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第八条和财政部《罚没财物和追回赃款赃物处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举报人,是指在外汇违法行为未被  相似文献   

2.
吴逸 《法学》1987,(10)
为了有利于打击经济领域中的犯罪活动,维护社会主义法制,中央财政部早于1982年8月9日制发《关于罚没财物管理办法》,并经国务院批准施行。《办法》中规定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人民法院(统称政法机关),海关、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税务机关(统称行政执法机关)依法处理的罚没财物,都应如数上缴国库,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自行提成。错判、错罚的罚没财物,应予退还。并具体规定建立健全验收保管制度、财物交接制度和结算对帐制度和各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令第6号《监察机关没收追缴和责令退赔财物办法》已经1993年9月8日第二十四次部长办公会议通过,现予发布施行。部长曹庆泽一九九三年九月二十日第一条为保证监察机关依法行使没收、追缴和责令退赔财物的权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条例》以及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监察机关经过检查、调查,依法应当对违法违纪所得的财物予以没收、追缴或者责令退赔的,依照本办法规定的程序办理。第三条监察机关根据贪污、贿赂、挪用公款以及其他非法取得财物行为的性质,对违法违纪所得财物依法分别予以没收、追…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处理贪污贿赂犯罪赃款赃物的主要依据是《刑法》第64条及财政部(86)财预字第(228)号《罚没财物和赃款赃物管理办法》的规定。这些规定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制定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其弊端显而易见。主要表现在:第一,不能反映市场经济条件下刑事法律中有关各方面的价值观念和法益需求。对贪污、贿赂财物一律没收,割断受害人及有关群众与反贪污贿赂工作的直接利害关系,很容易使他们既担心举报、配合查处贪污贿赂犯罪不能实现  相似文献   

5.
第一条为了规范行政机关的执法行为,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订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所称收费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包括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使其管理职能时,依照国家和省规定收取费用的行为。本规定所称罚款没收财物行为(以下简称罚没行为)是指法律、法规、规章赋予罚款和没收财物权力的各级行政机关依法剥夺违法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一定财产的行政强制行为。第三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照…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公、检、法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时,对赃款赃物是否要随案移送以及如何移送,认识很不一致。有些刑事案件,特別是经济犯罪案件,往往因赃款赃物不能随案移送,致使案件退来退去,直接影响案件的及时处理。因此,进一步明确赃款赃物的随案移送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我们根据有关规定,结合司法实践谈点意见。 赃款赃物的概念、范围及其特点 赃款赃物是赃款和赃物的合称,包括犯罪分子利用抢劫、抢夺、盗窃、诈骗、敲诈勒索、贪污、受贿、走私、投机倒把等非法手段取得的金钱和财物。财政部1986年12月31日发布的《罚没财物和追回赃款赃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第二条规定:“依法查处走私贩私、投机倒把、违反物价管理等违  相似文献   

7.
刑事涉案财物的概念有助于加强刑事实体法和程序法在刑事涉案财物概念方面的协调,弥合实务界和理论界对于刑事涉案财物概念的分歧,从而为规范刑事涉案财物处置打下基础。刑事涉案财物是公检法等机关在办理涉嫌刑事犯罪案件过程中获取的与案件相关的财物,其与罚没财物、赃款赃物、证据、刑事涉案物品存在一定的联系和区别,主要包括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违法所得、违禁品等。  相似文献   

8.
《法学》1991,(6)
对政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在执法中罚没的财物,财政部于1982年8月9日规定,可提20%—30%为办案需要增加的费用,至1989年12月31日宣布废除,改为“罚没收支两条线原则”,办案经费与罚没收入彻底脱钩,不得以任何形式从上交的罚没收入中截留。但是,财政部门核准的增加办案费用  相似文献   

9.
短讯集纳     
今年以来,宝鸡市继续加大“收支两条线”管理力度.一是在全面实行“单位开票、银行收款、统一开户、收支统管”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又制定了《执法单位暂扣款物管理办法》、《市级行政事业收费票据及罚没票据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加强了对罚没款物和收费票据  相似文献   

10.
信息窗     
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出台罚没物品征免增值税规定根据现行罚没财物管理制度和税收制度的有关规定,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对各级行政执行机关、政法机关和经济管理部门(以下简称执罚部门和单位)查处各类违法、违章案件的罚没物品变价收入征收增值税问题规定如下:一、执罚部门和单位查处的属于一般商业部门经营的商品,具备拍卖条件,由执罚部门或单位商经同级财政部门同意后,公开拍卖,其拍卖收入作为罚没收入由执罚部门和单位如数上缴财政,不予征税。对经营单位购入拍卖物品再销售的应照章征收增值税。二、执罚部门和单位查处的属于一…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 281号 《违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行政处分暂行规定》 已经 200年 2月1日国务院第26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施行。 总理 朱基 2000年2月12日 第一条为了严肃财经纪律,加强廉政建设,落实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人“收支两条线”管理,促进依法行政,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国家公务员和法律、行政法规授权行使行政事业性收费或者罚没职能的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有违反“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行为的,依照本规定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  相似文献   

12.
第一条 为了严肃财经纪律,加强廉政建设,落实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促进依法行政,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国家公务员和法律、行政法规授权行使行政事业性收费或者罚没职能的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有违反“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行为的,依照本规定给予行政处分。  相似文献   

13.
我国《刑法》第64条规定:“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应当予以没收。没收的财物和罚金,一律上缴国库,不得挪用和自行处理。”该条规定了犯罪分子的违法所得、违禁品、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等与犯罪有关的财物即赃款赃物的处理原则,是司法实践中处理刑事案件赃款赃物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的规定,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威胁或要挟的方法,强行索要公私财物的行为。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采用威胁、要挟等方法,向公私财物的所有者、保管者强索公私财物的行为。所谓威胁、要挟等方法,是指对公私财物的所有者、保管者进行精神上的强制,造成心理上的恐惧,不敢抗拒,从而迫使其交出财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裁判摘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的规定,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数额较大的财物非法占为已有的行为。所谓“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指行为人在实施犯罪时,利用自身的职权,或者利用自身因执行职务而获取的主管、管理、经手本单位财物的便利条件。  相似文献   

16.
贪污罪犯罪对象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刑法第 2 71条第 2款规定 ,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职务之便非法占有本单位财物 ,按贪污罪定罪处罚。贪污罪的对象是否必须是公共财物 ?本文根据新刑法的立法变化对此作了不同于传统观念的回答  相似文献   

17.
刑法第三百九十六条第一款规定:“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违反国家规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集体私分给个人,数额较大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同条第二款规定:“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违反国家规定,将应当上缴国家的罚没财物,以单位名义集体私分给个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针对刑法的这一新规定,结合司法实践,笔者就以下几个问题谈些粗浅的认识。一、关于罪名问题本条…  相似文献   

18.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了加强行政监察,保证监察机关依法行使没收、追缴和责令退赔财物的职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条例》和国家其他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9.
《电子知识产权》2003,(7):17-18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以下简称商标法)第三条的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集体商标、证明商标的注册和管理,依照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和本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第三条本办法有关商品的规定,适用于服务。第四条申请集体商标  相似文献   

20.
第一条为加强考试管理,严肃考试纪律,保证考试顺利实施,根据《国家司法考试实施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国家司法考试应试人员、工作人员。第三条司法行政机关依据本办法对国家司法考试应试人员、工作人员的违纪行为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