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从1988年大学毕业后就来到丰台区委党史办工作,至今已经满10年了。干了这10年的党史工作,给我的突出感觉就是:不好干。党史工作是一项默默无闻的、不被人理解的苦差事。时常听见有人说:什么年代了还搞党史工作?甚至有人说:党史办净搞一些过去的事,对当今...  相似文献   

2.
大山是无声的,土地是无声的。因而它们厚重,广大,辽远。 所谓英雄,他们应该有着大山和土地一样的品质。 有人说,这是一个缺少英雄的时代,人们普遍地变得浮躁,浅薄,势利,享乐主义至上,夸夸其谈,没有理想,没有深度。而一个缺少英雄的时代,一定是浅薄的、没有激情的年代。然而,青山不老,英雄依旧在。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的兴趣爱好很多,最大的嗜好是读书,终生浩瀚饱读之书难以计数,是一位很难有人与他相比拟的成功读书人,是用一生精彩的实践将那个典言警句"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诠释到了极致的一代伟人。他常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又说:"一天不读报是缺点,三天不读报是错误。"如果说毛泽东的一生是一部英雄豪迈的乐章,那么,刻苦读书与大智大慧在其一生中则交相回响。他的读书精神、读书方法和读书成效是我们永远学不完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颠覆性解读历史英雄的事件在文化界接连不断.有人称其为"新翻案风".比如,不久前有人骂关公不义好色,有人称岳飞大奸伪忠,还有人说唐僧是伪善.  相似文献   

5.
今年"五一",于尚清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有人看到那天公示名单的报纸,"哟,这不是那个排爆英雄吗?够料!"  相似文献   

6.
2021年刚刚过去。这一年,有人归来,也有人离开;有人得到,亦有人失去。仍记得,那些平凡生活中的英雄,给世界留下了一份信念、一份希望。他们点亮过世界,是人们不能忘却的星光。  相似文献   

7.
前日,著名作家洪峰走上沈阳街头公开乞讨一事,在文学圈引起轩然大波。洪峰是和马原、残雪齐名的先锋作家。他的《瀚海》、《还乡》、《和平年代》、《喜剧之年》等中短篇小说影响很大,当年被称为“文坛射雕五虎将”之一。对这位被疑为“洪七公”后人,“丐帮”传人的行为,众人褒贬不一,特别是文坛各位作家:有人疑为行为艺术;有人同病相怜;有人哀叹斯文扫地——“专业作家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上街乞讨不像一个专业作家所为。”(叶永烈);有人称其为“英雄”——“替所有中国作家乞讨”(叶匡政);有人感慨“作协不是福利院”……“80后青年作家张一…  相似文献   

8.
《理论与当代》2007,(12):50-51
徐友渔在2007年第28期的《中国新闻周刊》上撰文指出:有一种议论流传得很广泛,即改革开放前的“过去年代没有腐败”,或那个年代的特权、腐败比现在轻微得多,人民生活不富裕,但很公正。有必要首先破除这个一厢情愿的美化。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绝非伊甸园,同样存在特权、腐败和社会不公正,存在社会矛盾和民众的怨气。那个时代的不平等并不是首先表现在经济上,而是在政治上。党员和非党员、团员和非团员,甚至积极分子和非积极分子之间,在升学、提干、参军等前途攸关的大事上待遇是大不一样的。而更广泛、更严重的是,人们根据家庭出身的不同,从一生下来就被分成了三六九等,以后的个人努力和个人表现基本上不作数。这种整体性的歧视政策在“文革”中发展成为赤裸裸的血统论,以“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浑蛋”著称。后人了解和评价以前的社会状况,基本上依靠流传下来的文字材料。问题在于,当时是极其封闭的。  相似文献   

9.
个别网民提出的所谓"黄继光长的也是血肉身躯,凭什么能够堵住机枪眼呢",并以所谓的数据推理来恶意否定黄继光堵机枪眼的壮举,有人曾以英雄的家乡无人叫黄继光为由质疑英雄的存在,还有人质疑黄继光事迹是为了配合当时的宣传需要虚构的……这些别有用心的言论在网络平台上一经幕后推手炒作,就持续扩散,混淆了部分民众特别是容易受蛊惑的青年网民的视听,动摇了其对英雄人物和当时历史的正确认知.下面,让我们对这位英雄的人生经历及其光荣事迹来一次梳理.  相似文献   

10.
一个伟人曾经这样说过:“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如何塑造人们心目中共识的英雄?如何对待在过去的年代里曾影响过一代人的英雄?从某种角度上讲,也是一个跨世纪的话题。福建在60年代曾造就出一位为八闽儿女引为骄傲,为全国少年儿童所敬仰的英雄张高谦。高谦精神与雷锋精神曾经相互呼应,奏起了一曲集体主义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时代主旋律,影响了整整的一代人。我们正是带着跨世纪的话题,来到了张高谦烈士的家乡,走访了几位与烈士有关联的人物,把所见所闻、所感所叹记载下来,力图为跨世纪的人们寻找心目中的英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正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以下简称《唯批》)于1909年出版,至今已逾百年。它在保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对《唯批》的争论一直不休,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有人说列宁对经验批判主义及当时其他一些小资产阶级哲学学说的评价过时了,这些评价的方法也过时了,甚至认为《唯批》中列宁的观点是"对粗陋的18世纪唯物论的一种抽象的认识论的保卫"。这些质疑的声音不  相似文献   

12.
画外人生     
正一个人倾其所有用80万买了一幅古画,后竟跌至50万,又一路攀升至100万。有人说它是一幅赝品不值几文钱,又有人说它绝对是真迹价值难估量,可能达数百万甚至上千万,还有人说它是现代高仿……画,还是那幅画,它不悲不喜,一直默默地面无表情地看着这个世界。而画的主人却经历了无数次的喜怒哀乐,希望失望渴望绝望,甚至为此兴奋得几乎晕倒或差点儿轻生……  相似文献   

13.
有人说他是英雄好汉,有人说他是双手沾满鲜血的“屠夫”:作为军人.他被称为“战神”、“常胜将军”;作为政客,有人叫他“以色列的恺撒”——这就是以色列总理沙龙。他的一生轰轰烈烈、风风火火.充满传奇和争议。他脾气火暴,说一不二,常常不按常理出牌。  相似文献   

14.
四行仓库保卫战,八百壮士悲壮成名。在国家和民族危亡的时刻,壮士们的英勇无畏和慷慨赴死的气概,成为那个年代的精神楷模。敌人的刺刀和枪口没能夺去八百壮士全部的生命,血与火中幸存下来的英雄们成为历史最鲜活的记忆。然而,许多人并不知道的是,从战场上走下来的英雄,随着在人们视线中的渐行渐远,承受了许多不公对待,甚至是冰冷的抛弃,这让“八百壮士”体会到了战场下的另一种悲壮。  相似文献   

15.
徐辉 《求实》2011,(Z2)
一、军营里需要诗性吗?有人会说,诗性是军营外面的事情,钢铁般的战士不需要诗情画意.暂且不说古今中外优秀的军旅诗文举不胜举,单看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所作的诗文已是让无数英雄竞叹服.他的诗文无不透露着一种激情,或豪迈或婉约;或激情或理性,不断激励着人民奋进的勇气.我们说,人生需要诗性,军旅生活也是大千世界人生百态之一种,也需要诗性之花的绽放.  相似文献   

16.
203师在我军序列中是一支既平凡又伟大的英雄部队,说平凡,是因为它资历浅,直到解放战争中期才诞生,参加战役战斗少,产生高级将领少,甚至在80年代就撤消了番号。说伟大,是因为它具有蓬勃的朝气,作战勇敢,多次发挥特殊作用,是后起之秀的最佳代表,闻名天下的奇袭白虎团就发生在该师。  相似文献   

17.
先是话剧后改编成电影的《槐树庄》,曾风靡大江南北,几十年过去,人们仍不能忘记剧中那个郭大娘。但是关于《槐树庄》的幕后新闻恐怕就很少有人知道了。剧本写好了,名字定不下来,北京军区司令员杨勇最后拍板说,就叫《槐树庄》吧。《槐树庄》是著名剧作家胡可以当年土地改革  相似文献   

18.
洋芋蛋之歌     
<正>洋芋蛋你个开花哟,那个结蛋蛋谁说你那个能吃哟,不能干(活)……我是甘肃人,大家称我为洋芋蛋。有人说,甘肃洋芋蛋,能吃不能干。我听了一笑了之,一切让事实说话。洋芋蛋有什么不好,我喜欢这个称呼。  相似文献   

19.
有一件事想了很久,不吐不快. 常见报刊或会议介绍某人时这样说,常见有人在名片上这样印: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有的甚至在追悼会上也不忘加上这一条.  相似文献   

20.
快乐大叔 《党课》2010,(13):98-99
有人说如今的中国进入到了一个“平民英雄”的时代。何谓“平民英雄”?即从民间冒出来的“专家”“名人”,说他们是“草根英雄”也可以。网络上就不说了,以“芙蓉姐姐”为代表的“网络名人”如雨后春笋铺天盖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