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任务。建设新农村的核心问题是能否给予广大农民全面的国民待遇,保护农民合法权益,把农民权利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
《辽宁人大》2006,(2):22-22
吴邦国指出,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2006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我们要把思想统一到两次重要会议精神上来,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战略重点,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尽快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一是要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要树立创新观念,完善创新机制,加大科技投入,鼓励专利发明,开发知名品牌,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报道了云南省福贡县拉马底村乡村医生邓前堆,28年溜索横跨怒江为两岸村民解除病痛的感人事迹。这位乡村医生28年来有一个朴实的心愿,就是“希望村子里修一条能通车的桥”。这朴实的心愿也代表着怒江两岸村民们的愿望。  相似文献   

4.
"现在走的是水泥路,烧的是沼气,看的是有线电视,镇里有文化站、体育健身器材。日子是一年比一年好!"苏北小镇的宋老汉这么说时,脸上写满幸福的笑意,伴随着新农村建设各项政策措施的制定实施,他和全省的农民一样,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实惠。而新农村建设的成果,也凝聚着省政协的辛劳与委员们的智慧。  相似文献   

5.
农民是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成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把提高农民素质、造就新一代农民作为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妇联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党开展妇女群众工作的重要助手,必须把围绕和服务于新农村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团结动员广大妇女在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作出新贡献、实现新发展。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农村妇女平等参与和全面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国农村妇女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0%以上,是建设新农村不可或缺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7.
甘肃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农业省份,农业农村仍然是甘肃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总体上还处于一个稳定解决温饱逐步向小康迈进的阶段。把占农村人口一半的广大农村妇女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有效提高农村妇女的整体素质和参与程度,千方百计帮助她们增加收入,是妇女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妇联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高旭 《传承》2012,(4):40-41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农民思想道德建设直接关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但是,目前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农民思想道德还存在许多误区,需要探析这些误区存在的原因,并寻求一些有效的解决对策,从而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水平,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权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国干 《新东方》2006,(11):37-40
农民问题是我国三农问题的中心点,农民权益又是农民问题的核心问题之一。中国要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必须让农民更多地享受到中国发展的成果。这不仅是一个公平问题,也是一个发展问题。近些年,从中央到地方都相继制定了有关农村发展的政策和措施,特别是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角吹响后,全国各地纷纷出台文件、方案,大有大干一番的决心和态势。但是,政策毕竟是政策,政策变为成效,还需要去落实,需要去兑现。如果仅仅停留在制定政策的层面而不注重狠抓落实,农民的权益还是很难得到有效保护。农民权益,不是哪一方所能保护得了的。同样,解决“…  相似文献   

10.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锁定“三农”,新农村建设由此起步开局。从增加农民收入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再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人们可以看出中央对解决“三农”问题越来越清晰的思路,其着眼点不仅在于解决农民的生计,更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方略。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发展规律。如果违背规律,  相似文献   

11.
培养新型农民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启明 《前沿》2007,(7):210-213
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不但直接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步伐,而且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是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而,如何采取有效手段,进一步提高农民素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的新型农民,对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切实解决农民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的问题。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中,"三农"处在基础的地位,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今年中央发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1号文件,举办了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拉开了在新的历史进程中扎实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序幕。毕节是农业大区。农业人口众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在全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刊编辑部从本期起开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栏目,欢迎有志于"三农"问题研究的读者积极投稿。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就是在党的领导下,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治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此,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必须坚持执政为民的政治理念,建立科学民主的政治制度,制定符合人民群众的各项政策,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将“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战略举措,摆上了突出位置。农民作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建设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其综合素质的高低,是能否实现这一重大历史任务的关键。提高农民素质是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迫切需要农业现代化是与农民素质的现代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没有农民自身的现代化,就根本谈不上农业现代化。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广大农民的综合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农民目前平均教育年限不足7年,在近4.9亿农村劳…  相似文献   

15.
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农村工作的主线,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农民收入增长与国家的政策、市场的好坏、农民的文化素质密切相关。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加快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和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政府责任,优化增收环境,探索增收对策。  相似文献   

16.
农民有权与其他个人、群体同等地参与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发展并享有成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必要上升到农民发展权的高度,并需要营造农民发展权的法制保障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和公力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17.
徐晓青 《群众》2006,(8):42-43
近几年来,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中央连续三个1号文件得到了较好的贯彻落实,有效地促进了农民收入增长。去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76元,比上年增加522元、增长11%。事实上,促进农民增收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核心,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出发点和  相似文献   

18.
5月的赣鄱大地,群山叠翠,春意盎然,处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5月15日至19日,省人大农委组织了3个调研组,深入到遂川、崇义、定南、武宁、铜鼓、宜丰、德兴、横蜂、黎川等9个县(市)及所辖的25个乡(镇)、村和林场开展林权制度改革调研。调研组认真听取了各级政府的专题汇报。召集基层林改办的同志和农民代表开座谈会.并冒雨深入林区实地察看,走村入户倾听民意。当看到一个个林农朴实惬意的笑脸.听到一户户农民交口称赞林改富民政策好时。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把建设新农村作为“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主要目标。作为区(县)一级的党委和政府,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及早作好谋划,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确保新农村建设这一宏大的系统工程能够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0.
法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脊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凤玉 《前沿》2006,(6):146-148
建国以后我国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其实是法治的缺位后果,没有法治的支撑,我们进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会像我们以前的农村政策一样软弱无力,使农村的建设出现“跛脚”。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是农村经济建设和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的一个过程,实质是对我国现阶段社会关系和各方面利益的重新调整和整合,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社会利益的公正分配,是对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职责的重新定位。这需要法律的调整及农村法治的实现,法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应有之义,法治是我国进行新农村建设的脊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