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朝在民族立法方面曾经取得过巨大的成就,本文力图从民族立法的指导思想、民族立法的多样性、独特的民族法律内容、民族立法的实施保障等几方面,对清朝民族立法的主要特点进行分析.清朝的民族立法巩固和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发展,加强了中央对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司法管辖,也为治理多民族国家积累了可贵的法制经验.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西方多民族国家的自治立法在立法目标、立法原则及立法内容等方面与中国民族法制建设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认为认真总结和研究西方民族国家的自治立法,对中国进一步加强民族法制建设,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康耀坤  马洪雨 《求索》2010,(7):128-130
民族立法是指具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制定、修改、废止有关处理民族关系的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的活动。目前理论界关于我国建国以来民族立法的阶段性划分主要有四分法和三分法两种。然而,这两种划分方法没有对1976年10月以来的30多年民族立法工作做出新的实践总结与理论创新。为此,本文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新中国民族立法的六十年拟作出六分法划分。并据此对民族立法的经验启示做出概括与总结。我们认为,发展民族立法事业必须立足于社会整体系统,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民族立法新的实践。促进国家安全和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4.
段群民 《云南人大》2009,(12):36-37
民族立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机关的一项重要权力。改革开放以来,景谷历届人大及其常委会高度重视民主法制建设工作,把民族立法作为常委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立足县情,突出特色,着眼发展,创新思路,加强民族立法工作,提高民族立法质量,充分发挥民族自治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为推进景谷民主法制建设,促进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5.
一、我国和我省民族立法的概况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历来受到中国共产党的高度重视。早在创建革命根据地时期,革命政权就开始通过民族立法调整和处理当地民族关系,组织、动员和团结各族人民参加革命。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当时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就把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成为建国初期民族立法的法律基础。建国以来特别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国家的重视和领导下,我国民族立法工作有长足发展,并取得重大成绩,初步形成了民族法体系。…  相似文献   

6.
民族地区立法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几十年来,民族地区的法制建设已有相当成就,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临许多新问题,主要是计划体制下出台的民族法律、法规在许多方面已不适应民族地区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民族立法也是一种经济活动,需要注重立法的效益和质量,为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我们可借鉴法律经济分析方法从新的角度看待民族立法工作,从而确立政治功能与经济功能并重的立法观念  相似文献   

7.
民族地方立法研究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念、表现形式(名称)、生命力依托是民族地方立法研究中的基本问题。从规范意义上说,调整民族关系的法律,可称之为民族法,而民族法的制定活动则为民族立法,民族自治地方制定规范性文件的活动统称为民族地方立法为宜。为规范民族地方法文件的表现形式,一般不应当使用“变通”和“补充”字样来命名法文件。从长远看,以避免概念含义的模糊。民族地方立法的生命力以妥当选择立法项目、注重立法民主、突出立法内容的特定性为依托。  相似文献   

8.
肖汉银 《理论月刊》2003,(11):120-121
为维护国家统一,保证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清王朝很注意对少数民族管理的立法,很注重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有效的法律控制。在因族制宜,因俗立法,缘俗为治;因时制宜;坚持法制统一;维护满族特权等立法原则的指导下,形成了一套有特色的成功的民族政策和法制。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西部大开发已进入全面开发建设阶段,以专门立法促进开发、保障开发势在必行。文章从国家立法和地方立法两个层面,探讨西部开发立法和民族立法的衔接问题,指出只有西部开发立法和民族立法衔接一致,才能保证西部开发的成功和西部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郭俊 《人大研究》2008,(3):39-41
地方性法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有机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延伸、细化和补充,是贯彻实施国家立法和有关政策要求的重要方式,是推进依法治市进程的重要基础。做好地方立法工作,必须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部署,根据地方性法规的地位、作用,认真研究国家立法形势变化对地方立法可能带来的一系列影响。  相似文献   

11.
<正>加强立法工作,建设法治国家,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地方性法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要切实重视和加强地方立法工作。——加强地方立法必须注重科学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科学立法,使法律准确反映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更好协调利益关系,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这既为立法工作指明了方向,也对如何搞好立法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依据有关法律规定,地方省级人大、省会城市的人大和民族自治地区的人大在地方立法上都负有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国立法工作站在了新的起点上。在这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上,从地方实际出发,深入思考探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地方立法工作,对于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保障地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如何认识当前地方立法工作的形势和任务地方立法是国家立法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局部性、从属性和自主性的特点,如期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对地方人大立法工作必将产生诸多影响。从总体上讲,保证国家法律的贯彻实施将成为地方立法的主要工作。经过多年努力,我国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主要方面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作为法律体系主体的法律和行政法规渐  相似文献   

13.
正"民族立法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民族自治地方人大的一项重要职权,体现了中央对民族自治地区的政策关怀。如何用好、用活、用足立法权,对提高民族立法质量,促进民族地区经济、政治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立法法公布实施前,我国立法变通权的法律规定主要散见于民法通则、刑法等规范性生法律文件中的授权性法条之中,且只有关于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变通权的规定。人们  相似文献   

14.
民族事务法治化是实现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政策是民族立法的前期基础,民族立法是民族政策贯彻落实的保障。但是,目前中国民族立法政策化的现状阻碍了民族事务法治化的进程,是中国法制化曲折进程的投影和制度变迁路径依赖的产物。因此,要克服制度变迁"锁定效应",树立依法治国理念,厘清民族政策与民族立法关系,完善民族立法形式,加强民族事务执法效果,不断推进民族事务法治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浅谈贵州省的民族立法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回顾了贵州省民族立法的全面情况及民族立法为民族自治地方带来的显著效益和成绩。同时指出了民族立法工作进展还不平衡和存在的不足。对修改后的《民族区域自治法》的特点和将起到的积极作用进行了论述,并对民族立法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帅恒 《公民导刊》2016,(7):42-45
正立法"短板"的困境文化是民族血脉、制度之母,是国民的精神家园和根基。从许多国家的经验来看,以文化立法推进文化建设,是塑造文化强国的关键路径。多年以来,我国文化立法虽然取得了相当进展,但与其他领域的立法进展相比,却迟缓滞后、差距巨大。2013年8月的统计显示,其时我国立法中有关文化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全国性规范性文件为1042件,仅占全  相似文献   

17.
彭程甸 《湖湘论坛》2006,19(4):61-63
完善湖南民族经济立法是保障湖南民族地区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构建和谐湖南和推进民族法制建设的客观要求。应针对湖南民族经济立法体系不完善、自主性和针对性不强等问题,突出地方民族经济立法特色,完善湖南民族经济立法体系。  相似文献   

18.
少数民族聚居区,一直存在着民族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并驾齐驱的两套法律体系.要处理好维护法律统一与照顾民族特点之间的关系问题,首先应加强各民族之间的沟通,互相理解隐藏在规则背后的立法本意;其次面对习惯与法律的冲突,司法人员必须坚持这样一个原则对于属于公法调整范围内的案件,国家司法必须介入,并且必须依国家制定法的规定进行审理,不得以照顾民族习惯为由对抗国家制定法.  相似文献   

19.
周钧 《人大建设》2008,(5):21-22
地方立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立法起着补充完善和拾遗补缺的重要作用。近晶,记者就郑州市人大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的经验、做法以及今后如何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地方立法工作,采访了郑州市人大常委会副官主任王旭彤。  相似文献   

20.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的法治中国,不仅有法可依,而且是良法善政;法不仅要定纷止争凝聚共识,而且是对民族精神的提炼和升华。全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立法权是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