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8 毫秒
1.
领导班子集体研究作出决策是贯彻民主集中原则,防止少数人“说了算”,使决策更为科学,合理的有效措施。然而,这部“好经”有时候在一些地方却被“念歪”了。报载,某地一乡长上任伊始,为了创造“政绩”,雄心勃勃地大搞“形象工程”,加重农民负担,搞得怨声载道,闹出了事端。上级有关部门追查下来,乡长说:“这是我们班子成员集体研究决定的,我们集体负责。”此后,这件事便不了了之。  相似文献   

2.
眼睛和心灵     
近来,搞文艺工作的同志们练习各种“基本功”的风气,越来越盛行了,报刊上谈论这方面问题、介绍这方面经验的文章也出现了不少。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它预示着:我们文艺的百花园里将呈现出更为灿烂夺目的繁荣景象。就搞创作来说,当然也有各式各样的“基本功”。前些时候我就听到过一位同志谈起锻炼眼睛的事,他提到世界上一些著名作家如何如何细心地观察生活,观察人,在长期的辛勤的创作劳  相似文献   

3.
曾有这样一位党员干部,当他得知上级领导要来视察,便将当地老百姓贫苦度日的情景拍了录像片让上级领导偷偷看。上级领导问为什么?这位干部叹了口气说:“我搞了这盘录像,大家议论纷纷,说我给共产党抹黑。”上级领导很生气,说这是哪儿的话。这位干部拍摄真实反映当地老百姓贫困状况的录像,按说与他的“面子”也很不光彩。你这干部怎么当的呀!一些热衷于搞什么“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的人碰到这种情况,莫说会千方百计掩盖真实情况,说不定还会制造出假象来欺下瞒上。然而,这位干部却勇于把真实情况告诉上级领导,并没有考虑对自己“面子”的…  相似文献   

4.
3月15日,朱镕基总理在会见中外记者时,有记者问:“您的任期已经过半,您希望中国人民在您离任之后最记得您的到底是哪个方面?”他响亮地回答:“我只希望在我离任以后,全国人民能说我一句,他是一个清官,不是贪官,我就很满意了。如果他们再慷慨一点,说朱镕基还是办了一点实事,我就谢天谢地了。”  相似文献   

5.
在旧社会的官场上,“无官不贪”,“清官难寻”,这是旧的社会制度决定的。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今天,为官清廉、勤政为民,才能成为普遍现象。但是,目前社会上却流传着“找清官,看舞台”的说法,说明在我们领导层中有些人确实腐化了,“官”的形象在人们心目中降低了,人民群众发出了“为官皆清廉”的强烈呼声。然而,一些领导干部对此却叹道:“清官难当也难学”。  相似文献   

6.
养廉的“生态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位廉洁的县委书记一直奉行“不送礼、不收礼”的为官之道。逢年过节就举家外出躲礼,平时难以拒收的礼也一律上交纪委。然而他的这一举动竟遭到了一些人的非议和挤兑。有的说他沽名钓誉,有的认为这样的书记不会“团结”人,干不出啥大事来,一些同僚也明显疏远他。在一次干部民主测评中,这位廉洁书记得分竟然排名靠后。他无奈地感叹道:“腐败易,不腐败太难。”想当清官竟遭到孤立、排挤,一些正常事变得不正常,不正常的事反倒习以为常。这是我们不可小视的生存环境。某县长因病住院,为了躲避送礼者,偷偷地住进了医院的妇产科。廉洁竟然不敢光…  相似文献   

7.
读书之美     
胡洪成 《当代贵州》2014,(34):58-58
对一个真正醉心于读书的人来,古今中外那些诗词、歌赋,文章、辞句,那些仁人志士的崇高境界,都会对他产生“见贤思齐、择善而从”的影响。读书是快乐的。孟德斯鸠说,“读书对于我来说是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的最好手段。”当你读一本伟大人物的传记或其作品时,实际上就是在与其交流,你的心灵会因此得到升华,你甚至能站在与他一样的高度思考人生、探寻自我。  相似文献   

8.
清水,无色无味,透明见底,清澈纯净。正是因此,古往今来,百姓常以“清水”褒奖“清官”。史载:昔日海瑞为淳安县令时,廉明清正。在他离任之际,百姓手捧一碗碗“清水”,出郭相送,依依惜别。1944年9月11日,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在河南八里庄战斗中不幸英勇献身。次年2月5日,在他的灵柩安葬于半城镇(今属江苏泗洪县)那天,当地群众家家都在门前的供桌上摆放一碗“清水”,以怀念这位“清官”清廉如水的一生。  相似文献   

9.
清康熙朝,有一位“操守极清”、一直以清正廉洁闻名天下的人,不仅皇帝称其为“天下清官第一”,老百姓也称誉他是“天下第一清官”。这个人就是张伯行当时,“天下言廉吏者,虽隶卒贩负皆知”其名。  相似文献   

10.
“周恩来是位清官,就是没为他的家乡做任何实事。”这是现在淮安楚州人常说的一句话,其实这是“冤枉”了周恩来。  相似文献   

11.
明镜篇     
《湘潮》1987,(10)
我不如他们瞿秋白在党内的职务很高,但从不摆架子。他认为自己做得不够,总是把自己起的作用放在别人之后。他不止一次地说:“搞农运,我不如彭湃、毛泽东;搞工运,我不如苏兆征、邓中夏;论军事,我不如贺龙、叶挺。”一次,在他身边工作的同志说:“你宣传马列主义还是可以的。”秋白听后摇头说:“这方面我比陈独秀李大钊差远了。早在五四时期,  相似文献   

12.
高明涛是农五师九十团综合加工厂小有名气的能人,跟他打招呼的人都称他“高铁头”。说他是能人,是因为他庭院经济搞得红火,叫他“高铁头”,是因为他无论干什么都不服输。 在他家,小四轮、摩托车、电话、手机、家电一应俱全,显示着高明涛今天的富裕生活。然而回想过去,他实在不想回忆那些苦日子。当年为了摆脱贫困,高明涛想到搞庭院养殖业,  相似文献   

13.
<左传·襄公十五年>里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春秋战国时期,宋国有一个人得到了一块美玉,把它献给掌治城郭、执国政的上卿子罕,子罕不肯接受.献玉的人以为他嫌玉的质地不好,急忙解释说:"我已请琢玉的工匠鉴定过,他们认定是真正的美玉,是一块稀世之宝,所以才敢进献给你."子罕说:"我把不贪婪作为宝物,你把美玉作为宝物,如果把美玉给了我,我们两人都丧失了宝物,不如各自保有自己的宝物."  相似文献   

14.
史林博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一直有三大志愿,这三大志愿由于“文化大革命”而始终没有实现。1961年8月在庐山,有一天毛泽东和张仙朋谈他的愿望:“一是要下放去搞一年工业,搞一年农业,搞半年商业,这样使我多调查研究,了解情况,我不搞官僚主义。二是要骑马到黄河、长江两岸进行实地考察。我对地质方面缺少知识,要请一位地质学家,还要请一位历史  相似文献   

15.
前不久,我们办公室到下属某个厂去调查党务工作,了解到这样一个情况:有件事本应由党组织集体研究决定的,书记(兼厂长)却搞个人说了算,事前既没有经过集体讨论,事后也没有和“一班人”通气或打个招呼,搞得其他班子成员大有意见,致使领导成员闹不团结,工作起来大家也不配合,厂里各项工作很被动。我们找到书记,他很不以为然,颇有点“家长”气慨,说:“这件事情我说了不算谁说了算?”  相似文献   

16.
1979年 1月 17日 , 邓 小 平 同 志 同 胡 厥 已 经 开 始 解 放 , 但 对 搞 中 外 合 资 经 营 来 说 文、胡 子昂、荣 毅仁等工 商界领导 人谈话 时, 一 是不 懂 , 二 是 不 敢 , 似 乎 仍 属 于 经 济 领 域正 式 公 开 提出 : “吸 收 外 资 可 以 采 取 补 偿 贸 的 “禁区 ”。回 首过去, 我个人的 亲历 就能 说易 的 方 法 , 也 可 以 搞 合 营 …… ” (《邓小平文 明 这 个 问 题 。 那 是 在 1978年 10月 , 我 受 命选》第 2卷第 156页) 这 是 他 作 为 我 国 改 革…  相似文献   

17.
阿谀奉承,古今有之。说得文雅点叫曲意奉迎,今 人多称精神贿赂,老百姓的说法叫“拍马屁”、 “舔屁股”。拍马是为了骑马,献媚是为了取宠。拍马之风所以长盛不衰。花样翻新地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因为拍马能得到实惠,是“无本万利”的买卖。用一些人的话说是:“拍马拍得乌纱帽,溜须能做人上人。”古往今来,靠溜须拍马得道升天,爬上高位者比比皆是,数不胜数。 拍马之术固然有效,但也很有限,并非屡试屡灵,百发百中。碰上头脑清醒的掌权者,他不吃你这一套,拍马拍到马蹄子上,反挨一顿踢,也是常有的事。 南宋孝宗乾道八年天申节,…  相似文献   

18.
廉政名言     
以德为宝的子罕春秋战国时期,子罕在宋国任司城。有一天,一个宋国人得到一块美玉,前来献给子罕。子罕说:“我从来不收别人的馈赠,你还是拿回去吧。”献玉的人说:“你怎么不收呢?我拿这块玉给玉工看过,玉工说这是一块宝物。我把宝物献给你,你为什么推辞呢?”子罕说:“我已经有宝物了,所以不收。”献玉的人感到十分奇怪,问:“你的宝物是什么?能否给我看看?”子罕说:“我的宝物就叫不贪。我把不贪婪作为宝物,你把美玉作为宝物,我们各有各的宝物。如果我接受了你的美玉,你丧失了你的宝物,我也失掉了我的宝物,是使物各失其所。…  相似文献   

19.
<正>“斜杠青年”“不躺平”“狠赚钱”“生活折叠”……近年来,随着“佛系”一词的渐行渐远,这些口号把年轻人热衷于“搞钱”的形象一点点树立起来。怎么搞,哪里搞,怎样搞得多、搞得轻松,还不耽误本职工作?一系列问题最终落到“副业”上。据网络问卷调查,超八成的年轻人感到身边做副业的人越来越多。但随着“副业”热的兴起,不少人发现“快乐赚钱”并不那么简单,网络上众多“副业教学”博文也处处是坑。奋斗是好事,赚钱需谨慎。受访者表示,现在不仅要考虑身体是否受得住多份工作,还得警惕副业变“负业”。  相似文献   

20.
瞿秋白曾经任党中央常委兼宣传部长,“八七”会议后又任党中央临时政治局负责人。他虽然职务很高,但从不摆架子。他为党作出了重大贡献,却从不借此炫耀人前,而认为自己做的不够,不如别人,总是把自己起的作用放在别人后边,他多次说过:“搞农运,我不如彭湃、毛泽东;搞工运,我不如苏兆征、邓中夏;论军事,我不如贺龙、叶挺。”一次,一位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