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读     
◎读者:给刊物来个年度小结《法律与生活》编辑部:几年来,我一直是《法律与生活》的读者。自今年以来,我发现《法律与生活》无论是在装帧设计还是在内容安排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漏掉几期后再看,竟然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觉,一口气读完整本杂志,发现了不少亮点。我把这些优点做了一个简单的总结,不知道对不对,真诚地希望我能把一个读者对这本杂志的喜爱之处传达给你们:(1)杂志的栏目变得丰富了,而且分类也比从前更明确了。作为读者,我们能一眼从目录看出文章的类型和分类,这是一本能吸引读者的杂志的最大优点。(2)文章的可读性加强了。实话说,以…  相似文献   

2.
编读     
◎读者:封面文章有深度我觉得《法律与生活》近期的封面文章好看了。《北漂律师》那一期(2月下半月)很好,讲述了一个群体的创业历程。这样的文章能给人启发,不仅仅是闲暇的时候翻翻,了解一下法律知识而已。我的一个战友说,他在军队干了几十年的律师,现在面临转业,他自己很矛盾,不想丢掉自己的老本行。我知道他的困境后,就把这一期给他看,他看了之后很受启发,决定自己出来单干。现在,他自己开了一家律师事务所。刚拿到的这一期(3月上),封面上的图片和《救助站困境》的标题引起了我的注意。虽然我以前没有怎么听说这方面问题,但是图片上的小女…  相似文献   

3.
读者来信     
《法律与生活》与众多普通性故事读物截然不同,展现给读者的是一幅幅法律与生活的生动画面,令人耳目一新。 但比较令我遗憾的是,它没能,坚持法律与生活的有机契合这样一个基本的定位。揭示生活中的法律,展示法律下的生活。现在的《法律与生活》有相当一部分的文章坚持这样的定位,但也有部分文章没有坚持。比如2004年3月上半月这一期中,“经济”版块和“视线”版块中的部分文章没有和  相似文献   

4.
余定于先生在《寻找法律的印记》中通过一个个西方历史上法治故事,清晰展现了西方法律原则和理念的图景。读法律故事有助于我们了解法律的过去,更有助于我们理解法律的今天。笔者在对本书认真阅读和理解之上,反观中国的百年法治之路,追随着余先生的思绪,对法治过去、现在和未来做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5.
编读     
◎读者:我的批评我的期待读了《法律与生活》7月上半月的有些文章,总体感觉是“与法律相距甚远”,例如“美女经济”。我觉得《法律与生活》应该多关心一些与法律有关的,而且又是贴近人们生活的话题,这样可读性会增强。例如,前面有几期我比较喜欢的话题:六月下的司法鉴定改规矩,公务员法的修改,五月下的房贷违约金问题、反垄断法的出台等。我比较喜欢关注类的文章,能够给人启发,文章包含的信息量比较大,以后能否多一些关注的文章,可以对每个月的重大事件、重要立法、关键人物等进行关注,同时这些又和法律,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相信这样会引起…  相似文献   

6.
编读     
◎读者:监狱民警的心里话我是新疆农一师塔门监狱的一名民警,是《法律与生活》杂志的忠实读者,由于工作的原因我经常在杂志中想找一些关于民警改造罪犯的文章,但总不能如愿,我这样说不是讲你们的杂志办得不好,相反你们的杂志从生活、道德、法律知识及故事等多方面给我一种百看不厌的感觉,也正是如此我更希望从中找到我需要的那些东西,既可看故事,又可以学习到对自己的工作有益的知识。自己从事监狱工作多年,发现无论是新闻媒体还是广播电视,对监狱工作、监狱民警执法及民警改造罪犯方面的事反映得很少,这也许是和我们国家在监狱管理工作方面…  相似文献   

7.
编读     
◎读者:再看《法律与生活》小时侯就爱看书,自己家的书满足不了对知识的渴求,就在邻居家搜罗,记得一位在司法部门工作的叔叔家就有《法律与生活》、《公安月刊》、《中国监察》等杂志。许多年后的前不久,忙于准备毕业论文,便整天泡在图书馆阅览室,一天突然眼前一亮,看到了久违的《法律与生活》。再见时,我不禁惊诧于她的变化:现在的她,封面是那么大气,内容是那么丰富,研读了其中的文章,我当时的感受只有两个字——震撼。仅仅封面就能看出她震撼人的力量。鲜红色的边框围着的是寓意深刻又不乏艺术感染力的主题图片。05年1月上半月的《环保之…  相似文献   

8.
推荐此书源于当下一部中国版的电视连续剧《深夜食堂》.然而,我未曾看过这部连续剧.4年前,我曾看过日本漫画家安倍夜郎的原著《深夜食堂》.平心而论,这是一部难得的好书.于是,在《法律与生活》邀约书评后,我想到了这套书.之后,我又用了三个晚上重读,越发觉得这部书对当下都市人不仅是暖心开胃的美食故事,而且更像是心灵的抚触.  相似文献   

9.
编读     
◎读者:我的期待和建议《法律与生活》我每期都看,我觉得报道内容比较贴近百姓生活,而且文字方面言简意赅,语言生动。5月上半期的封面文章有关“白领”压力的调查,文章写得很朴实,把“白领”自己的感受真实地呈现给大家。《周振想之死》这篇文章也很真实,信息量很大,很全面,文章的可读性很强。另外主编写的《一个新闻人与压力增长速度》,文章分析了几个转型,对这几个时期的认识十分客观。另外,我也比较喜欢5月上的“关注”栏目。以前的关注栏目的文章之间没有联系,分别是对不同事件的关注,而这一期用了三篇文章来关注警察孟大革,从不同的角…  相似文献   

10.
读·用·荐     
我读《中国监察》,概括起来就是三个字:一读。先看目录,急用的先读。因为经常参与查办大案、要案,便带着办案中碰到的疑难问题读,看《中国监察》上的案例及相关文章,看人家如何办案,有什么值得学习借鉴之处。然后,将《中国监察》从头至尾读完。二用。平时经常与同志们交流自己读刊的感受及对一些问题的看法,用从杂志上学来的理论指导工作,把从杂志上学来的方法用在办案工作中。回顾自己参与查办的50余个案件,都是在《中国监察》的指导下圆满完成的。三荐。我不仅自己学习应用,还积极向朋友、同学、熟人、家人推荐,虽然有时会出现几个人同时…  相似文献   

11.
自从当年在当地市图书馆偶然接触《法律与生活》,我一下子就被这份杂志的先进理念、活泼风格、精彩内容所深深吸引,因而很早我就成了《法律与生活》的热心读者。因为杂志经常来、及时看,时间一长,家中看过的《法律与生活》越积越多。  相似文献   

12.
禾刀 《江淮法治》2014,(6):64-64
正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但不是一个能够提供足够转折情节的故事。当然,要想更解气,我们还不如去看昆汀的《被解救的姜戈》。黑人所罗门本来是一个自由人,以演奏小提琴为生,有一个妻子和两个孩子,生活其乐融融。不料他却被两个白人以为马戏团表演伴奏为由骗去了华盛顿,一觉醒来发现自己成了黑奴。12年里,他两度被卖,期间亲历也目睹了许多黑奴的悲剧。故事结尾虽然所罗门重新回归自己的家庭,但悲  相似文献   

13.
正这一刻,当2014年第一期《法律与生活》杂志捧在您手心里的时候,亲爱的读者,我代表杂志社全体员工和您分享一个好消息:到2014年1月1日这天,创刊于1984年1月1日的《法律与生活》年满30岁了。这一刻,我的心空布满了激动和欢悦的星斗。我有许许多多话想说给您听,但却罕见地有些"语塞"。当30个年轮完整地刻画在人生岁月之上,那是一个人变得顶天立地之时。当30个春夏秋冬成为过往,对一本刊物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相似文献   

14.
读法律业大以前,我从未写过什么论文。更确切一点说,压根就没有去想过这件事。读了两年法律业大之后,在各级领导的鼓励下,在地区中级人民法院简报专辟业大学员论坛的良好环境下,我居然写出了四、五篇论文的习作。其中,《试探突发性恶性案件的正当防卫》一文已由《法学》和《湖南法学》相继采用,《论突发性恶性案件的群防群治》一文在常(德)岳(阳)益  相似文献   

15.
编读往来     
首先感谢大家能给我这个机会,谈谈自己一年来阅读《检察风云》杂志的体会。说实在的,我服刑多年,在监狱组织的各种读书兴趣活动中,看了不少书刊,但还没有像《检察风云》这本杂志这样能吸引我。因为《检察风云》无论从内容、形式还是从其他角度去分析,都有很多吸引读者的地方。它不仅向人们宣传了法律的尊严,而且向人们阐述了做人的道理。对我们服刑人员更有其特有的宣传作用。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我学习《检察风云》的第一个体会。关于法律面  相似文献   

16.
法律信箱     
你有困惑,我来解决。这就是我们开办本栏目的宗旨。法律信箱意在通过来信解答的形式,为广大读者提供法律咨询服务,维护合法权益,宣传法律知识,共同构建一片正义的天空。修缮房屋不等于拥有所有权编辑同志:我的亲戚在解放前将自己所有的房屋无条件借给刘某居住,3年后,刘某将房屋借给自己的朋友陈某居住。前几年,陈某擅自将该房出租,我的亲戚不同意,要求把房屋收回自用,但刘某和陈某认为房屋借用人变换和借居时间长,且对房屋进行过修缮,因此拥有房屋的所有权,为此双方为房屋产权产生争执。请问,我的亲戚还拥有房屋的产权吗?薛小华薛小华的读者…  相似文献   

17.
您像一眼甘泉给沙漠行走带来滋润和生机;您像一轮皓月照亮夜色中踽踽前行人的眼睛;您像一座灯塔为困惑的上访者指点法律迷津;您像一架飞虹使民众和政府间不会有天堑沟壑;您像一柄利剑无情地扎向贪官污吏的里脊。呵,《法律与生活》您以辛勤的耕耘点缀着神州大地万紫千红的宏图美景;《法律与生活》您用不懈的努力迎接国务院《信访条例》的正式修订;《法律与生活》您将法治的尊严溶进百姓生活的日日夜夜、共和国前进的每一公里。呵,《法律与生活》您帮我送走冬的严寒迎来春的欢乐、秋的惊喜;《法律与生活》我的良师益友我要翻读您直到永远、永…  相似文献   

18.
《法学》1985,(9)
本期发表了本刊记者对中共江西省委书记万绍芬同志带头学法执法的专访,值得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认真一读,更值得大家想一想、议一议,看看从万绍芬同志身上,能够和应当学到哪些宝贵的思想和精神。不久前,中央召开的全国法制宣传会议,作出了《关于向全体公民普及基本法律知识的五年规划》。《规划》中把领导干部特别是县团级以上的领导干部作为普及法律知识的重点对象,这是很有针对性的,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提高领导干部政治素质和法律素质,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为什么把领导干部列为普及法律知识的重点呢?这是由于干部所处的地位和所肩负的历  相似文献   

19.
《公正——该如何做是好?》这本书源于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桑德尔的公开课《论公正》。迈克尔·桑德尔教授在书中探讨了"什么是公正"这个古老又永远年轻的话题。"让我们从一个故事讲起。"这是桑德尔第一堂课的第一句话。他为这门课程设计、搜集了几十个故事和案例。这些故事和案例绝不是噱头或花絮,而是激发学生思想的起点——请看他  相似文献   

20.
于霄 《检察风云》2010,(17):71-71
初识吴经熊是在许章润先生的《当法律不足以慰藉心灵时》,而李秀清教授在2009年外国法律史年会上,关于吴经熊与徐志摩早期交谊的讨论更让我印象深刻。夏日来临,音或无聊之时在书店里看到了这本《吴经熊与近代中国法制》,封面图字干净,是我喜欢的样子,于是买来翻看,只不想这一看便耗去了我一日的光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