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清代早期台湾中部北部平地的乡村经济和业户经济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清代台湾移垦社会的重建工作是台湾史研究的一个热门。特别是乾隆中期以前中,北部平地的移垦史,更因集中了汉番关系,大小租制分类械斗。农民起义等清代台湾史上的重大课题而引人注目。但是,这个时期的乡村社会往往被重建成以“垦首制”开发模式为中心的移垦社会。笔者认为这种重建是错误的,并将对许多重大历史问题的研究产生误导,因此必须予以纠正。由于乡村经济是乡村社会的核心,因此笔者的重建工作将从乡村经济开始。在开始清代台湾中,北部平地乡村经济的重建工作以前,我们先来看看所谓的“垦首制”开  相似文献   

2.
台湾土地的开发,始于明崇祯初年(1628——1631年间)福建饥民数万人的移垦。其移垦方式,系由官府提供牛、资,郑芝龙出面招募,“人给银三两,三人给牛一头,用海舶载至台湾,令其芟舍开垦荒土为田,……其人似衣食之余,纳租郑氏”。这种纳租关系的性质如何,因史料阙如,不得而知。荷兰殖民者统治时期,“就中土遗民,令之耕田输税,以受种十亩之地,名为一甲,分别上中下则征粟。其坡塘堤圳修筑  相似文献   

3.
台湾学者之间,关于清代台湾移民社会的转型,曾有过一场“内地化”和“土著化”的论争.“内地化”主要是以李国祁教授为主的历史学者提出来的.他们认为清代台湾发展的趋向是内地化.“台湾移垦社会的转型,主要是一种内地运动,即台湾社会变迁在取向上以中国本部各省的社会形态为目标,转变成为与中国本部各省完全相同的社会.”“土著化”是由人类学者提出来的,以陈其南和他的导师李亦园、王崧兴教授以及庄英章教授等为代表.他们的主要论点是:清代台湾汉人社会的发展模式是“土著化”.整个清代可以说是来台汉人由移民社会走向“土著化”变为土著社会的过程.……建立在本地地缘和血缘关系上的新宗教和宗族团体取代了过去的祖籍地缘和血缘团体.  相似文献   

4.
关于台湾地方的开发,岛上经济重心的转移,许多研究台湾史的学者,包括台湾学者,多有论述。王长云同志在《台湾研究集刊》1986年第2期上发表了《从台米产销看台湾经济重心之北移》一文(以下简称王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观点,认为米谷的生产及贩销在清代台湾经济巾具有重要地位,“产稻中心与台米贩销中心的北移,便在很大程度上意示着台湾经济重心的北移”。作者还具体指出这一“经济重心之北移当始于乾  相似文献   

5.
历史上的台湾,曾发生过经济重心北移的现象。正如大陆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一样,台湾经济重心的北移也非一朝一夕之功。那么,这一过程从伺时开始?又在何时完成呢?台湾学者周宪文认为,台湾的经济开发,到嘉庆年间“业已渐渐北移”。另一位台湾学者林满红则明确提出,直到台湾通商口岸开放以前(即  相似文献   

6.
台湾过唐山     
《台声》2016,(8)
正来到漳州半年多,作为一个闽南移垦到台湾黄姓家族的第30代后裔,闽南厦漳泉与台湾的风土人情多么的相似,漫游在祖先居住千年的八闽大地,发现在泉州、厦门、漳州都有与我在台湾莺歌家乡一模一样的地名——黄厝,当然住的都是与我血肉相连的黄氏乡亲。在乾隆年间对台海禁开放后,我们是整个家族移居到台湾北部。有偏绿营的小学同学主张台湾人是有"唐  相似文献   

7.
垦首及垦首制曾经是清代台湾史研究中的重要概念。最早关于垦首的印象,在晚清、日据初期已经形成。当时人说“如某处有地若干可垦,先由垦首递禀承揽包垦,然后分给田户垦辟。垦首仅递一禀,不费一钱,垦熟之后,坐享其成。”[1]垦首成为不劳而获的代名词。日据时期,日本学者东嘉生说:“豪族初则由先住民取得土地,继则对其农民供给衣食,使其开垦,并为保护农民免为无赖之徒或先住民的袭击起见,需要武力,因此,对其开垦地就获得了一种权利,每年向佃户征收一定的租谷。这种权利,亦为政府所许可,所有正税,则由豪族负担,佃户的身份,亦由豪族保证。如此,…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图用早期土地文书来研究清领初期的开垦状况、尤其是业户(本文的业户指创业者而非守成者)在开星中的作用和经济状况。关于清代台湾的业户(或称垦户、业主等等)已有不少论述,有认为所谓垦户者,多是有钱有势之人,向当局递上一禀,即可请领大片荒地,然后交由佃户开垦而收租坐享其成;也有认为业户须付出资本、组织生产、承担风险,并非不劳而获。众说纷纭,皆由早期记载不多,后人难得其详之故。而流传至今的早期土地文书上载有一些讯息,为一手材科,可补记载之不足。笔者即试图综合这些讯息,对当时的实际情况作些探讨。惟笔者限于条件,所依据的文书仅为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编纂之《清代台湾大租调查书》及《台湾私法物权篇》中的有关文书,讯息量既受限制、疏漏在所不免。  相似文献   

9.
据台湾媒体报道.台湾老龄化速度居于全球之冠,1993年老年人口就突破7%,步入高龄化社会,今年老年人口更突破10%。  相似文献   

10.
拓垦形态是台湾开发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长期以来,清代台湾的拓垦形态一直被笼统地说成是“垦首制”。但稍许深入的探讨立即表明,台湾的开发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关系和形式,并非“垦首制”一词可以概括的。笔者以前曾经说过,垦首制的拓垦,形态,见之于道光年间埔里社盆地的开发和光绪年间“开山抚番”时,中路山地的开发之中。而一贯被认为实行垦首制的早期开发,尤其乾隆中期以前,中、北部平地开发高潮中的拓垦形态,大部份表现为业户出资兴修水利(尤其是大型水利)佃户出资开垦  相似文献   

11.
<正>提起台湾,人们很容易想到阿里山、日月潭等经典景点。其实,台湾值得一去的地方远不止这些。达娜伊谷、东源部落、吾拉鲁兹、雾台岩板巷……走进台湾少数民族部落,既可以享受难得的宁静,更可以探寻原始的美丽。台湾现有少数民族人口53万人,占台湾人口的2%。独特的文化、独特的语言、独特的风俗习惯、独特的社会结构,共同描绘出色彩斑斓的宝岛画卷。山水之美:原始而宁静从台北搭乘高铁抵达高雄左营  相似文献   

12.
清代的台湾,是通过大规模垦荒而崛起的新兴农业区域,又是明清时代地权分化最为普及、最为典型的地区。康熙、雍正时期,在垦荒中移植大陆永佃关系的结果,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大量荒埔被辟为良田,单位面积产量不断提高。在此基础上,一部分佃户“私相授受”转佃土地,实际上占有了田面权(俗称“田底”),使垦户土地所有制向“一田两主”转化。乾隆时期,不仅垦熟地上的“一田两主”关系确立,而且  相似文献   

13.
清代台湾给垦字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试图通过对清代台湾的契约文书形式之一——给垦字的研究,对清代台湾的小农作一些探讨。康熙22年清廷统一台湾之后,大量福建、广东移民来到台湾,开垦荒地谋生。其中有钱有势的人向清政府递上一纸禀呈,即可请领大片荒地,然后再将荒地租给小农耕种。俗称前者为业户(或业主),后者为佃户。他们之间订立的契约文书习称“给垦字”(或“给佃批”等等。先住民受到汉人习惯的影响,电将自己占有的土地租给汉人耕种,订立的契约也称给垦字,本文仅研究汉人之间的给垦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编纂的台湾文献丛刊第152种《清代台湾大租调查书》第二章汉大租·第二节“给垦  相似文献   

14.
60年代之后,台湾随着岛内经济的蓬勃发展,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却每况愈下。目前,台北市的空气质量比美国的洛杉矶大约混沌3倍,台北街头垃圾四滥,污物、污水处理系统极其匮乏,由于大型环化处理工程在市内寥寥无几,许多有毒废品和有害残料未经过处理就流入社会。它已引起了社会各方的强烈关注。据最近的一次民意调查表明,台湾公众已把环境污染问题列为今日台湾最头疼、最棘手的社会问题。台湾当局亦已把环境问题列为一项主要的政治议题。客观上的制约和主观上的疏忽是造成台湾环境恶化的两大主要因素。首先,台湾空间小、人口多,是生活的高密集度地区。在这仅三千六百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车辆、工厂和家畜等密度均居世界首位。目前,台湾每平方公里居住533人,城市地  相似文献   

15.
李颖  王尊旺 《求索》2011,(12):241-244
清代台湾原住民政策主要包括设立理番同知、实施通事制度、推行教化政策、实行封山禁垦制度等。清代台湾的原住民政策,深刻地影响到原住民的生产领域和精神世界。同时,该政策对促进台湾的民族团结和加速台湾开发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清统一台湾期间,随着台湾社会环境的变化和清政府注意力的转移,其治台政策也有一个沿革的过程。从根本上讲,清代台湾原住民政策是从属于整个治台政策的,它是清政府治台政治、经济、教化政策在理番上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6.
垦首制向来被认为是清代早期台湾(特别是中,北部平原和盆地)开垦的主要形式。我一直怀疑这种说法是后人的理解错误,因此,在研究工作中我总喜欢使用业户(或业主)这个概念而不使用垦首这个词。1988年8月,台湾学者尹章义教授来我所作学术访问,于交流中亦劝我在早期开发的研究中采用垦首这个概念。尹教授认为业户有大有小,而垦首却都是大且于开垦有重大作用者。但我始终不能无疑,又去翻阅资料,最终仍然得出结论:普遍对于垦  相似文献   

17.
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有东南亚女性嫁到中国台湾.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大量东南亚女性通过中介公司远嫁台湾.这种特殊的人口迁移现象源于台湾地区人口中的性别比失衡、台湾当局推行"南向"政策以及台湾与东南亚经贸关系日益密切等因素.这些跨区婚姻对于台湾解决适婚男女比例不平衡、提高人口出生率、增加劳动力起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带来一些社会问题.为此,台湾当局与民间组织采取了相关的辅助措施,以帮助东南亚新娘尽快适应台湾生活,促进"新台湾之子"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西晋是中国古代金钱拜物教最盛行的时期。其中有三股风气最为突出,严重地腐蚀社会机体,即奢侈腐化之风、金钱崇拜之风、清谈虚浮之风。西晋王朝一步步沦落为历史上最腐败的政权之一  相似文献   

19.
闽南与台湾一水之隔。历史上,台湾隶属泉州府管辖。台湾人口中闽南籍的占到近80%,而在闽南籍的人群中,95%的人祖籍在泉州地区。在台湾,除了普通话,闽南话几乎是通用的语言。从台湾大选或其他集会上可以看到,演讲者在用普通话演讲过程中,经常夹杂闽南话,以此提高语气语调,可见闽南话在台湾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自2003年起,台湾成为超低生育率之地,2015年生育率为全球第二低。维持世代更替平衡的生育率约为2.2,而近5年,台湾生育率都在0.895~1.165之间。为此,台湾这些年,没少为"生孩子"的事着急,出台各种措施鼓励生育。无奈生育率还是连年降低,总是徘徊在全球倒数的水平上。"人口红利"在台湾已经逐步耗尽,2016年开始,台湾老年人口将超幼年人口。生育率低殃及台湾高校招生。早在2015年4月,台湾教育部门就宣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