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湘评论》2010,(5):1-1
前苏联谢·阿列克谢耶夫在《列宁的故事》一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卫国战争时期,列宁收到一封前线发来的要求支援武器和服装的电报。然而,如此十万火急的电报事项交办后,军需部却迟迟不予答复。  相似文献   

2.
对某些人来说,官僚主义就像臭豆腐一样,闻起味很臭,吃起来很香。这些人明明官僚主义的痼疾在身,却又感觉良好。因之,在某些地方某些单位,官僚主义愈演愈烈,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危害也越来越大,实是非治不可。 为治官僚主义,人们曾经用过许多办法。列宁的办法就非常好。一次列宁收到前线发来求援武器和服装的电报。如此十万火急的事情,有关部门却迟迟不予办理,下级便直接向列宁反映。列宁立即派人把电报送到军需部,并在一小时后,打电话询问此事,当部长说没有收到电报待查回话时,列宁却固执  相似文献   

3.
一句救命话     
姚克 《党建文汇》2002,(20):43-43
故事发生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一天,一封从察里津前线发来的急电送到了列宁手里。内容是:“冬天就要到了,士兵还缺少冬衣御寒,弹药将尽,速!总部机关迟迟未予答复。”列宁让通信员把电报送到军需供给部。一小时后,列宁打电话给部长:“你好,我是列宁,送去的电报你收到了吗?”“没有收到。”“请去查一下邮件。”“我马上去,然后给您去电话。”  相似文献   

4.
正20世纪初期,中国革命和俄国革命之间的联合反帝斗争深远地影响了世界历史。作为当时两国革命的最高领袖,列宁和孙中山之间的私交也为后人津津乐道。据说,列宁将孙中山于1918年发给苏俄政府支持其反帝斗争的电报视为"东方的光明",而孙中山也曾经称列宁为"革命圣人"。就在2010年,台湾政坛还曾就列宁是否嘲笑过孙中山"如少女般天真"而争得不可开交。这都给人一种错觉:列宁和孙中山之间的私交一定非常好。事实果真如此吗?通过仔细梳理和甄别史料可以知道,列宁和孙中山  相似文献   

5.
卢刚 《红岩春秋》2014,(1):64-67
20世纪初期,中国革命和俄国革命之间的联合反帝斗争深远地影响了世界历史。作为当时两国革命的最高领袖,列宁和孙中山之间的私交也为后人津津乐道。据说,列宁将孙中山于1918年发给苏俄政府支持其反帝斗争的电报视为“东方的光明”,  相似文献   

6.
解说词     
《北京支部生活》2013,(16):25-37
第19集路的博弈1924年1月27日的红场笼罩在巨大的悲痛之中。所有饱含热泪的目光都注视着这台灵车,上面,是他们的逝去的领袖列宁。俄共(布)中央政治局所有的重要成员几乎悉数到场,只有一位重要人物,由于身体原因正在高加索休养,没有能够为列宁送行。这位没能到场的人物就是苏联党内重要的领导人之一——列夫·托洛茨基。他通过电报给《真理报》发去一条短文,道出了列宁离世后所有苏联人的心声,他说:工人阶级成了孤儿,党成了孤儿,我们如何前进?我们找得着道路吗,  相似文献   

7.
王凡 《党史博览》2002,(9):15-20
熟悉中共历史的人都知道,陈昌浩在共产党初打天下的年代曾经大名鼎鼎.鄂豫皖苏区至今流传着关于他的故事:坐着红军缴获的第一架飞机"列宁号"朝敌军扔手榴弹.后来,他出任兵强马壮的红四方面军政委,张国焘那份逼迫中共中央南下的电报,就是发给他的.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工作的由来和含义 思想政治工作概念的提出和演变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创建第一个国际性的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时,就提出了“宣传工作”的概念,列宁在1912年提出过“政治鼓动工作”。在1919年5月的一封电报中,针对当时巩固新生苏维埃政权的斗争中动员群众、巩固部队、提高士气等问  相似文献   

9.
1917年11月,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领导和组织广大工人、农民和士兵,以革命暴力推翻了资产阶级统治,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中国驻俄使馆从一开办就经常向北洋政府外交部发回当时俄国的各种消息。1917年11月7日十月革命爆发后,中国驻俄国公使刘镜人连续发电报给外交部,报告俄国革命进展。但这些电报的内容,只有少数官员知道。大多  相似文献   

10.
郭晓勇 《党的文献》2016,(6):109-113
长征时期,林育英发过一封抬头为"请转电四方面军国焘同志"的电报,落款为"十六日九时",但没有具体的年月。通过对电报内容的解读和对电报产生过程的梳理可以得出:这封电报发出的时间应该是1935年12月16日,这也应该是林育英到达陕北后发给张国焘的第一封电报。从这封电报开始,林育英承担起一个新的任务,开始以共产国际代表的名义调解矛盾,对张国焘进行说服和争取工作。目前有研究者把这封电报的发出时间误判为1936年1月16日,这可能是将电报的个别字句与其他两封内容有一定关联的电报错误衔接造成的。  相似文献   

11.
电报人生     
电报像个很老的老人,正在慢慢退出舞台,当然,它也有过纵横四海的青壮年。滴滴响上几声,一张电报就分娩出人间的悲欢离合。 我没有发过电报,却经常在一些文童中看到电报的事情。  相似文献   

12.
电报人生     
电报像个很老的老人,正在慢慢退出舞台,当然,它也有过纵横四海的青壮年。滴滴响上几声,一张电报就分娩出人间的悲欢离合。我没有发过电报,却经常在一些文章中看到电报的事情。比如世界上最短的电报,只有两个标点符号:大作家雨果问出版商书卖得怎么样,他用了一个问号,出版商回了他一个感叹号。比如胡适黄侃这两位学者,都  相似文献   

13.
1948年4月,昌维战役打响以后,山东兵团政治部机关起草并发出了一个瓦解敌军的电报。电报是想敦促昌维的敌人投降,所以,内容主要讲对敌方人员的宽大政策,提出该地区的国民党军政各类人员一律"既往不咎",立功可以受奖……结果,第二天,兵团就收到了中央的一份措词严厉的批评电报。电报明确指出:对罪大恶极分子和其他  相似文献   

14.
读党史资料,发现20世纪30年代、40年代,50年代各有一份绝密电报,对当时的重大历史事件的走向有着非同小可的影响。第一份是周恩来领导下的中央特科情报人员钱壮飞潜入敌人特务机关获得的绝密电报。如不是截获这份电报报告党中央,在上海的中央机关将会被敌人一阿打尽。  相似文献   

15.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要教育引导全党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根据湖北省委党校安排,笔者所在班学员到湖北红安干部学院接受了为期一周的革命传统教育。在这里,我们聆听了大别山精神简论及湖北革命斗争史专题报告,参观了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中原突围纪念馆,以及李先念故居纪念园、董必武故居、七里坪长胜街、列宁小学,观看了革命历史题材话剧《大别山上七枝花》。看着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一封封电报,听完一个个故事,  相似文献   

16.
1947年7月29日,在鲁西南重镇菏泽城北一栋简陋民房的院内,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正在散步。他们刚刚指挥完著名的鲁西南战役,难得这么轻松一下。这时,参谋人员将一份刚刚收到的电报交给刘伯承。刘伯承先粗略看了一眼,脸色立刻凝重起来。邓小平从刘伯承的神色中已看出这份电报绝对不寻常,他连忙接过了电报。  相似文献   

17.
据《近代史研究》透露,西安事变前,张学良将军曾向中共中央提出入党要求。现保存有两个文献可资佐证:一是1936年底,中共派驻东北军的联络员刘鼎在致中共中央的一封电报中说:“日要求入我党员,求专人训练”。此即指张学良将军曾不止一次向刘鼎谈到他的入党要求。二是同年7月2日中共中央负责人洛甫(张闻天)给共产国际的一封电报,这封电报具体说明了张学良将军提出入党问题的经过以及中共中央打算吸收其入党的具体考虑。电报发出后,共产  相似文献   

18.
《湘潮》1984,(10)
去年,我们从旧政权档案中发现了一份珍贵的文物,即“马日事变”后湘潭县党部、县农协等六个革命团体联合发给各县党部、农协、工会的电报(电报照片见封底)。电报原文如下: “农民协会、县党部、总工会钧鉴:反动派日伏省垣,乘我不备,于前  相似文献   

19.
在西柏坡毛泽东同志旧居的办公室里,陈列着一张办公桌,长165厘米、宽91厘米、高75厘米。它依窗临门而放,是毛泽东在西柏坡光辉岁月的历史见证。那时,毛泽东每天十几个小时伏在案头起草电报和文件。通过发出的408封电报,指挥三大战役取得胜利。仅辽沈一战,毛泽东发往前线的电报就有77份之多。  相似文献   

20.
今年4月,一条喜讯传到长春市电信局电报投递科:电报投递员杨东光被邮电部授予“优质服务标兵”称号。科里的同志纷纷向小杨表示祝贺,称赞他为“绿衣使者”争了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