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道德智慧的培养:高校德育的着力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智慧的培养是高校德育的着力点。当前高校德育内容偏虚,道德体验与道德实践不足,导致学生难以生成与发展道德智慧。培养大学生的道德智慧,需要重新定位高校德育目标,树立“以人为本”的主体性德育观,优化德育内容,注重道德体验,强化道德实践。  相似文献   

2.
意识是信念、行为动机及行为的内在动力,是内心真实的思想和诚挚的愿望,是行为发生的前提。因此,高校德育的目的就是在于促使大学生把自己了解和掌握的道德要求和法律规范等方面的知识或道理,在现实生活中转化为内在的意识,变为自觉的行为;高校德育的内容不仅仅包括理论知识的积累和整合,还应包含意识、信念及追求的培养和强化等。只有审时度势地强化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与法律意识,才能促使其道德行为、法律行为的发生,为其学会做人与学会做事打下良好基础,从而向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高校德育改革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郑芳 《理论月刊》2005,(3):144-146
本文通过分析高校现行德育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道德需要,提出当前高校德育改革工作的实施要在德育地位、模式、方法和内容体系上实现的四个“转变”,为新时期高校德育改革方向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构建高校和谐德育——加强高校德育的新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桂平  王晓华 《传承》2007,(7):122-123
德育创新是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提出"和谐德育"的新理念,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加强高校德育工作的本质要求。构建高校和谐德育,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重视生活道德践行,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一体化的德育环境;建立和谐的德育评价机制;充实德育教育内容,创新德育工作的形式、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5.
与传统道德规约相比,网络道德除了具有人类道德的共有特性之外,还具有其他道德并不具备的新特性。高等学校必须正视网络环境现状,立足网络道德的新特性,大胆进行适应性改进和创新思路,才能真正凸显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相似文献   

6.
高校德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阵地和渠道.新世纪中国的社会发展对高校德育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为此,研究高校德育发展的战略,探索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的特点和方法成为新的课题.本文将立足于当前中国高校德育实施及发展的时代背景,从分析当前中国高校德育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入手,分析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德育教育应具备目标展望,对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德育发展的新思路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宋玮  廖薇 《传承》2008,(10):88-89
高校德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阵地和渠道。新世纪中国的社会发展对高校德育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为此,研究高校德育发展的战略,探索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的特点和方法成为新的课题。本文将立足于当前中国高校德育实施及发展的时代背景,从分析当前中国高校德育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入手,分析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德育教育应具备目标展望,对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德育发展的新思路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张今杰 《求索》2022,(1):58-65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完善,人工智能体越来越具有类人化的特征,对原来专属于人类的道德主体地位带来了严重的冲击。事实上,伦理学家们也一直致力于扩大道德主体的范围,对于是否应该赋予人工智能体以道德主体地位形成了正反两方面的意见。从人类道德的起源和发展以及人工智能体本身是否具有意识、情感等实际情况来看,它目前不可能拥有道德主体地位,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忽视其对伦理学发展带来的启示,以及人工智能技术潜在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关于高校德育实践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着重阐述高校德育的实践要求和实践价值,理性审视德育实践的现状,分析新形势下德育实践的时代定位提出对高校德育实践着力点和模式构建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儒家德育思想的核心“仁”以及儒家德育方法中的“动之以情”的情感教育法。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可为当今德育服务,实现儒家德育思想与高校德育的结合。  相似文献   

11.
吴艳岚 《前沿》2014,(21):76-77
摘要德育方法是改善高校德育效果的重要纽带,也是高校德育过程中的软肋。墨子行之有效的德育方法,如择务法、强说法、自省法、实践法、熏染法给高校德育以启示。高校德育须因材施教;灌输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知行合一、实践育人;加强德育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2.
马恒民  薛为昶 《求索》2007,(10):114-116
作为本民族道德基本精神或元精神方式存在的中华“道德元典精神”,不仅成为传统道德得以延续的精神支柱,而且,由于其产生的原创性、思考的深邃性以及影响的广泛性,在现代道德文明建设中具有本体性的意义。就当代高校德育建设来说,中华“道德元典精神”中的关注人自身全面和谐发展以及审美化施教手段对于当代高校德育建设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余红 《理论月刊》2007,(5):174-176
当今时代正发生着剧烈的变化,传统的德育哲学必须自我转型,应该由外在知识论转型为心灵境界论,由把受教育者视为被动接受的客体转型为视他们为主观能动的道德主体,由封闭灌输式的德育方式转型为开放渗透式的德育方式,由偏重于历史唯物主义伦理观转型为对人类各种德育思想的兼收并蓄。  相似文献   

14.
裴雪丽  陶柱标 《传承》2014,(2):138-139
21世纪,网络已经影响到我们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德育对高校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网络时代,网络德育也随之形成,然而网络作为信息传播新的媒介,既给学校德育带来了机遇,也对德育的主体、德育的内容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在价值多元、文化多元、道德标准多样化的当今社会,大学生面临的道德现象更为丰富,遭遇的道德问题也更为复杂。基于当前大学生群体中道德相对主义及去道德化现象较为严重的现状,研究如何培养大学生的道德理性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仲帅 《人民论坛》2020,(8):119-121
过程哲学的核心命题是过程,过程具有动态变化性、内外关联性和主体创造性。从过程哲学的角度看,我国的传统德育存在注重道德知识灌输而忽视道德感传递、注重群像式描述却掩盖个体差异以及“一刀切”式的考核方式等问题,严重缺乏对道德过程性的尊重。为此,新时代做好高校德育工作,应着重考虑道德意识的觉醒、道德理解的建构以及道德自觉的生成。  相似文献   

17.
高校德育生态竞争是在高校德育生态系统中发生的竞争现象。高校德育生态竞争的主体是竞争的参与者,具体包括管理者、教师和学生;客体是参与竞争的各方所共同争夺的对象以及要获取的共同的目标物,主要包括物质资源、人力资源、环境资源、声誉资源等。其中,高等学校的师生既是高校德育生态竞争的主体又是其客体。高校德育生态竞争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各不同主体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各不同客体之间是协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8.
王雪燕 《前沿》2014,(1):147-148
大学是道德教育由他人导向型向自主导向型转变的起点。在经济全球化、媒体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道德责任意识及其行为。文中以青海高校为例,在对青海大学、青海民族大学、青海师范大学三所高校部分大学生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从家庭、集体、职业、社会四个方面,探讨当代大学生道德责任意识的现状,并深入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高校德育目标的定位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首要问题。个性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的素质化德育目标的定位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它具有同一性与独特性相结合、突出培养人的主体性精神、充分体现个体发展的层次性,以及适应性、超越性和创造性相统一的特征,可以在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中发挥重要作用。它的实现有赖于各方面的努力。  相似文献   

20.
对在校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在我国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社会飞速发展、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的今天 ,学校思想道德教育面临着一些全新的课题 ,需要我们采取一些更加灵活的方式和行之有效的手段 ,确保学校道德教育目标的实现。总结并借鉴世界各国在开展学校道德教育中的经验与教训 ,无疑对于深入探讨我国高校道德教育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美国、日本、新加坡三个最具代表性的国家为例 ,注重从学校道德教育方面分析他们各自的特色 ,以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为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