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各种交易型受贿方式不断出现,并呈增长之势。2007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第1条规定了关于以交易形式收受贿赂的问题: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以下列交易形式收受请托人财物的,以受贿论处:1.以明显低于市场的价格向请托人购买房屋、汽车等物品的;2.以明显高于市场的  相似文献   

2.
受贿犯罪的认定与预防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佑平  胡骁 《求索》2006,(2):117-119
本文比较和分析我国和世界各国关于受贿犯罪的法律规定及其合理性与不合理性,并基于法律之规定,从刑事和非刑事化诸方面探究对受贿犯罪的预防控制。就受贿犯罪的根源说,更需要从社会综合治理的角度建构这一体系。  相似文献   

3.
近年,干股分红型受贿现象十分普遍,是反腐败斗争中遇到的一个新问题。比如,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为开发商谋利,开发商将部分股权赠给该国家工作人员作为盈利分红。所谓干股分红型受贿,是指国家工作人员未出资而获得股  相似文献   

4.
推定是证明的一种重要的辅助性方法。建立亲属共同受贿故意的推定规则是解决亲属共同受贿故意难以证明的有效路径。该规则的内容至少应当包括适用范围的特定性、适用条件的限定性与适用结论的可反驳性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临湘市原副市长余斌受贿案二审法院判决,余斌依然有罪,其"将受贿款用于公务开支和扶贫帮困"的辩解并没有使其逃避法律的制裁.然而,"受贿济贫",这样的官员到底是"好官"还是"贪官"的争论并没有随着案件的审结而尘埃落定,反而愈加激烈.  相似文献   

6.
事实的普遍联系性是刑事侦查认识活动的最重要的方法论基础。刑事侦查中的事实认定,是指侦查人员对刑事案件法律事实的认定和其他认识主体在犯罪预谋、发生、结束过程中对犯罪事实及与其存在普遍联系的其他事实的认定。刑事侦查中的法律认定,是指侦查机关对刑事案件法律事实的认定,是侦查机关确定犯罪嫌疑人并将其提起公诉的事实依据。事实认定与法律认定的关系是:所有的法律认定都是事实认定;事实认定是前提,法律认定是推论。  相似文献   

7.
交通事故认定的法律救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将交通事故认定书定性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公安部的部门规章随即取消了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重新认定程序,人民法院也不再受理对交通事故认定不服提起的行政诉讼,使得关系当事人重大权利义务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丧失了有效的救济途径。交通事故认定一旦错误。便将给当事人带来极大的危害。因此,有必要正确把握交通事故认定的法律属性,将交通事故认定纳入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为其引入制约与监督机制,以切实维护交通事故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同时应当建立民事附带行政诉讼制度,为公正、高效地解决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提供一条便捷的法律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出发,详细分析受贿者实施受贿犯罪的心理动因,得出受贿犯罪发现和查处概率低、受贿实际成本不高、受贿可能收益高这三点是受贿犯罪存在的根本原因,并根据这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侯启舞  贺志明 《求索》2012,(11):192-193
因受贿而实施渎职行为的罪数认定之所以形成争议,其主要原因还在于混淆了受贿罪的两种不同类型。以索取与收受两种不同类型受贿的犯罪构成为基础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因索贿而实施渎职行为构成牵连犯罪数形态;因收受贿赂而实施渎职行为则构成法规竞合犯形态。  相似文献   

10.
受贿罪涉及的嫌疑人往往只有两个人,其犯罪方式很隐蔽,产生证据往往都是"一对一"的证据,这样对于证明受贿嫌疑人存在犯罪行为就有很大难度。在实际工作中,针对"一对一"受贿案应注意收集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并对各种证据加以认真认定。  相似文献   

11.
<正>灾害并不可怕,"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时代已经过去,"积极防御,科学应对"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救灾管理的共识。结合十八大精神,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未雨绸缪,加强规划,科学设计,一方面使人居环境和重要的战略基础设施远离灾害多发、易发区和自然环境脆弱区,另一方面要把社区应急减灾管理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来抓。这是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  相似文献   

12.
反腐败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 ,我们党和国家如何预防和惩治腐败 ,不仅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 ,也是我国法制建设中迫切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 ,法律手段是预防和惩治腐败的基本手段和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李尚文 《前沿》2014,(21):104-105
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限届满后可以依法续期,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采取自动续期,而非住宅建设用地采取申请续期。随着我国住宅续期问题的显现,虽然对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采取自动续期,但是对于续期的条件和具体程序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这对于保护私人财产、发挥《物权法》维护国计民生的效力是十分不利的。  相似文献   

14.
陈发桂 《桂海论丛》2008,24(3):94-96,F0003
农村土地承包制度中关于承包期无限顺延所引发的农村人地不均问题,是关涉农村社会和谐与安定的重大问题。农村土地承包期走向无限顺延所导致人地不均的矛盾,既不能通过土地承包权或经营权八股的方式,也不能通过将农村土地私有化的方式予以解决。只有在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框架内,着力加强农村社会保障法制化的建设,健全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土地承包期限所引发人地不均的矛盾。  相似文献   

15.
有关学者及司法实践均将交通事故认定或定位于具体行政行为或认定为证据,而将该两种属性置于相互对立的地位。随着《道路交通安全法》将交通事故认定书定性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交通事故认定当事人申请重新认定、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随之丧失,其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的维护和救济。事实上,交通事故认定属于一种行政确认行为.其书面结论的证据能力并不影响其具体行政行为的本质属性,两者完全可以协调统一于交通事故认定一身。  相似文献   

16.
所谓军事诉讼法,是指由国家规定的有关调整军事诉讼关系和解决军事诉讼管辖、程序、办法等问题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所谓军事诉讼法律制度,是指军事诉讼法津及其他各项有关军事诉讼制度的总称,是国家法律制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军事诉讼法津制度尚未确立,自成体系的军事诉讼法亟待作立法上的研讨和补白。 一、设立军事诉讼法律制度的必要性 (一)设立军事诉讼法律制度是我军司法实践之必需 我军的司法实践是国家司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具体表现在司法机关的设  相似文献   

17.
迟占霞 《前沿》2007,(11):158-160
本文首先在了解世界各国行政指导法律救济概况后,阐明行政指导法律救济的可能性,最后在前者基础上提出了构建行政指导法律救济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工资、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等劳动争议的解决是有一定期限限制的。这个期限我国《劳动法》第82条规定为: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这个期限规定得如此之短,当初立法的初衷是要促进劳动争议的尽快解决。但  相似文献   

19.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在维护劳动者的职业稳定权和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我国立法上的不足和实践中用人单位的规避适用,导致其难以全面发挥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分析问题存在的根源,并借鉴国外一些有益的经验,最后针对法律上的漏洞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一些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 所谓不作为行政复议案件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不服行政机关对其要求履行涉及人身权、财产权、教育权等法定职责的申请不予答复、拖延履行等行为,申请行政复议,要求责令行政机关履行法定上职责的行政复议案件。《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以下简称《行政复议法》)对于行政机关不作为作了一些规定,如第六条第(八)、(九)、(十)项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