的生理、心理等方面的特点和所处的社会环境无法分开的。青少年团伙犯罪的行为模式可分为纠合期、行动活跃期、消亡期。对青少年团伙犯罪行为模式的分析和解释可以找到对其治理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13.
流动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流动青少年犯罪具有犯罪数量多,犯罪比例大;犯罪低龄化严重,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犯罪类型以侵财犯罪为主,暴力犯罪亦很突出;团伙性犯罪上升,地域性特征明显等特点。流动青少年犯罪大量增多,既有社会转型历史背景和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方面的原因,又有经济上相对贫困、流动人口管理上存在漏洞,家庭、学校教育不当和流动青少年自身心理异常等方面的原因。要遏制流动青少年犯罪多发的势头,必须采取大力改革户籍制度,取消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保障九年义务教育,提高流动青少年的素质;大力发展经济,缩小贫富差距;优化社会环境,完善社区建设;加强普法教育,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等对策。  相似文献   

14.
外来务工青少年犯罪心理的生成有其主体和环境两方面的原因。主体方面受错误的人生观、不健全的认知结构、较差的消极情绪控制能力、明显的个体矛盾性、法律意识淡薄、较低的犯罪感等因素的控制;环境方面受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等因素的影响。全面分析这些因素,有助于了解外来务工青少年犯罪心理产生的原因和演进过程,对防范外来务工青少年犯罪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突出 ,已成为困扰社会治安的症结所在。深入研究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和特点 ,提出科学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 ,对维护社会安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家庭、学校、社会以及青少年自身生理心理等各个方面来探讨青少年犯罪的成因 ,并结合我国国情和公安工作实际 ,提出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贫困与相对贫困:影响青少年越轨与犯罪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不是青少年越轨和犯罪的必然原因,因贫困产生的社会问题和主体变异却是青少年越轨和犯罪的重要原因。在社会转型期,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公平,并形成健康的社会心理环境,是预防青少年越轨与犯罪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犯罪,通常是指已满14岁不满25岁的人犯罪。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尤其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在世界各国都非常突出,如美国青少年犯罪率高达4.5%。在我国,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也呈上升趋势。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在押服刑25岁以下的犯罪人数占犯罪总数的35%。可见,青少年犯罪增多,已经成为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严重的问题。本文就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等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犯罪是一个社会聚焦的热点问题,它涉及到家庭、学校、社会及青少年自身的方方面面。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呈现出犯罪主体低龄化、犯罪方式呈团伙化、犯罪类型多元化的趋势,形势严峻。针对青少年犯罪的特征和现状,应当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家庭、学校、社会共同联手,堵死青少年犯罪的各种渠道。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打击,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网络对青少年犯罪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合理地使用网络会造成青少年与社会的联系弱化。按照赫希的“社会控制理论”,这会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增加。与网络的紧密联系会造成青少年与现实社会联系的弱化,突出表现在依恋、奉献、卷入和信念四个方面。不过只要我们对青少年上网行为进行适当的控制和引导,就会使其发挥增强社会联系,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犯罪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我们应该用多维性思维方式去探索复杂的犯罪现象,对青少年犯罪原因的分析应从历史的,社会的,生理和心理的,家庭的,社会教育及社会环境和人交往中的不良因素等方面去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