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农村妇女遭受家庭暴力的口述材料发现,农村妇女在遭受家庭暴力之后会从家庭成员、亲属和非亲属中寻求社会支持.但是她们往往会遇到来自各个方面的阻碍.解决这一问题须从法律、宣传、制度及人员等多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社会性别主流化理念,有助于我们分析警察干预家庭暴力遭遇的执法困境,推动警察处置家庭暴力案件的社会性别视角的建设,从而探讨警察干预家庭暴力中如何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达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社会性别研究、女性主义在国内外的理论和实践领域都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最显而易见的特点就是从马克思主义中吸取精华,用以建立一种与男性相对的女性的"她者"声音。本文着重以马克思主义视角分析男女社会性别差异的原因以及探索社会性别和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5.
从社会性别视角看休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男女两性在休闲时间、休闲内容、休闲质量上存在着差异,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传统社会角色期待的限制,收入的影响,受教育程度的影响,休闲设施的制约。因此,缩小这种差异要加强休闲教育,重构社会角色,加大政府投入。  相似文献   

6.
中国在老龄化过程中已经出现了性别特征,女性不仅在劳务市场处于不利地位,而且在养老保险的制度设计中,其覆盖率和受益水平与男性相比,水平明显偏低。老年性比例失调、老年高龄妇女和农村妇女生活非常艰难。老年女性的贫困发生率高于男性。女性的生命周期中,因其扮演的家庭角色和社会角色与男性相差甚远,影响了她们晚年生活的身份认同及其生活质量。目前多元的养老政策背后是妇女被掩盖的劳动。因而需要建立起一整套有利于女性的养老保险政策,这类政策分三类:老年护理由私域向公域转化、基于引致性权利的养老保险政策、养老保险的家庭照料补贴。要建构国家、社区、家庭和个人以及代际间的公正关系,必须建立合理的养老保障体系,并且以社会责任为主体。  相似文献   

7.
社会性别相对于生理性别而产生的,是近年来国际上分析男女平等的重要概念。从社会性别的视角来看,影响两生平等的因素,主要有理论、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实现两性平等对于弘扬先进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高校女生节现象是随在校女大学生群体日趋壮大,社会性别教育逐渐由第一课堂发展到第二课堂而出现的产物。女生节活动的开展逐渐改变了校园文化的性别无差异状态,提供给女大学生成长发展更加开阔的舞台,培育了女子社团组织活动的场域空间,也为女性研究和行动组织介入校园文化建设,开展社会性别意识教育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家庭暴力的法律规制及其社会救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暴力危及家庭和社会的安宁与幸福,我国反家庭暴力的法律框架基本形成,但对家庭暴力的法律规制不尽完善.在我国的<反家庭暴力法>未出台的情况下,现实的选择是努力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构筑反家庭暴力的社会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10.
用社会性别意识视角看男女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促使妇女越来越多地进入社会物质和精神生产的各个领域.同时,妇女在为争取与男子平等的经济权利中进一步促使其劳动层次的提高和能力的增强.但是,与男性相比,她们作为一个群体的经济地位、社会地位要低得多.  相似文献   

11.
运用社会性别理论审视我国婚姻家庭人身权的相关法律,发现存在看似对男女两性均公平正义的规定,实际上忽略了妇女在婚姻家庭中的人身权利,有必要在社会性别平等的理论框架下完善我国法律关于婚姻家庭人身权的条款,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在婚姻家庭领域真正实现男女平等。  相似文献   

12.
女大学生作为就业市场中知识女性阶层的主导群体,在就业过程中往往无法避免用人单位的性别偏好,遭遇性别不平等待遇。目前,我国整体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显得更为突出。女性的就业环境在一定意义上反映出女性的社会地位以及社会对女性的尊重程度。社会性别这个概念为女性就业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反家庭暴力对策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家庭暴力的防治 ,必须建立完善的“配套工程” ,加强反家庭暴力的法治观念教育 ,提高国民对家庭暴力的认识 ,维护正确的家庭观念 ,并将其渗透至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针对我国现阶段的国情 ,只有立法、社会救助与普法相结合 ,才能真正做到预防与消除家庭暴力。  相似文献   

14.
女性犯罪增多的性别视角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成女性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育、就业、参政等方面存在的性别不平等,削弱了女性追求其人生价值合法途径的取得,增强了社会能量的紧张程度,加之制度规范的缺陷不能有效化解这种紧张,致使女性犯罪增多。减少女性犯罪需要减少性别不平等现象,改革不合理的社会性别制度。  相似文献   

15.
家庭暴力的核心是权力和控制。在现实生活中,国内外都存在着男性作为家庭暴力受害人的现象。从表象上看,男性作为家庭暴力受害人存在着身体力量较小、社会资源占有量较少、"男性气质"不够突出等特点。但透过表象,这些特质都是社会建构的结果,是父权制社会的刻板印象,是男女不平等、性别关系不和谐的反映。家庭暴力的代际传递、社会习得及现行法律有效救济机制的缺乏是造成上述现象的重要原因。通过设立专门针对男性的庇护所、家庭暴力防治法的专项立法,并通过在多元、多机构社会干预中对男性作为家庭暴力受害人问题的关注,才有可能真正实现性别平等,从而构造男女平权的性别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6.
社会性别与政治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大多数时期的政治学都是无视性别的,它将男性价值观念与经验作为人类生活的全部内容予以表现和描述,表现出严重的性别歧视现象.20世纪70年代,伴随着西方女权主义运动发展起来的用来揭示男女两性社会关系的重要理论-社会性别理论,对这种政治学进行了批判和重建.作为政治过程产物的公共政策体现社会性别意识是当代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7.
现阶段社会性别范畴被运用过程中表现出来了种种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社会性别范畴只有被人们创造性地融入当代中国妇女的生存与发展处境中,才能获得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8.
警察机关作为公权力机构的一线代表,对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对江苏4地10个派出所的调查,结果显示:警察对家庭暴力的整体认知状况、对法律干预的态度、对法定干预职责的理解等都有所改变和进步,但由于培训、立法、机制等方面的原因,警察机关的干预作用仍然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要重视警察防治家庭暴力意识和能力的培训,制定专门的家庭暴力防治法,建立反对家庭暴力的专门委员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