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奋斗》2004,(3):48-50
吴敬琏,著名经济学家:对当前经济是否过热,经济界大致有三种不同的估计:第一种认为当前货币供应量适合于增加内需和抑制通货紧缩的需要;投资增长只会带来效益,而不会造成过热;对这轮增长要保护好,不应踩动刹车。第二种认为经济肯定出现了过热,主张采取适度从紧的总量政策,防止过热引起大起大落的经济波动。第三种认为宏观经济出现了局  相似文献   

2.
微观“铁本”的宏观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去年一季度,我国GDP增长率从前年的8%迅速跃升至9.9%,樊纲教授第一个提出“要警惕经济过热的苗头”,触发了一场关于我国经济是否过热的大争论。在这场争论中,观点纷呈,莫衷一是,主要可以归属于两派观点:一是认为我国经济出现了过热或者局部过热,应该采取措施防止通货膨胀;二是认为目前出现的经济增长是良好的发展势头,中国经济怕冷不怕热,不应匆忙踩“刹车”。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投资过热的原因剖析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投资过热主要由投资效率太低、地方政府的“企业化”行为突出、需求对投资的拉动以及中国经济增长对投资的过度依赖造成。因此,应从调控宏观经济、改革金融投资体制、规范政府行为等方面入手,使中国经济保持稳健、有序的增长步伐。  相似文献   

4.
在经历了30多年的物价稳定之后,中国经济出现了一度高达近20%的通货膨胀。 要想说明通货膨胀现象,也就是要正确地说明通货膨胀中包含着各种经济关系,就通货膨胀中所体现的各种经济总量的基本而论,时至今日似乎已没有什么争论余地了。一百多年前就提出的“货币数量方程”这一会计恒等式,无论在什么经济中总是适用的。它表明,第一,物价总水平的上涨总是意味着总量失衡。第二,通货膨胀总是一种“货币现象”,一定是由于发生了货币供给增长超过了实际生产增长所需要的货币量。但是掌握了这个货币量方程还不足以说明具体的通货膨胀现象,因此有价值的经济理论就在于根据特殊的经济体制下的各种特殊条件,说明通货膨胀的特殊成因。  相似文献   

5.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继续高速度运行,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为527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去年同期增长14.1%。经济发展总的势头是好的,但也确实存在过热现象,集中表现为金融形势严峻。其主要表现,一是货币投放过多,货币的超经济增长日趋严重;二是信贷规模失控,驱动了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扩张,出现了总需求过旺的苗头。通货膨胀的潜在压力,象一个阴影一样笼罩着当今的经济。为了防患于未然,我们必须冷静地观察金融形势,及时采取妥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压力的成因及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货膨胀作为一个货币问题,就其形成机理是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更多的货币追逐不变或更少的商品和服务后引发的物价持续、大幅上涨现象,是货币扩张管理失当引发的结果,即“货币总量”相对“物品总量”不断增大的现象。在一个封闭的经济体中,通货膨胀的形成可能源于中央银行对货币发行权的滥用而向市场注入了过多的流动性,也可能源于商业银行扩大信贷供给而导致了货币扩张。通货膨胀与国内货币发行量、经济发展速度、投资增长速度、财政收支和居民收入增长等经济指标相关。当今世界已进入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中国国内经济与国外经济的密切联系和互动关系使我国目前通货膨胀压力成因发生变化,通货膨胀治理对策也要做出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7.
流动性过剩与我国国际收支政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蔚 《理论学刊》2007,(9):79-81
近一段时期以来,货币供应、银行贷款增速和储蓄存款均出现了增速,表明我国当前存在着某种程度的流动性过剩。流动性过剩既使我国当前面临投资过热和通货膨胀压力,也使我国房地产领域和股市出现过热迹象。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缘于外汇储备近年来的激增,而外汇储备的激增又与我国多年来实行不当的出口退税政策、人民币汇率政策及直接利用外资政策等一系列国际收支政策密切相关。为从根本上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我国应重新设定国际收支政策的目标,具体政策的调整应从适度调低出口退税率,逐步建立富有弹性的汇率决定机制及在数量、投向上限制外国直接投资等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新千年上半年,我国宏观经济继续保持一种回稳趋升的态势:工业生产实现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对外贸易持续高速增长;居民消费仍保持较快的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呈现恢复性增长;货币供应量,特别是狭义货币供应量增幅较大,贷款稳定增长;而作为判断经济景气的重要先行指标,生产资料价格已出现了稳步回升的趋势。不过目前居民消费价格和商品零售价格降幅又有所扩大,说明产品市场供过于求的矛盾依然存在,通货紧缩还在持续。为此,下半年除了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货币等宏观经济政策以调节总量、剌激总需求并进行必要的制度性变革外,更重要…  相似文献   

9.
夏宝川 《唯实》2005,(12):17-19
经济增长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配置和结合是通过投资实现的,投资是推动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实践表明,投资的总量、结构和布局状况,对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具有重大影响,而投资的总量、结构、布局状况又取决于国家的投资政策。因此,从投资政策的角度分析讨论加  相似文献   

10.
信息之窗     
当前经济工作中十大突出问题1.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的实质是,在新时期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以弥补市场的不足,从而实现城乡统筹发展。这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表现,也是政府转变职能的表现。2.加大经济结构调整。结构调整需要贯彻市场观点,主要是由市场引导,市场的价格信号是一个基础的调整手段。3.控制固定资产过快增长,着力优化投资结构。从短期来看,仍需从总量上严把信贷、土地两个闸门,保持投资的适度增长,防止过热苗头的出现。从长期来看,需建立健全其内在约束机制,通过完善投融资体制机制,真正实现“谁投资、…  相似文献   

11.
经过30多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历程,我国经济得到了年均9-10%的快速增长,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由于国内外经济政治形势的重大变化,"三驾马车"之一的出口对我国经济的支撑作用正在下降,要素驱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难以为继,扩大投资和放松货币的政策以及直接补贴政策也难以延续。今后的经济发展将更多依靠内生动力的成长,这有赖于改革的深化对内生动力的释放。  相似文献   

12.
2008年经济工作主要任务是:一、完善和落实宏观调控政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好势头。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按照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的基调做好宏观调控工作。明年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继续合理把握财政支出规模,着力促进结构调整和协调发展,优化支出结构,较大幅度增加对社会保障、卫生、教育、住房保障等方面的支出。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重要作用,严格控制货币信贷总量和投放节奏,更好地调节社会总需求和改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  相似文献   

13.
投资过热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投资过热的动力依然存在:从投资环境看,积极的财政政策催化投资过热;从投资效率看,主要症结在于投资效率太低;从投资来源来看,政府投资促进过热投资;从投资主体看,风险约束低导致投资过热。投资过热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一是投资过热导致产能过剩,二是政府的投资规模过大对社会投资产生了挤出效应,三是投资过热影响了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四是投资过热加大了通货膨胀压力,五是增大了金融风险,六是能源资源和环境压力增大。  相似文献   

14.
《理论与当代》2005,(10):45-4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提出了我国“十一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和要坚持“六个必须”的原则,这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加快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纲领。 专家认为,前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实际运行中出现了一些偏差,主要体现在前两年高能耗产业投资过热,产业发展中一味追求规模、产量。五中全会的新精神可谓是一种及时的纠偏,《建议》将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 发展目标继续“放低增速” 《建议》提出,下一个五年我国经济的增长目标是:“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对此,国家发改委参与“十一五规划”起草部分工作的权威专家指出,这一增长目标的制定既符合我国的长远发展规划,又完全具备可行性。 他说,2000年我国GDP总量为89404亿元。如果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中国经济增长在“软着陆”以后出现了持续减速的现象。为此,政府采取了高强度的积极财政政策,大幅度增发国债,增大政府投资,但对民间投资的拉动作用十分有限,乘数作用很小;金融政策的效果也不明显,几次大幅度降低利率都没有对投资产生明显的刺激作用;物价持续下降。这些事实说明,中国经济进入了一种特殊状态。这种状态是由于中国经济发展遇到了几大关卡造成的。   一、内需不足   提到中国经济减速的原因,内需不足勿容置疑。但为什么内需不足 ?说法不一。笔者认为,以下三种力量的影响不能忽视。   第一,城市化…  相似文献   

16.
领导视窗     
关于新经济,至少有数十种说法.其中为人们接受程度最高的,大概是网络经济、信息经济、高科技经济和知识经济.新经济概念最早是人们在描述美国经济近几年的走势时提出的.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是一对此长彼消的宏观经济指标.要降低失业率,就要努力扩大投资和提高经济的增长速度;而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就可能引起通货膨胀率的上升.相反,要降低通货膨胀率,就要抑制“过热”的投资增长,就要把速度降下来;而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必然会造成失业率的上升.人们认为,政府及其经济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经济的增长从去年开始出现实质性放缓。面对通缩,政府采取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是完全必要的。我们可以接受增长速度的自然放缓,但如果经济增长率远低于潜在增长率,适当的财政和货币刺激政策就是恰当的。在此,我们有必要纠正对中国经济的三个误解。第一个误解是把经济增长和改革对立起来,认为我们如果要进行改革,就必须要接受增长放缓的事实。事实是,几乎所有的改革最终都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比如,金融改革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利率已  相似文献   

18.
视野     
如何认识我国当前经济形势总体经济形势:我国经济形势总体上确实是好的,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流和最基本的方面。当前经济生活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值得关注的问题。最突出的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规模过大;信贷投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由此带来重要原材料、能源及交通运输的“瓶颈”制约加剧和重要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压力增大。固定资产投资:当前固定资产投资出现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投资结  相似文献   

19.
张立群 《新视野》2007,(1):26-28
2006年我国经济运行的特点是:经济增长高位趋稳;投资增长高位回落;消费进一步活跃;外贸顺差持续扩大;物价涨幅较低;工业企业利润增加,效益提高。2007年我国经济运行将面对的问题有:外汇储备规模偏大,增长偏快;货币总量偏大,增长偏快;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面对这些问题,宏观调控的重点宜从“抑快”转向“谋好”,继续执行稳健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完善和加强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加快校正汇率、资源价格等市场参数的扭曲现象,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推动对外经济结构升级,推动整个经济结构升级,促进资源节约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20.
一、货币政策及货币政策目标的作用 货币政策是一个国家调控经济的最重要的工具,同时也是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常指国家通过银行变动货币供给量,平衡社会总供求,而采取的各种金融措施。国家正是通过制定正确的货币政策,科学地运用各种金融手段,通过信贷、利率、汇率等金融政策措施,控制货币供求总量、信贷投资总规模及进出口总量,并积极影响和正确引导企业的微观行为。当经济出现需求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