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战时期,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和推动下,我国东南三省(闽、浙、赣)曾在一个相对集中的区域:闽西北、浙西南、赣东南,汇聚了大批地下党员、革命知识分子、进步文化人士以及国民党内的爱国人士,开展了颇具规模与声势的进步文化活动。我们党利用统一战线这个有效的工具,把东南进步文化活动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使其成为国统区内与西南大后方遥相呼应的一个重要文化区域。而东南进步文化活动不仅闪耀着统一战线的光辉,其实践过程还进一步丰富发展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2.
舒醒 《党史文苑》2004,(11):47-50
47抗战初期,由于新四军的组建和新四军在南昌开展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活动,使南昌出现了空前未有的抗日高潮。1938年1月6日,新四军军部和新四军驻赣办事处同时成立。办事处的设立,使中国共产党在南昌这个国民党统治区内有了一个合法的办事机构,同时它也成为南昌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活动的领导核心,黄道以新四军少将参谋的合法身份担任办事处主任,兼东南分局统战部长,从而在江西揭开了宣传抗日救国的序幕。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统一战线政策,在全国人民中得到广泛同情和拥护,新四军驻赣办事处在这方面尽了最大的力量,争取并团结了广大的爱国人民…  相似文献   

3.
陈毅在指导瑶里改编的同时,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不仅建立起一支英勇的抗日武装部队,而且加强了赣浙皖边区共产党各级组织建设,实现了战略任务的转变,并利用新四军驻各地办事处、留守处公开合法机构的身份,推动了以景德镇为核心、以瓷业工人为主体的赣浙皖边区抗日救亡运动的蓬勃发展,成为江西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4.
伟大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包括了中国的不同党派、不同阶级、不同军队和各个民族,它联合了中国的一切抗日的力量。中国共产党发起并促成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了国共合作的实现和各党各派各军的团结抗战。国民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过程中曾经有过阻碍和破坏作用,也作出过贡献。中外史学界专家学者和有关人士的众多的专著文章,研究论述了中国共产党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对于国民党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则尚嫌研究讨论不够。此拙文是作此研究讨论的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5.
<正>70多年前,中华民族面对凶恶的日本侵略者,展开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全民族的伟大抗战。在这场全民族的抗日战争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中国共产党倡导和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华北事变后,随着日本侵略者的不断蚕食,在民族危亡不断加深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发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议。1935年8月1日正在北上长征途中的中国共产党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宣言指出:"今当我亡国灭种大祸迫在眉睫之时,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再一次向全体同胞呼吁: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旗帜,推动全民抗战的兴起,并与国民党携手抗击日本侵略者。军事统一战线是中国抗战的主要组成形式,陕甘宁边区的军事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的立体网络式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韦博 《党史文苑》2010,(8):10-12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旗帜,推动全民抗战的兴起,并与国民党携手抗击日本侵略者。军事统一战线是中国抗战的主要组成形式,陕甘宁边区的军事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的立体网络式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日民族矛盾的激化是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客观基础。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科学地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和政策,给中国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同时为建立、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中国共产党坚持了抗日战争的持久战略方针、独立自主原则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策略,并最终领导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向来是超群出众和发挥神威的。在抗日战争时期凸现得尤为显著。抗战初期,中国共产党就制定了联合一切力量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发展对内、对外统一战线的政策。在这方面,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和副总司令彭德怀就留下了感人的故事,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朱德:回赠教士《什么是法西斯主义》,送给史迪威抗日相册抗日战争时期,大力倡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中国共产党,对外国教会组织、外国传教  相似文献   

10.
<正>1937年末至1938年10月,周恩来在武汉工作了10个月。这段时期,周恩来创造性地贯彻执行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极大地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最大限度地动员全民族参加抗战。与国民党代表举行谈判,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末,抗日战争已经进行了5个月,战局继续恶化。南京  相似文献   

11.
正在西安事变前后,为了推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毛泽东不仅公开发表了许多文章,还以大量书信向国民党各派将领、民主人士、社会各界朋友宣传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方针。他在信中多次阐明:构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关键在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双方都要作些让步;要巩固、扩大、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统一战线中务须坚持各党派的独立自主原则,坚持独立自主、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信中洋溢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爱国、团结、"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美德。  相似文献   

12.
《世纪桥》2021,(5)
归纳梳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与民主党派的关系史,大致有四个阶段:一是团结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二是合作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三是改革开放后的开拓创新;四是新时代的同心筑梦。研究在梳理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关系的百年演进历程基础上,总结出以下三个方面的经验: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二是坚持多党合作;三是坚持政治协商制度。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百年关系的经验,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新时代的多党合作,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民主党派实现中国梦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主要表现在:率先举起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旗帜;制定全面的抗战路线;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组织和推动国民党统治区的抗日民主运动;坚持、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因如此,抗日战争才能够成为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赢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相似文献   

14.
《党建》2015,(8)
<正>中国共产党组织和领导了全民抗战,提出抗战的战略思想,倡导和捍卫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人民战争,推动和主导全民抗战的战局演进,成为东方主战场的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组织和运用威力巨大的思想武器、文化武器、精神武器,展示了我党强大的政治优势和战斗力量。  相似文献   

15.
<正>国家危亡关头,谁在凝聚力量?民族独立之路,谁在指引方向?70年前抗日战争的胜利,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最根本的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和始终坚持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决定因素。中国共产党在抗战实践中,不仅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倡导者、有力推动者,而且是模范的实践者和坚定的维护者,因而使之最大限度地动员起了全国的军队和民众,成为全民抗战最有效的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是由中国共产党人独立提出的呢?还是应主要归功于共产国际?这是在党史界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本文回顾了从1931年至1936年共产国际政策转变以及中国共产党逐步提出和完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两个历史过程,以期弄清这两者之间真实的关系。一、“九·一八”事件后中共的关门主义与共产国际指导的错误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时期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简称战动总会),是由中国共产党倡仪,经阎锡山同意,由第二战区各党、各军、各界参加并由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也是战区战时的政权组织。它活动在晋、察、绥和冀西等广大地区,在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参加抗战,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开展统战工作推动国民党当局抗日,培养大批干部等方面,都创造了十分丰富宝贵的经验,是当时全国首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范例。  相似文献   

18.
<正>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的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各阶层广泛参与的一次全民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人民抵御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对打破帝国主义的奴役与压迫,推动全世界一切殖民地和附属  相似文献   

19.
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在湘团结抗战纪实王文珍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倡导者和最忠实的维护者,它所制定的全面抗战路线,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政治保证。在湖南,中国共产党以及湖南地方各级组织,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用汗水和鲜血在三湘大地谱写了...  相似文献   

20.
<正>中共中央政治局2015年7月30日召开会议,决定设立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领导。在此背景下,回望血雨腥风年代中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形成与发展,分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挥作用的前提、保障和形式,需进一步牢记,统一战线是我党团结和带领各界群众众志成城、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团结争取国民党地方实力派,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1935年,中国共产党在瓦窑堡召开的政治局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