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今年四月二十六日是清華大學七十週年校慶。在慶祝大會上,來自加拿大的校友、七十九歲的王昌林先生說了這樣一番話:‘清華大學就是我的家。我是一九二一年清華畢業的,有個兒子也是清華畢業的,還有個孫子現在是清華二年級的學生。我的一家和清華的关係非常之深,對母校常感無以圖報。我希望子子孫孫都能到清華來,為祖國的昌盛,為母校的發展,貢獻一技之長……’。 這次一起囘母校參加校慶活動的,有來自海外的三十多位校友。他們和國內各省市  相似文献   

2.
山東省濟南師範學校,即原山東省立第一師範,成立於一九○二年十月。一九九二年爲九十週年大慶。九十年來,有兩萬齊魯學子走出它的懷抱,時至今日,仍遍布各行各業,工作在祖國及篗飧鞯亍懟I備校慶,特致函海外校友。現將該信摘登如下: 我們母校經歷了山柬師範館、師範學堂、山  相似文献   

3.
李耀曦 《春秋》2014,(5):19-21
正济南一中(原山东省立一中)是笔者的母校。我是她50年前入校的学子,史称"老三届"中的老高二。母校百年华诞的时候编印出了一套校友征文选《悠悠母校情》,我对它十分感兴趣,经常拿起来翻翻。这套五集六大册的校友回忆录,是由一中校友总会秘书长庞德治老师向海内外历届校友发函征文经10年呕心沥m编辑而成的。《悠悠母校情》收入历届校友撰文数百篇,上自清末学校初创,下至"文革"后  相似文献   

4.
和海内外众多的校友一样,93岁高龄的汤永谦先生与其夫人姚文琴女士,对祖国的建设和母校的发展一直倾注着巨大的热情。1997年,在浙江大学建校100周年之际,汤永谦先生与夫人从美国专程回到母校,毅然捐资240万美元,在求是园里兴建了“永谦学生活动中心”。十几年来,又先后为母校捐资兴建和设立了“永谦数学大楼”、“文琴艺术总团”、“汤氏化工奖教奖学金”等八个项目,捐助资金累计近1亿元。  相似文献   

5.
中国柑桔学会副理事长、浙江大学农艺系教授沈德绪,出生于浙江省嘉兴市郊区,门岁即离家到嘉兴秀州中学读书,不久,因抗日战争爆发,在日本侵略军的炮声中逃到江西赣州基督教联中读书。此后直到1998年12月10H,已76岁的沈德结才在江南的寒风中再次回到阔别了周年的母校--嘉兴秀州中学。他为母校的师生们介绍了自己苦学成才的事迹,还为母校带来了有关果树和蔬菜有种的科技资料,以及他自己的各种奖状、奖品,并把其中6件珍贵奖品赠送给母校的6位优秀学生和教师,使全校师生受到很大鼓舞。辛勤耕耘成就傲人沈德绪于1947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农…  相似文献   

6.
近期的一项调查显示,有55.5%的被调查者表示,毕业后就与母校没什么关系了。在描述对大学母校的印象时,除了极少数人使用“留恋”和“感恩”之外,“失望”、“和想像中不一样”、“没感觉”、  相似文献   

7.
正国庆,我回到了大学母校和工作了9年的烟台山校区。我站在烟台山柯信谋夫人纪念楼顶楼上,俯看秋日闽江。回想1984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一群年逾花甲的老太太,站在烟台山那6. 6亩的空地上,忙着筹划复办母校——华南女子职业学院。她们想擎起了尘封已久的校旗,用她们的余辉为祖国培养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8.
《时代潮》2001,(14)
抗日英雄叶挺将军的长子、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顾问叶正大中将,最近来到了广东惠阳市崇雅中学。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崇雅中学,是叶挺将军的母校。他13——14岁时在该校的前身崇雅学堂读过一年书。"叶挺"这个名字也是校里一位姓陈的教师给改的,勉励他"人要上进,叶需上挺,挺身而出,拯救中华"。来到父亲的母校,令叶正大倍感亲切。面对学校里1600多  相似文献   

9.
丰川古镇——我的故乡,文化底蕴深厚。马桥街小学——我的母校,创建于民国12年(1923年),今年欣逢建校90周年。马小是自治区级重点学校,多次被评为全国、全区、乌兰察布市及丰镇先进。我1958年至1964年就读于该校,对母校和老师常怀感激之情,少年岁月,每每忆及,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10.
正"三中的真·爱教育,让我感受到浓厚的同学之间的爱,老师之间的爱,老师给我们的爱。到了新环境,我一直秉承开放、友善的态度,这有益于个人的人际交往。"毕业三年后,李新宇给母校南宁市第三中学发来视频,她就读于香港大学,目前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交换学习。视频中,她真诚感谢母校真·爱教育带来的影响。同时,也祝贺母校日前获得"全国第一届文明校园"荣誉称号。蜕变的"筑梦班"  相似文献   

11.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已创刊百期了。作为学员和读者,情不自禁地想向母校和学报表达一个心愿:衷心希望母校学报能为坚持和完善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推进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当今世界,报刊如潮,竞争激烈。谁能吸引读者,方可操胜券。而吸引读者的办法只有一个,用时下出版界流行的话来说,是对接他们心中的热望。中央社院学报在这方面是有一定优势的,取得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但仍大有潜力可挖。中央社院,作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联合党校,是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高等政治学院,培训对象的范围是较为广阔的。…  相似文献   

12.
今天是母校20周年庆典的喜庆日子,我作为学员代表,在这里向辛勤培养我们的老师道一声发自内心的感谢:老师,您们辛苦了!向关心支持母校发展的各位领导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帮助母校建设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13.
我於一九八一年返国探亲时,专程到河南邓县,拜访了阔别三十馀年的母校——邓县第一中学。  相似文献   

14.
重走母校     
<正>大学毕业多年来,我从未回过母校。金秋十月,当我带着怀念与希冀走进母校校园时,记忆随着回忆在脑海里碾转,昔日校园的点点滴滴,清晰而真实地浮现在眼前,触景生情的心里,深深地感慨着岁月的消逝。  相似文献   

15.
读罢《黄埔情缘》,更勾起我对母校的怀念:那巍峨的终南山,清澈的湘子河,河西大操场上的检阅,神禾原上的演习,朝霞中的晨练,灯光下的夜读。还有师长们的谆谆教诲和同学们的稚气笑声。一幕一幕都呈现在眼前。我多么渴望再漫步在皇甫村头,去感受当年的气氛,追忆当时的情景。不知湘子河畔的桃花,是否还像当年那样开得鲜艳灿烂?忆母校——王曲@蔡华珍$黄埔二十一期!同学  相似文献   

16.
由山西省教委选派,1994年7月我来到日本风景秀丽的长野市信州大学工学部,师从直线电机权威山田一教授,作直线电机的研究,并攻读博士学士,取得博士学位后,又以外国入研究者的身份留在先生身边继续进行研究工作直到回国。在与先生相处4年多的时间里,切实感到山田先生是一位极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饮水思源回报母校山田先生早年在太原理工大学的前身──山西大学电机系求过学。正因为有这段经历,山田先生视中国为他的第二故乡。先生在直线电机领域取得卓越成就后,首先想到的是太原,回报曾培养过他的母校一理工大学。从1984年到1995年…  相似文献   

17.
云舟 《台声》2001,(4):46-46
2001年4月6日是厦门大学建校80周年纪念日。为迎接并庆祝母校80华诞.3月18日上午,厦门大学北京校友会隆重聚会,盛况空前。厦大校友、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克辉,厦大校友、中国社科院副院长王洛林等校友700余人参加了庆祝大会。厦大北京校友会副会长沈根才、张存浩、薛谋洪、孙亚夫及母校代表、厦大党委副书记张冀等,分别在会上发表讲话。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中央党校理论部1959年班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专业的毕业生。在党校的5年,系统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我的一生产生了重要影响。我对母校深有感情。 我们这个班是按照毛泽东同志关于培养理论队伍的意见举办的,招收有十年以上党龄、有一定理论水平、政治觉悟较高、党性较强的在职党员干部。学习期限较长,共5  相似文献   

19.
榕树下     
文榕  登豪 《福建乡土》2012,(2):16-16
自1985年离开母校福州三中已二十几个年头了,校内操场上的那棵大榕树却一直茂密地生长在我的心扉上。那年少岁月的记忆像幽静的湖水,常常在午夜的梦中轻漾。 我初一考入三中,于母校就读整整6年。我们曾在校园的榕树下做广播体操、读书、讲故事;也时常唱歌、跳舞和说笑话。花朵一样的年龄,像浸在蜜里,如今忆起齿颊尤甘。在宁静、诗意的校园中,我内心萌生的文学之芽曾得到了两位园丁的辛勤浇灌。  相似文献   

20.
甘达淅 《当代广西》2011,(19):43-43
我是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2004年7月,我从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当时在一家高薪聘用我的大型国有企业和留校任教之间,我毅然选择了后者。母校“志当高、学当勤、能必强、技必精”的校训,老师们的谆谆教诲以及他们对工作的负责、对学生的关心,成为我留下来为母校服务的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