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善槐 《人民论坛》2020,(14):72-74
伴随着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镇聚集,农村家长的"教育焦虑"日益剧增,对其教育决策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表现为盲目扩大子女的课外教育投入,过度干涉子女的教育出路选择,等等。为了消解这些现象的不利影响,应重构农村教育生态,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分布,改进教育评价方式,提供延迟分化的多样化教育出路。  相似文献   

2.
社会流动的加速推动了农村青年群体的分化.深受传统与现代双重文明熏陶的农村青年群体在面对随礼现象时,呈现出既被动又激进的矛盾心理,高数额、高集中的特性以及双重社交圈的经济压力.研究发现,农村青年群体随礼行为体现了该群体对传统文化的沿袭与遵循,另一方面,人情交往中的平衡性以及传统文化中的"面子"观念是促使该群体承受巨大人情压力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3.
2005年9月22-25日,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南方农村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社会问题研究中心和乡镇论坛杂志联合主办的"后农业税时代如何建设新农村"主题研讨会在广州召开.会议主题是"农业财政"终结后,农村面临哪些新问题?如何解决?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4.
邢和明 《岭南学刊》2004,11(1):61-63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苏联和中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斯大林在这个问题上犯过严重错误,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使农业生产长期得不到发展,而且造成了国家同农村的紧张关系.毛泽东以苏联为鉴,认真探讨和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取得了重要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正当前,我国农村总体上是稳定的、和谐的,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突出问题:第一,传统农业生产效益低下,导致"空心村"现象加剧。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92:1。大量农村劳动力迁移到城市务工、经商,导致有些农村出现了"有屋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其主要原因在于,传统的农业生产投入  相似文献   

6.
江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农村党建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是我们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根本方针.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以"三个代表"思想为理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在解决农村存在的特殊问题中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改进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把"三个代表"思想落实到农村基层.  相似文献   

7.
时美英  毕霞 《前沿》2003,(10):94-9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村尤其不发达,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农民的收入比较低,城乡差距在拉大."三农"问题极大地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因此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破解“三农”问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农业效益低、农民收入少、农村发展慢为核心的"三农"问题直接影响我国的小康社会建设."三农"问题的集中表现是城乡差距过大,农村人多地少、劳动力就业困难,农民收入水平低,农业公共投入不足,综合生产能力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等."三农"问题的成因是历史上造成的二元经济结构,政策偏差导致的农村资金流失多、农民税费负担重,制度原因造成的生产效率低等等.解决"三农"问题应从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和消除二元经济结构入手,通过深化改革,建立完善的政策支持系统,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及促进农民增收来实现.  相似文献   

9.
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本质上是社会关系的转型。当前,我国农村社会正由传统向现代过渡,反映这种社会关系转型轨迹的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及政治结构出现了实质性的分化:乡村利益格局日益趋向多元化,教育及文化的发展使农民的意识从"身份取向"向"权利取向"转变,并自发形成了以自主治理为特征的乡村社会团体。农村经济-社会结构的转型构成了未来我国新型乡村治理关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建设"大大连"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大大连"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农村工作的深入开展,离不开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而只有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即农村的基层干部教育、农民教育、基础教育,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素质,塑造现代农民,才能实现我市农村经济的腾飞,推进我市城市化进程,进而加快实现我市现代化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1.
"材料出政绩"现象在部分党政机关蔓延滋长,破坏了政治生态、干扰了工作开展、影响了干群关系。之所以出现"材料出政绩"现象,主要有"政绩观"扭曲、命令主义、制度阙如等原因。要根治"材料出政绩"现象,需综合施策,让干部把正思想之帆、拉紧作风之弦、扎牢制度之笼。  相似文献   

12.
农村职业教育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孙文学 《理论月刊》2005,(7):182-184
农村职业教育在农业人才培养、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和农民继续教育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重视和发挥农村职业教育的作用,对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成效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永田 《电子政务》2012,(Z1):99-106
"十一五"期间,中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业务应用深入发展,物联网技术逐步推广,信息化在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农业农村信息化还存在着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不够、基础设施仍然薄弱、应用水平依然较低等困难和问题。"十二五"期间,中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在发展环境、保障政策、基础条件、技术支撑等方面将面临着更加有利的新形势,农业农村信息化将呈现出基础网络向全区域延伸、应用主体向普通民众普及、建设主体向多元化演进、信息技术向全行业渗透、业务应用向纵深化发展、服务内容向全方位扩展等新趋势。  相似文献   

14.
实施"双培双带"工程,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农村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的成功实践;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形式;是转变基层领导方式,巩固和扩大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的有益探索;是促进农村社会全面发展,建设农村小康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农村青壮年人口向城市流动正出现越来越多的由"个体模式"向"家庭 模式"的转变,这对于缓解进城务工经商人员的性压抑问题,增进他们的身心健康, 维护家庭的幸福稳定,促进子女健康成长都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怎样为这种转变 提供政策性的支持和制度性的保障,促使农村人口流动模式向"家庭模式"的顺利 转变,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如何解决农村五保供养"四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农村五保供养普遍存在"四低"现象,即:供养经费标准低、供养率低、集中供养率低、敬老院管理服务水平低.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应重视加强六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解决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主要应采取以下措施: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坚持比较优势原则和市场化原则,坚持农业科技创新原则;深化农村改革,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加快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雷蕾 《重庆行政》2021,(3):44-46
2020年12月底,农业农村部表示,"三年行动方案目标任务已基本完成,扭转了农村长期存在的脏乱差局面.其中,95%以上的村庄开展了清洁行动,村容村貌明显改善."[1]而"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进一步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客观需求,更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9.
目前台湾政坛上出现某些类似祖国大陆"文革"中的现象群雄并起,山头林立;两大阵营,相互对垒;"出身"第一,唯我独革;派性十足,内斗不已;政治挂帅,经济下滑.台湾、大陆,现象相同,根子一个,都是小生产者先天不足的表现.两岸都是中国人,民族特性是相同的,出现某些相同的现象不足为怪.祖国大陆"文革"期间的造反派走到了历史的反面,台湾的新主政者不可不引以为鉴.  相似文献   

20.
<正> 近年来,农村在一些土地面积较宽、农业生产水平较高、二三产业发展较快的地方,出现了土地向种田能手相对集中的现象。这对于克服土地经营过于零散的局限性,深化和发展家庭联产承包制,推动劳动者、土地等各种生产要素之间的重新优化组合,提高农业素质,是一个可喜的苗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