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减灾》2013,(17):42
四川省综合减灾救灾应急指挥体系(以下简称"指挥体系"),属汶川地震灾后重建防灾减灾规划项目,建设有覆盖全省21个市(州)、181个县(市、区)的203个应急指挥平台和省市县乡四级灾情信息网络,是全国第一个自然灾害省市县乡四级综合减灾救灾应急指挥体系。指挥体系采取"省市县分级负责、省级统一指导"的原则建设。四川省减灾中心具体承担省级体系实施和对市县乡三级体系建设指导。省级应急指挥体系为四级体系核心,担负全省网络中心、数据中心、指挥中心以及指导市县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防范和应对自然灾害能力,建立健全灾害应急管理体制,2013年年底以来甘肃省减灾委办公室组织省减灾委专家和主要涉灾部门历时4个月,深入7个市、35个县(部门),开展了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调研。调研组结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新要求,在综合分析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深入剖析存在的9个突出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提高甘肃省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政策建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对于多灾地区完善防灾减灾救灾体制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乌格 《中国减灾》2011,(3):17-18
强化组织领导构建救灾应急指挥体系 广东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救灾工作,把救灾应急体系建设列入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完善党政军领导靠前指挥、各级减灾委综合协调、基层应急救灾指挥机构具体负责、部门互动、  相似文献   

4.
6月中旬,河南省郑州市全面完成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修订编制工作,全市15个县(市)区、184个乡镇、1989个行政村、654个社区修订编制了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200余次,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上下衔接”的减灾救灾预案体系,实现了市、县、乡、村四级预案全覆盖。  相似文献   

5.
4月29至30日,全省救灾救济工作会议在珠海召开,部署今年全省救灾救济工作任务,推进灾害应急体系和城乡综合减灾能力建设。会议贯彻了全国救灾减灾工作会议精神,现场参观了全国城乡综合减灾示范社区一一珠海市吉大街道海大社区,推广了珠海市减灾工作和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工作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中国减灾》2009,(2):F0003-F0003
2月6日,2009年全国救灾减灾工作会议在浙江省宁波市召开。会议总结了2008年的救灾减灾工作,安排部署了2009年救灾减灾任务,表彰了184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会上,浙江省和宁波市分别介绍了有关工作经验。会议代表还参观了宁波市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相似文献   

7.
3月27—28日,河南省郑州市民政局举办了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信息员培训班。来自全市18个县(市、区)民政局救灾办主任、救灾科长、自然灾害信息员和国家自然灾害灾情管理系统操作员50多人参加了培训。郑州市民政局党委委员、纪委书记郎克俊在开班仪式上进行动员讲话,部署了2013年救灾工作。河南省民政厅救灾处处长张渊宣读了《国家减灾委员会、民政部关于命名“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的决定》,向10个获奖的社区颁发了奖牌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山东省安丘市民政局把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作为民生保障工作的重点,着力从健全救灾体系、加强设施建设、开展减灾宣传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救灾减灾工作水平,不断开创安丘民政救灾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南平市近年来紧紧围绕“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推动城乡社区防灾减灾工作的开展,从2008年开始,在所辖10个县(市、区)的23个社区开展创建活动。截至目前,13个社区被国家减灾委员会、民政部命名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有力提升了城乡社区防灾减灾能力,提高了城乡居民防灾减灾意识。一、加强组织领导。一是各级领导重视。各地都将“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年初有计划,年中有检查,  相似文献   

10.
2013年3月28日,第三届全国减灾中心业务交流会在四川省减灾中心召开。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总工程师杨思全及来自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各省(市、区)减灾中心负责人、业务人员40余人参加会议。与会代表围绕“如何加强省级减灾中心业务建设”展开讨论,交流防灾减灾业务体系建设需求,共享国家和省级减灾中心建设发展经验与成果。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有关负责人就自然灾害救助评估、灾害信息管理、灾害遥感监测评估体系与实践、无人机遥感减灾应用、减灾救灾标准体系等领域开展业务培训。四川、江西、上海等地代表介绍了减灾中心建设经验。  相似文献   

11.
强化组织领导构建救灾应急指挥体系 广东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救灾工作,把救灾应急体系建设列入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完善党政军领导靠前指挥、各级减灾委综合协调、基层应急救灾指挥机构具体负责、部门互动、军地联动、政令畅通、运转有序的组织指挥体系.在应对2010年"凡亚比"台风灾害中,省政府领导第一时间深入重灾区检查指挥救灾应急工作,省减灾委第一时间在信宜市成立由军地多部门组成的应急指挥部,基层党委、政府在受灾镇村设立现场应急指挥所,有效做好台风灾害应急指挥工作.此外,我省各地不断完善救灾应急指挥机构.省减灾委适应新形势,将航空、铁路等部门吸收为成员单位,指导部分地级市成立减灾委员会,救灾应急的组织协调职能小断完善,为玉树地震抗震救灾、抗击"凡亚比"等台风灾害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12.
《中国减灾》2011,(12):59-59
2011年10月底至11月上句,民政部救灾司和国家减灾中心在北京连续举办3期减灾备灾专题业务培训班。全国省级、地(市)级以及部分县级民政部门的救灾工作人员470余人参加了培训。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自然灾害形势日益严峻和科学发展观日益深入人心,我国的灾害管理体制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为了总结交流各地减灾救灾工作的典型经验和先进做法,研究探索减灾救灾工作的新问题、新思路、新理念,推动减灾救灾工作更上层楼,从本期开始开辟“省市领导谈减灾”专栏,特邀全国部分省市区分管领导做客本刊,畅谈减灾救灾方略。  相似文献   

14.
周燕 《中国减灾》2007,(9):59-59
为了切实增强浙江省台州市各级、各部门的防灾、减灾、救灾意识,完善灾害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快捷、高效的灾害信息报送、会商程序,全面提高灾害应急响应和处置能力,努力减轻灾害损失,浙江省台州市于7月31日上午举行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居)四级灾情报送演练。  相似文献   

15.
李贵明 《中国民政》2013,(12):47-48
灾害发生不仅仅是由于大自然外力的影响,还有人类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脆弱性的作用,正是在这二者的共同作用下才形成风险并转化为灾害。因此,在减灾救灾工作中,必须树立起灾害“可预防”、风险“可管理”的意识,全面加强减灾救灾综合防范防御能力建设,从源头上防止或减少(减轻)灾害的发生,实现从被动救向主动防的转变。笔者认为,全面加强减灾救灾综合防范防御能力建设,必须做到以下五个”坚持”:  相似文献   

16.
地方政讯     
宗河 《中国民政》2010,(10):22-22
<正>近日,为提高救灾减灾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自然灾害风险分析评估机制,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政厅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救灾减灾指挥体系建设的意见》(宁民办[2010]66号,以下简称《意见》),要求2010—2011年,各市、县(区)普遍成立减灾委员会,建立起纵向自治区、市、县级减灾委相互衔接,横向属地管理、各相关部门和单位相互协作的救灾减灾综合协调联动指挥机制。《意见》明确,各级减灾委员会为本行政区域内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综合协调机构,负责研究制定本级减灾工作的方针,政策和规划,协调开展重大减灾活动,推进减灾交流与合作,组织、协调抗灾救灾工作,减灾委员会办公室设  相似文献   

17.
周萍 《中国减灾》2013,(2):23-26
浙江省是一个多灾易灾省,自然灾害多发频发成为浙江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不容忽视的制约因素。浙江省委、省政府将减灾救灾工作摆上加强民生保障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措施,加快推进综合减灾救灾体系建设,有力提升了减灾救灾的整体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18.
正为提高防范和应对自然灾害能力,建立健全灾害应急管理体制,2013年年底以来,甘肃省减灾委办公室组织省减灾委专家和主要涉灾部门历时4个月,深入7个市、35个县(部门),开展了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调研。调研组结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新要求,在综合分析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深入剖析存在的9个突出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提高甘肃省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政策建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对于多灾地区完善防灾减灾救灾体制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减灾》2013,(6):4-4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五个“防灾减灾日”。国务委员、国家减灾委员会主任王勇在国家减灾中心主持召开国家减灾委员会全体会议。他强调,要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精神,继续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工作方针,牢固树立综合减灾和灾害风险管理理念。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的防灾减灾体系。全面提升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20.
李慧莹 《中国减灾》2013,(12):35-36
海南省始终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在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时代背景下,为了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亟需建立健全减灾救灾法制体系,把抓好减灾救灾工作作为保障民生的“防火墙”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平衡器”,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安全阀”,切实狠抓应急救助能力建设,全面提高社会综合减灾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为推进海南经济社会平稳发展作出积极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