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宋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所独有的一个文类,在西方文化中也有着巨大的影响,很多学者都致力于词的翻译。然而,"词"这一术语和"词牌"这一术语的英语译文却是多种多样,各具特色,十分不利于"词"这一文类在西方文化中的传播。本文通过大量的实例,对"词"和"词牌"的英译进行了深入的讨论,通过分析,对通过何种途径统一译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纪晓华 《求索》2011,(1):189-191
元代诗词大家张翥一生经历了元代的盛衰,他的诗词创作有着相通的情感内涵。词集《蜕岩词》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和多元,包含了怀念昔日歌舞宴乐生活的恋旧情结,充溢着绵丽纤婉的情感流露;相对而言,更具价值的是《蜕岩词》精致的语言中包孕着深深的人生迟暮感与浓郁的家国之悲,和看透世情、心归山林的隐逸之思,并于词中灌注了深深的"病"、"酒"情结。《蜕岩词》的整个思想倾向整体上典型地体现了"亡国之音哀以思"的伤乱情怀,反映了元代中后期的社会风貌和元代文人的文化心态,是元代词坛的殿军。  相似文献   

3.
高峰 《政协天地》2010,(10):43-44
近些年来,中国每年都会产生很多流行词,比如"打酱油"、"躲猫猫"、"被就业"、"房奴"等等,都曾火爆一时。今年也产生了不少流行词,如"尊严"、"分蛋糕"等。  相似文献   

4.
王湘华 《求索》2010,(11):197-199
王鹏运为"清季四大词人"之一,是清末"临桂词派"的代表,一生以填词为趣,以词籍校刻为官余乐事。他校编的《四印斋所刻词》,旁采博搜,精妙绝伦,并与朱祖谋合校《梦窗词》,从而开创晚近词籍校勘之学。校词作之误、校字词之误、校倒文错简、校脱漏衍文、编辑遗佚,尽量达到存真复原的目的,其校勘方法、校勘原则和校记处理均有特色。王鹏运词籍校勘之学对晚清民国词籍校勘与词学理论产生深远的学术影响。  相似文献   

5.
张静华  刘改琳 《前沿》2012,(6):121-123
中美文化交流一直是学术界包括普通民众关注的焦点之一。中国文化在美国认知维度到底如何?本文从CECCHD("中国英语"语料库)中检索了高频中国文化词,根据语境提取了除"中国"外17项具体文化词,并在COCA(美国当代语料库)中定量分析了在美国社会的认知维度,对进一步促进中美文化交流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湘华 《求索》2011,(7):206-208
郑文焯为"清季四大词人"之一,擅诗词,精于音律,尤工校雠。一生校词甚多,于梦窗词校勘用力最勤,其所校梦窗词是多种《梦窗词》批校本中最晚出而又最完善的。郑文焯手批梦窗词,另创新义,批语精辟警策。著有《梦窗词校议》二卷,用梦窗手稿十六阕校正明毛晋刻本、清杜文澜刻本、清王鹏运刻本讹误,并推究致讹之因。郑氏在梦窗校议中,以梦窗新词稿对校,综合运用其他校勘方法,逻辑谨严,结论可信,并对梦窗词的艺术特征予以精细考察。  相似文献   

7.
朱长英 《青年论坛》2010,(1):123-126
缠绵婉约的风格和女性化的柔婉抒情,是诗词两途的重要表现。"男子而作闺音"的婉约词,以女性口吻伤怀怨别,甚至能够以假乱真。但《漱玉词》立足于女性创作本位,抒写了天真烂漫的少女情怀、幽怨相思的少妇情怀、饱经忧患与淡忘世情的老妇情怀和意欲突破女性角色的性别焦虑这四种情感类型,其真实、全面、细腻是"男子而闺音"的代言词所不及的。这也是《漱玉词》对于词史的巨大贡献所在。  相似文献   

8.
陈辉 《传承》2011,(4):55-55
当下最火的词是什么?"给力"毫无疑问名列榜首。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它是一个日本词,出自搞笑动漫《西游记:旅程的终点》。如果加上宅、御姐、萝莉、控、吐槽……不知觉间,我们已置身第三次日本词冲击大潮中。  相似文献   

9.
张明娜 《前沿》2012,(13):65-66
指称问题是语言哲学的基本问题。罗素以他的摹状词理论分析了包含像"独角兽""金山"这类指称"虚构事物"的专名以及包含像"当今法国国王"这类不摹状任何东西的摹状词的句子的真值的情况。斯特劳森针对罗素的摹状词理论进行了批评,并从语用学的角度对包含这类语词的语句做出了三值逻辑的分析,强调了语境对指称问题的影响,区分了语词或语句本身和语词或语句的使用,以及语词的指称性用法及描述性用法。从中我们也看到了语言哲学由语义学向语用学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骆新泉 《求索》2010,(3):189-191
意象是词人表情达意的特殊符号。宋代女性词人尤其钟情于楼,其词亦多涉"楼"意象。她们有强烈的“女伤春”意识,故其楼意象词偏重于仲春、暮春之季节取向,且玉楼词人比青楼词人更敏感;有鲜明的暮天、明月情结,故其楼意象词偏重于黄昏、月夜的时间取向,且玉楼词人比青楼词人更突出;有孤独愁苦的情感偏好,故其楼意象词偏重于孤独寂寞、相思怨艾的情感取向,且玉楼词涉及思君、爱国、咏物、悼亡等情思,青楼词涉及对地方官员的依附、与男性词人的唱和,以及从良的愿望等内容。而这些无不展示出她们各自不同的身份地位、人生际遇和理想情志。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认为,隋文帝在其执政的短短20多年间,就能一统南北,把隋朝建设成一个颇为强盛的封建王朝,除了与隋文帝所进行的内政改革致为密切外,与其所推行的“无隔华夷”、“文轨攸同”的治边思想、“远交近攻”、“离强合弱”的治边方略和“严防边塞”、“清边制胜”的治边措施亦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2.
作者认为上古五尺道的开通,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蜀、楚对川滇黔边区的争夺和开发。到了秦国夺取巴蜀以至汉代,五尺道的开通才进入了大规模的拓展延伸阶段。与此同时,先秦两汉间巴蜀人的南向发展,以及秦汉政府在政治、军事、经贸、文化、移民和对外交通采取的举措,最后是导致西南夷地区从此成为秦汉多民族统一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给当地社会的发展进步带来了十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西南边陲的乌江流域地区,因其资源丰硕和远离中土,一直成为外来移民迁居的理想之地。宋朝建立以后,在封建朝廷立足当地深入统治和各种优惠政策的共推之下,众多外来人口陆续移迁到乌江流域地区生产和生活。这些来自于全国各地的不同形式移民纷纷扎根乌江流域,不仅大力推动了本地各民族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快速发展,而且有效推进了本地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14.
汉宣帝时,路舒温在《尚德缓刑书》中向皇帝揭示法制现状和分析其成因,建议一改秦朝“贱仁义之士,贵治狱之吏”的弊端,应该尊文武之德,省法制,宽刑罚,充分表明了其儒家思想的主张。路舒温归属于贤良文人派,他们的言论表明了汉武帝之后儒法之争的继续,说明儒家思想在汉朝政治上的确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缓慢“霸王道杂之”的合流势态。  相似文献   

15.
西汉初年,民乏国困,百废待兴;内有异姓王和同姓诸侯王的割据骚乱,外有匈奴的时常侵扰。为此,虽有一统岭南之抱负的汉室帝君,也终因国力所限,心有余而力不足。无奈之下,只得暂时对“划岭而治”的南越割据政权采取以恩抚为主,辅以防范制约的温和手段,以换得南部边境的稳定。于是,恩抚与制约便构成为西汉初60余年间中央王朝在南部边疆沿袭不替的一项基本政策。这也是汉代边疆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使汉初中央王朝第一次成功地改变了边政处理的被动局面,和平地实现了其对南部边疆的主动权,为维护和巩固当时汉帝国南部边疆的稳定提供了保障,而且也对后来汉王朝实现岭南的统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初期,处在风雨飘摇之中的清政府进行了一场旨在维护其统治的"新政"改良运动,改革警政便是其内容之一,并于1905年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警务机关——巡警部,以指导全国的警政建设,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警政近代化。  相似文献   

17.
中国祭祀祖先山陵礼仪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墓祭,以后相沿成习,清朝也是如此。在清代,祭祀祖陵是宫廷的重要典礼之一,是清帝“用展孝思”思想的生动体现。本文通过对清朝入关前后谒陵礼仪的演变分析.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再现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强盛与衰败。  相似文献   

18.
明代宗室禄饷收入丰厚,随着宗室人口日蕃,既有的宗室制度渐渐不合时宜,宗室耗费财富的增加,成为政府财政陷入窘境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有司百计周转,最终还是增加税赋,小民负担加重,民土分离增加,宗室等阶层趁机占有土地及户口,揽取商税收入,国帑渐入私家,国家财政状况陷入恶性循环。虽有改革措施,但效果不彰。总的来看,明代宗室制度利弊兼有,但在后期,众所认同,弊端明显,积重难返,宗室随明王朝覆亡。明太祖朱元璋遗泽子孙太厚,积世而不斩,小民不堪,各种因素叠加,易流于乱。  相似文献   

19.
唐朝的边疆局势及御边戍守体系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唐朝的御边戍守体系与唐朝国力的盛衰、军事战略的演变和边疆形势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唐前期,边防体系以行军制度为主,在边疆地区主要是修筑了一些边城作为固体的防御工事。但自唐高宗仪凤年间以后,随着边疆危局的出现,为适应新的边疆局势的发展变化,唐朝的御边体系逐渐地由行军向镇军转化,最后形成了以防守为务的节度使镇边体系。  相似文献   

20.
清朝前期,统治者仍以传统的"守中治边"、"守在四夷"观念为治边思想。在西南,清廷的认识较前代进一步深化,并采取积极的治理与开发措施,加大了人力物力的投入,使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在清前半期得到了较快发展,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进一步密切了与内地的联系,边疆民族的对内认同大为增强,边疆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势渐趋明显,并呈加快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